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伴随着毕业典礼上拨穗正冠,2021届毕业生秉持着母校“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文化,继往开来,阔别上财求学时光,踏上人生崭新征途。“财华有你”2021届毕业生风采录系列,记录即将起航的如歌岁月,展望未来热血的青春年华。祝各位sufers毕业快乐,此去前程似锦,归来共铸荣光!
与四年的校园时光话别,他们走向新的征程,踏入新的学府继续求学之路。鲜花着锦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唯有具备坚定的意志、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方能在保研之路上冲破重围。第六篇财华有你,让我们一起看看保研学子背后的故事。
#01包宗源
2021届经济学院数理经济专业本科毕业生,曾于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东部战区陆军某部服役。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
选择:从军报国,砥砺心性
为了实现自己一直深藏心底的军营梦,也为砥砺心性,我在大二结束的时候选择了参军入伍,被分配到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部队服役两年。两年军绿色的旅程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提升了我的毅力与耐心,教会了我以平和开朗的心态去面对未知与挑战。
退伍返校后,因学业暂停两年,我听着艰深的专业课经常是一头雾水,一度感到不小压力。所幸当时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与节奏。半年后,经历漫长的夏令营战线,我成功保送到自己的目标院校。
心得:专注,坚持,一切选择围绕成长
入伍前,在学习之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各类活动比赛,试图通过广泛尝试来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然而时间一长,我发现尽管自己每天都很忙碌,却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与目标,我感到有些迷茫。
而在海岛服役两年后,我开始以全新视角来对待学习生活。我意识到,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涉猎大量新鲜事物固然有趣,往往只能浅尝辄止,却错失了那些真正有挑战有价值的部分。
学习方面,我觉得主要是要多思考多交流,从自身成长的长远角度来选择课程。课程学习期间多与老师、同学探讨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选课时固然要做好信息的收集,但不应当以给分作为第一条甄选标准,毕竟通过学习课程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与成长更为重要,而且兴趣也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动力。
生活方面,我觉得最好能保持一到两个固定的兴趣爱好,拥有一些能够倾诉交流的好朋友,这些都为你提供更持久的精神动力。比如我一直比较喜欢运动,入伍后更是养成了规律 的运动习惯,当我奔跑在田径场上,或是飘荡在泳池里时,就能够忘掉一切的烦恼与压力,运动过后就能够以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去迎接问题与挑战。
寄语:
上财提供了许多机会与可能,有着各种成长路径可以选择。在学业为主的前提下,要勇于尝试,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当然,不论尝试到了哪一步,顺利或是遇挫,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忘了为什么出发。
”
#02范昊哲
2017级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连续四年获人民奖学金,专业成绩年级排名第一,保研至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
勇于探索未知,兼顾成绩“硬指标”
就我大学四年的经历来说,相较而言,前两年更加多姿多彩,而后两年让我有了更大的成长。大一上学期我加入了两三个社团,下学期开始接触英语辩论,大二在NGO负责创新创业项目。丰富的课余活动让我有机会尝试很多未曾接触过的事物,看到了自身更多的可能性。但在积极参加社团和活动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课余活动和学业的平衡,毕竟学业成绩是未来升学、出国或者工作考察的硬性指标,一个好看的绩点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益无害。
明确理想目标,不惧行路艰辛
大三期间,我开始参加校外实习工作,也开始重新思考对自我的认知。我不是一个很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疫情的发生和升学的选择也让我学会试着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一开始,对于工作还是升学读研,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考虑到实习经历有限,再加上金融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就业在当下可能不是一个最佳选项。于是我选择了继续升学读研。在面对保研和考研时,我决定综合自身情况,优先选择保研。参照本专业学长学姐的升学路径,我试着投了几个夏令营项目,但都石沉大海。然后我决定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不再拘泥于前人所走过的道路,抱着一股“上了血赚,没上不亏”的勇气,开始向更高的平台发起冲击。幸运的是,最后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保研这段时期固然充满了焦虑和迷茫,但我认为迷茫教会我的也许不是让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在尝试各种可能性之后,它能够帮助我剔除那些不适合自己的选择。升学时期的迷茫往往让人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在短暂的失利中看到他人的成功时往往会愈加否定自己。迷茫往往赋予了人们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而跳脱出它的过程也能教会我们如何试着寻找并承认自己的价值,而不由他人的选择定义自己。在周围人都行色匆匆时,学会保持内心的定力,也许是这段时间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寄语:
