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作为中国刑事法学的重镇,薪火相传,精英辈出,这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法学情怀。刑事法学作为法治时代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会带你翻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壮阔人生画卷。
学院概况
刑事法学的传承与发展与新中国的刑事法治建设相向而行。作为我校最大的学院,刑事法学教育也是华东地区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刑事法学与公安学本科专业办学单位之一。
刑事法学院的建立是我校从法治中国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需求出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整合我校具有传统底蕴的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以及具有特色优势的犯罪学、侦查学和司法鉴定(法庭科学)、具有新兴交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刑事类学科及相关支撑学科为一体,向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与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目标迈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学院是一个将在传统底蕴学科、特色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综合发展,相互交融,体现智能时代特征的“刑事一体化”与“社会综合治理”思想,具有系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功能的新型特色综合性法学院,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中国刑事法治人才服务。
刑事法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设立的犯罪对策教研室。1954年司法部原委托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领导的法医研究所负责教学的法医训练班并入。1956年建立刑侦实验室,1958年改称司法鉴定实验室。1964年11月设立刑事侦察学教研室。1979年,设立刑法学教研室、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刑事侦察教研室。1981年,设立犯罪学教研室。1981年,设立青少年犯罪教研室。2003年设立治安学教研室,2005年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2006年设立边防管理教研室。1985年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犯罪学系,1994年改建为刑事司法系,2003年更名为刑事司法学院,2020年原刑事司法学院与法律学院的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学科整合成立刑事法学院。刑事法学院现有刑法学教研室、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侦查学教研室、犯罪学教研室、司法鉴定教研室、治安学教研室、边防管理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等。
本科招生专业
专业及主要课程
(1)法学(刑事法律方向)
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华东地区最早设立且当时唯一的刑法学博士点。本专业依托“上海市法学教育高地”的基础优势,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法学基础、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民法学总论(含民事责任、人身权法)、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含合同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商法概论、经济法学、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司法文书、社会学概论等课程。
(2)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网络与信息法方向)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网络与信息法方向)专业是学校一流法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优势条件,注重发挥实验、实训、实践与案例实务等“四实”教学特色,致力于培养为全面依法治国、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服务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交叉型、职业型卓越法律专业人才。
开设法学基础、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学(含总论、分论)、民法学(含总论、债权法学、物权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学、国际公法、法律职业伦理、知识产权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文书、犯罪学、刑事司法学、刑事侦查学、刑事执行法学、心理学、网络与信息法学、网络空间安全、电子证据法学等课程。
(3)侦查学(刑事调查方向、经济犯罪治理方向)
侦查学专业属于教育部特色专业、上海市特色专业,是全国普通高校中设立时间最为悠久、办学层次和水平最高的侦查学专业之一,致力于培养从事刑事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的证据调查、刑事调查、经济犯罪防范、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开设犯罪学、治安学总论、侦查学原理、刑事侦查学、刑事心理学、国家安全学、经济犯罪对策学、物证技术学、法医学、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学、侦查讯问学、经济案件侦查、金融犯罪对策、经济案件防范实务、涉外犯罪概论、司法会计、经济案件司法鉴定、刑事专案侦查、国际犯罪与对策、司法鉴定概论、犯罪预防学、法医学等课程。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专业依托学校的法学学科优势,以面向法学领域应用为亮点和特色,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管理和维护、信息犯罪及安全事件调查、计算机取证和鉴定等工作,满足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化建设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离散数学、计算机导论、电子技术与数字逻辑、程序设计(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编译原理与反编译、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知识产权与保护等课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2月,学院有教职员工91人,专任教师80人,承担专业课教学和全校公共课教学;聘任“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美籍华裔神探李昌钰博士为名誉院长、3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名师、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司法部先进教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师德标兵、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浦江人才等荣誉称号。
专业教师主讲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9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8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门。一大批知名学者成为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其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1名、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中国侦查行为研究会副会长1名。
服务平台
李昌钰博物馆建成占地300余平方米,藏有华裔神探李昌钰博士捐赠珍品的李昌钰法庭科学博物馆(刑事司法案例教学馆),全景展现诸多世界大案名案,为开展案例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与上海市委政法委共建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与深圳腾讯公司共建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中心,拥有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法律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等研究机构,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案例法学研究会、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上海市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秘书处均设在学院,搭建理论研究服务社会需求的平台,为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奠定发展新支点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院实验室由法医、物证技术、网络犯罪、刑事图像、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逻辑与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计算机应用、科技创新实践等多个分实验室组成,总面积56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5404余万元,是学校法学综合实验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已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上海市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连续获得国家财政部财政专项拨款的大力支持,为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良平台。
学院现有《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和《综治研究》三本期刊,其中《犯罪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为法律类专业期刊,《综治研究》为上海市委政法委委托创办的内刊。它们共同为学院师生开展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也为刊发介绍学院师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展示平台,在助力营造学院崇尚学术、奖掖研究的风气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生活动
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联合国亚洲预防犯罪基金会论文竞赛,并与公安部国际执法基地合作举办卓越刑事司法人才夏令营。组织开展学术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刑事侦查技能大比武等多项学生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比赛、美亚杯全国电子数据取证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中屡获佳绩。
对外交流·
学院注重与国外高校的沟通交流,已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天普大学、纽海文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卡迪夫大学,韩国国立警察大学和瑞典警察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办学新思路与新模式,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山姆休斯顿大学成功举办了暑期赴美短期培训班,共同培养适应国际形势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此外学科还建构了多个常设性的学术论坛,如中欧刑事法论坛,与欧洲多国就共同关心的话轮值交流合作。如中日刑事法论坛,与日本诸多知名大学的学者就法律热点问题定期交流合作。
就业方向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电话:021-57090236
学院网址:https://xssf.ecupl.edu.cn/
学院微信公众号:华政刑事法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