中药学专业简介
01
专业设置
专业名称:中药学(代码:620302)
修业年限:学制:标准学制为三年;要求: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173学分
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掌握中医药学、化学、生物学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中医药思维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备中药生产、营销、质检、管理和服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药剂学、中药栽培技术、中药炮制技术、医药市场营销、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
专业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大健康产业涵盖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等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就业方向:
学生就业渠道宽广,可以选择在医疗机构、中药生产与流通企业、中药调剂与药学服务机构、中药质量检验机构、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从事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中药调剂、中药购销、中药鉴定、中药质检、中药学咨询与服务、中药储藏与养护、企业管理等工作。
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自2004年至今已招收全日制三年制学生16届4227人,年平均264人。其中,自2015年起,招收“3+2”贯通培养本科生共计199人。目前已毕业13届2985人。生源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
02
历史沉积
我校分别于1958年和2004年开始培养中药学专业中专生和专科生,1978—1982年培养一届中药学专业本科生,2015年开始培养“3+2”专本贯通本科人才(衔接山东中医药大学)。截至目前,已培养全日制中专、专科人才1.87万人;本科及“3+2”专本贯通人才300人,进修函授人才1.56万人,共计3.43万人。
目前,我校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特色引领型)、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以中药学专业为引领的药学专业群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
图:中药学专业发展历程
中药鉴定学和中药炮制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栽培学是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实验室是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实验室,中药实践教学中心为山东省财政支持重点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
图:重点学科
图:博物馆
03
百世之师
本专业在岗专任教师达50人,占比45.4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60人,占比54.55%,专兼职教师比例0.83∶1;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50.26%。“双师素质”教师人数4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2%,100%的专业教师有1个月以上企业实践锻炼经历;高级职称教师人数2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中级职称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的50%,初级职称5人,占专任教师的10%;博士3人,占比6%;硕士35人,占比70%;本科12人,占比24%。生师比保持在23.64∶1。
图:师资结构
本专业建设了一支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挂帅、校企“双带头人”引领、结构合理,理论水平与技艺技能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团队建设方面:拥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校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教学团队5个;荣获山东省中药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各1项。
教师个体发展方面: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东省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五级师承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继承人8人,行业企业特聘教授2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7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5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山东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3人,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青岛市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1人,担任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理事50余人。
04
躬行实践
校内平台
本专业已建成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百亩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等2个实训基地;山东省财政支持中药实践教学中心、中药制药实训中心、中药质量检测中心、中药新药研发中心、中药真伪鉴别中心等5个中心实验室;山东省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中药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等4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中药饮片炮制车间、固体制剂车间、液体制剂车间、模拟药房等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25个实验实训室,为师生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及技艺技能训练场所,有利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图:实验室
图:博物馆
图:实训基地
2019年,学校投入本专业教学经费总数为215.5860万元,人均5025元;共投入教学设备购置经费260余万元;投入110万元,建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技术平台。本专业目前的仪器设备数达4850台套,总值5070万元,生均仪器4万余元。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
图:近4年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校外基地
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鲁南制药集团、烟台荣昌制药集团、济南宏济堂制药集团、东阿阿胶集团、山东百味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齐鲁制药、烟台浩领湖健康小镇等68家医药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实习基地,其中产学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20处;建有崂山、昆嵛山、沂山等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训基地,河北安国、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开发了实时传输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网络化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使顶岗实习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05
寓教于乐
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本专业师生技能大赛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共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团体金牌1枚;个人金牌9枚,银牌4枚,优秀指导教师9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1人;被聘为“国赛专家”7人次。
本专业教师在“技能兴鲁”2019年山东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获个人赛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团体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生组获团体三等奖。
教学科研及创新创业硕果累累
近年来,专业教师制作配套多媒体课件等4部视听(音像)教材;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建设中药数字化标本馆,与山东漱玉平民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网上实时传输课堂”;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山东省中药饮片信息数据库等特色资源。主持省部级教科研课题10项、厅局级课题110项,与企业横向开发项目60余项,获教研科研成果6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为教学实践提供了资源保障,优异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建有中药学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团队,为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校企合作开展“地麦宁心颗粒”、“金虎胆康颗粒”等中药新产品的研发,协助企业开展复方阿胶浆指纹图谱研究,已被收载入《中国药典》中;指导了莱阳市千亩北沙参及临朐县丹参等的规范化种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实践平台的“多元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拥有高尚的品格、精湛的技艺技能与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近五年,158名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现个人发展。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图:登山采药野外实习
图:植物标本制作大赛
图:野外拓展训练
图:太极拳比赛
图:“花朝节”活动
图:中药精选技能训练
图: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培训
图:活动图片
06
人才济济
建校6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30000余人。近5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均值99%以上;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以上。“良好的敬业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工作踏实、活跃创新”是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毕业生发展后劲足,许多已成为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中坚力量。
医无药不能扬其术,药无医不能奏其效
欢迎各位同学选择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
学习中药、传承中药、发展中药
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贡献力量!
THE
END
编辑|金上莉
审核|王键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