上财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会推着你往前走,给你很多机会探索未来的各种可能。但与此同时,这里积极的氛围可能也会让你处于迷茫之中。其实很多时候,迷茫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我建议学弟学妹可以在大学这个阶段多多尝试,不要害怕失败。不被接纳时,学着坦然面对,不要丢了自我;面对迷茫时,调整好心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后,愿大家不畏失败,不惧迷茫,都能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
#03聂蕾
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现升入上海财经大学直博。
不放弃,认清自己,明确目标。
细数大学四年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大概可以用“尝试”来概括。刚入大学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很长时间都处于尝试的阶段,能确定下来的只有会在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在一些机缘巧合之下,我开始逐渐向出国留学倾斜,着手准备各种标化考试,参加学校交流的项目,保研这条路其实是计划中的意外,开始得也比较晚,前前后后投了一些项目,自己的背景在一众大佬之中并不突出,被拒的情况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家常便饭,屡战屡败大概就是这段经历最好的形容词。但好在屡战屡败后面还跟着屡败屡战,持续的努力还是让我收到了第一条拟录取的消息,因而关于保研,我想分享的第一点就是不要放弃,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也不要放弃。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屡屡受挫会加重对于结果的忧虑,我也一度被不知道能不能继续读书的焦虑心情持续笼罩。但还是要相信,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而第二点关于保研想说的就是需要对自己的特点有清晰的认知,有明确的目标。前期申请时,资料准备的十分充满,对于专业没有明确的限定,抱着什么都可以、有学上就行的心态申请了很多,但绝大多数被拒绝了,吃了不少苦头,后面逐渐想清自己的目标和实力,在介绍展示自己上也有了更清晰的条理,结果也更加理想。
最后一点想说的,不仅仅是关于保研这一路的体会,更是整个大学四年的感受——拓展宽度,多尝试。
仅从保研的角度来看,用大学的时间多去尝试不同的事情,各方面都有所尝试的经历还可以拓展自身的宽度,丰富自己的背景,成为体现你的专业知识之外的有力补充。而尝试之于我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看清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有所长,有所热爱,究竟志在职场,还是愿意醉心学术,抑或是其他选择。这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很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虽然保研似乎是我未来计划中的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将自己变得更好的路。
寄语:
愿你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找到自己的方向,一路坦荡。
”
#04徐音
17级统计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现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专硕项目。
选择
一直自诩“喜欢数学”和“数学不错”,在权衡了高考分数和自己的兴趣后,把和数学高度相关的统计学放到了上财的第一志愿,于是,四年充满挑战的统计旅程由此开启了。而在经历了坎坷甚至残酷的保研经历后,很荣幸再次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应用统计专业录取。一路走来,非常庆幸在每一个选择的分岔路口,都坚定地走向了多年以后回首依然会选择的这条路。
刚入学的时候处在懵懂的状态,现在回想起来,还没有形成“卷”的概念的大一学年,是色调最斑斓的一年,可能也是理想主义巅峰的一年。七七八八选了好多无关专业的选修课,诸如新时期热点文学作品分析、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选读、数学抽象方法等,充分感受着大学的多元和包容;活跃在学术部和统研会的工作中,在每周的例会上和小伙伴们头脑风暴;数学建模比赛、大创项目等等,头脑一热便组队报名也因此拥有了好多个见到凌晨四点的财大的日子;虽然有来自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程的暴击,但延续着学好每一门课做好每一件事的态度,大一一年甚至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成绩,由此才逐渐明晰了保研的想法。回首这一年,最大的感慨是,在平衡学习和课余活动的前提下,保持探索和挑战的动力,敢于试错,是发现和发挥自我亮点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是知行合一,在实践和合作中丰富经验和履历。丰富的竞赛科研和合作的项目经历给了我检验学习成果、探索前沿知识的机会,也让我深知模型的应用远比理论所学更复杂,更需要交叉学科的思维和创新思辨的能力。我参加了四次数学建模比赛。其中,2018年的美赛,我和小组成员由AHP模型评价了人口增长影响因子,利用Logistic人口模型和指数模型建立了完整的语言规模预测框架,最终完成了多语种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和动态展示,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利用专业的工具对世界和这个社会各方面的探索也一直是我所感兴趣的。我带领团队先后在人工智能对智慧城市建设之价值、垃圾分类常态化发展机制等项目中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调研,项目经历启发我思考理论应用于现实的改进,最终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背景,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一篇论文。除了社会问题,我也希望了解数据是如何应用到行业中的。于是我加入了数据科学与统计研究院,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到图像识别项目组,了解了统计学习模型的商业化应用。这些项目在成绩之外,培养了我在统计、计算机和商业管理交叉学科的综合能力,使我一方面能有前沿知识的输入,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能结合实践经验,创新应用理论成果,将专业技能应用到社会中去,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保研加成。在这里也想特别感谢我的队友们,给了我特别多的帮助和成长。
如果说前三年的经历都是保研的一个铺垫,真正的保研过程则显得更加坎坷。我的体会是,相信自己,保持平和而强大的心态。在专业背景和面试技能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保研很大程度也是对心态的考验。提前给自身进行学校和专业的定位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准备具有针对性的项目材料,了解笔试面试信息,这样才能在推免考核的过程中处变不惊。即使面对一两次的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只有坚信自己足够优秀,才能用你的优秀打动面试的老师。
最后,有太多想感谢的人。统院四年,深深仰慕和受惠于每位老师扎实的数理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也感谢上财“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培养,让我各方面都获得了成长,有了如此多珍贵的机会和经历。幸入上财,与有荣焉。
”
#05杨薪游
原在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攻读能源经济硕士研究生,现以总分第一通过学院硕博连读申请,将继续攻读城市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从化学生物学,到金融学,再到能源经济;从转专业,到保研上财,再到选择硕博连读。于我而言,这是一个不断地认识真实自己,在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中明确前行方向的过程。
有幸来到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攻读能源经济硕士研究生,财大浓厚的学术氛围、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在不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我收获了相关成果带来的快乐与充实感,也逐渐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在索然无味的数据与公式间,竟也能寻得乐趣与向往。而两年的硕士时光实在太短暂,对专业领域也不过浅尝辄止。所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这也使我坚定了读博深造想法,期望未来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自己喜欢的领域,做一些让自己满意,也确实有意义的研究。
心得:明知心往,必力求行至
比起本科时选择保送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成本更大,也更需要勇气。个人认为是否选择硕博连读时,最重要的便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博?”其次是和导师充分的沟通,硕博连读的一大好处是有充分的时间和导师交流磨合;最后便是“明知心往,必力求行至”。
寄语: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一次的“心之所向”,这一步的“素履以往”再向前便是征途无限。保持很多的热爱和一点点野心,相信你想要的都在慢慢赶来的路上。
”
#06吴妍
2021届商学院工商管理—战略与创新创业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已保送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项目。
搜集信息,寻找最优解
刚来到大学的时候,我还比较迷茫,总是学别人都做了什么,一会跑去加了很多社团组织,一会又选了很多的课,每天都非常忙碌,但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后来,我就去找了学校的老师和直系的学长学姐,和他们谈话后,我确定了我的方向-保研,在这之后,我所有的规划都清晰了,我所有的努力都向着保研前进,这是我大学一个关于人生方向的选择,第二个选择就是关于保研去哪里?本校还是外校?读专硕、学硕还是硕博?我在大二的时候有幸参加了董静老师的讨论组,听同门师兄师姐汇报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最近阅读的比较有意义的文章,从中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无法接触的知识,对企业管理的研究范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老师还带我一起参与到她的课题里,让我对研究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课题指导老师卢慧芳老师的鼓励下,我选择了硕博连读项目。由于我非常喜欢上海这个城市,也不想离开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所以我就申请了复旦大学的夏令营,有幸被管院硕博连读项目录取。这就是我大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选择。
心得: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如果确定要走保研这条路,那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成绩,推荐大家去图书馆复习,图书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且由于图书馆资源稀缺,推动你不得不早起。还有就是一些学习的方法,在这里我和大家推荐两个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第一个是上课过程中,一定要跟紧老师的思路,尽量听懂知识的逻辑,提前打印好PPT,以便快速记笔记和自己感觉到疑惑的地方,下课询问老师;第二个则是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以PPT为框架,用课本去填内容,一般在PPT里,老师只列出了提纲和比较重要的点,想要更加了解知识的细节和缘由,还需要梳理课本。在保证成绩的前提下,尽量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学校的大创、知行杯、挑战杯、千村调查和一些商赛,可以提升能力的同时,也为你的简历增添内容,剩下的时间你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听感兴趣的讲座,有空的时候与老师同学朋友谈谈话,有些不是培养计划内的课程也可以去旁听,还有自己喜欢的志愿活动等等,不要认为这些事情会浪费时间,有些时候这些看起来没有直接用处的事情所能带给你的惊喜,要远远多于你一直在追求的事情。最后想分享的就是夏令营,想读硕博或直博的同学,选择的方向一定要以兴趣导向,只有你真正对这个方向感兴趣,你才能坚持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搜集资料和研究,对这个方向的内容思考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寄语:
人生不是一条轨道,而是一片原野,凡事尽力,不必执着于结果,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过程很美丽,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同时,学习生活过程中不能只看到外在有用的东西,也要学会汲取很多无用的东西,无用为大用,在大学里,你修习的课程,参加的实践活动,聆听的讲座知识,甚至与他人交谈的过程等等,都像是不断汇入江河的涓涓细流,帮助你慢慢成长,变得壮阔、深远。
”
#07朱璐妍
本科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读,现升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项目。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
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前期规划
学习方面
各个项目都比较在意成绩和排名,清北尤甚,刚上大二的我距离清北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于是我每个学期都会选到自己能够承受的学分上限,然后努力让所有课都4.0。
首先,在选课的时候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记住目标,竭尽全力,享受过程。
第二,在学期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为我自制力较差,所以白天一直把手机放在寝室,晚上统一回复消息,学习努力做到专注而高效。
第三,适当的拒绝,把握各类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平衡,重视真正使人受益的平台。
实习方面
保研前的时间并不足以让我们尝试所有的方向,并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贯彻几份实习。不妨先大致了解各个方向工作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喜好选择一两种多次尝试、深入了解。
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在银行的业务部,体验下来觉得不是我向往的工作节奏和内容。
第二份在国君行研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这段经历对于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都有涉及,使我对一二级投研都有了解,明确了自己想要走研究-投资这条路的决心。
第三份在中金研究部标准的高强度二级行研实习让我体会到了二级投资的整个分析过程,和研究部的工作内容、模式、发展方向。
截止到申请时,因为两份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投研工作,希望在毕业后先从事二级研究,经过5-10年的深入学习和沉淀,转到买方努力成为基金经理。我一直觉得公募基金是对社会的贡献,让股票不再成为老百姓的投机,买入股票不仅仅是为了低买高卖,而是作为一项投资,作为自己财富组成的一部分,让大家通过基金真正的享受到实体经济发展的福利。
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只是需要希望一以贯之的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
科研方面
大部分专硕项目不会要求大家一定有论文,但还是建议大家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写一篇实证论文。深入思考: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是怎么考虑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的启发和意义?
竞赛及其他
我在面试中并没有被问到关于竞赛论文,只有个别项目询问了我作为商科背景参加数模竞赛的动机和分工情况。锦上添花,但大概率不能雪中送炭。
只顾风雨兼程——心态状态调整
保研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也是一场心态的比拼。仅以自己故事鼓励诸位,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转角过后的彩虹。
其实我在大三上的学期中压力很大。一方面要努力让自己的每门课都拿到4.0,同时我还在写论文,9月选题到10月建模跑数据,11月完成,后续投稿。每一门课的考试和每一次投出稿件,都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无数遍循环halloffame和燕园情来给自己加油,把所有屏保都换成了北大,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勇敢、更能拼搏,也请在这条路上正在努力的你,再坚持一下下。
实习方面也有很多类似的辛苦,总之感激那个窒息到极致依然没有放弃的自己,每份经历都会被公平定价,回看确实成长许多。也许诸位现在很辛苦,很委屈,但请你相信,每一滴汗水泪水,都会在未来开出鲜花。
大三下我在实习的同时备考雅思,实习工作基本凌晨1点才能结束,然后开始学习雅思到4点睡觉。国内考试取消后报了吉隆坡的考试,但在我出发前一天晚上,因为马来疫情扩散宣布封国,考试取消。一个多月以来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但我还是尽快振作起来进行后续其他准备。再大的沉没成本也是沉没成本。我们不是理性人,但是要攒着感性留着成功后喜极而泣。
我们都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其实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付出着,请始终坚信自己的独特和价值所在。没有必要用别人给自己压力,调整好心态,你前进应该是因为你足够想看到前面的风景。少,说明有;难,说明能。
预祝各位在未来都能对自己梦想的学府轻轻道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你看,你还是我的。
”
最后,一起通过视频
来听听2021届毕业生的心语吧~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