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卫国!他是市首届大学生士兵“风采之星”!

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戍边卫国!他是市首届大学生士兵“风采之星”!

华东政法大学

在祖国边陲,有一群最可爱的人。我校退伍学生、法律学院郑剑锋就是一名边防军人。

自愿申请戍边西藏,他和战友是开路者、是守路者,脚踏冰霜风雪,日夜坚守在祖国边境线上。雪域高寒,他临危不惧;边关险要,他坚守边疆……“绝不把领土守小、绝不把主权守丢”的铮铮誓言,他用实际行动去守护。

在近日揭晓的上海市首届高校大学生士兵风采展示评选活动中,他荣获大学生士兵“风采之星”称号。雪域边关锻造了他的铮铮铁骨,回到母校,他将部队精神发扬光大,积极投身国防宣传工作。从边关到校园,他的风采始终不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郑剑锋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儿时看到《士兵突击》里保家卫国、冲锋在前的战士们,他总是热血沸腾。“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军人。”

在华政一场入伍宣讲会上,几名退伍学长讲述了他们的军旅故事,展现入伍前后的变化,榜样的力量让郑剑锋更坚定参军入伍的想法。“人生应该多一些有意义的经历,拓展一下宽度,日后回想起来才不会因年华虚度而后悔。我觉得参军入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择。”

华东政法大学

青春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家国与边关。2018年9月,大一读完过后,郑剑锋毅然决然选择西藏作为服役地点。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主动去西藏?那里环境艰苦、人烟稀少,“出了事可能都没人救得了你”。出乎意料,他的回答是——因为西藏很美。碧空如洗的蓝天下牦牛漫步,巍巍雪山上有朔风凛冽。高原反应、狂风暴雪、低温冰寒,种种困难在这美景中无声地化去。

华东政法大学

郑剑锋所在的部队

满怀着对边关土地的热爱,郑剑锋来到“世界屋脊”。他说:“当兵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正因为艰苦,才更有意义。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来到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西藏,高寒缺氧、大风滚石,郑剑锋的军队生活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开始了。

由于身处地域特殊,军事训练要求高、标准严。实弹射击、武装五公里越野、铁轮训练、“冲山头”等训练都是战士们的必修课。晚上熄灯后,郑剑锋还经常给自己加练,每天坚持“三个一百”——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和100个深蹲。

华东政法大学

郑剑锋为战友拍下的照片

在定期对边境山口巡逻的过程中,战士们还要在边境山口,即两国边境线上设立标志、描红界碑,并高举国旗进行主权宣示。

在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郑剑锋所在连队守护的山口海拔基本都在4500米以上,只能徒步行进,途中悬崖峭壁一个接一个。一次边防巡逻途中,受局部极端天气影响,能见度极低,当郑剑锋和战友攀上一处陡坡,他的右腿不慎被山上的滚石砸中,当即鲜血直流,疼痛难忍。

“战友都劝我原地休息,但就快到巡逻目的地了,心里实在不想放弃。”他坚定地申请继续作业,在同班战友搀扶下继续向前,尽管过程无比艰难,但最终圆满地完成任务。

“这次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从那以后,自己各方面都变得更强了。”

华东政法大学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深深刻在每一位边防战士心中。服役期间,因工作表现突出,郑剑锋被破格选拔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参加军种级信息作战技能集训;先后获嘉奖两次,受表彰为“四有”优秀士兵。

“到最贴近人民的地方去!”

走访藏地村民60余家,谈心谈话700余人次,讲授汉语课程18次,组织策划12次扶贫培训……作为西藏边防部队的一员,郑剑锋积极投身所在防区的精准扶贫工作,用心用情凝聚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定点帮扶西藏琼林珞巴民俗村,这在他看来,恰是边关军旅生活中最有人情味、最温暖的时刻。

他积极参与珞巴织布工坊的扶贫工作,助力发展珞巴鸡养殖产业,帮助村民增长收入。他组织策划12期牦牛养殖、藏餐烹饪等培训班并担任理论教员;还定期到连队设立的5个惠民驿站服务村民,总服务时长达200小时,用双手助力边境民众脱贫,服务困难群众近500人。

华东政法大学

此外,郑剑锋还主动参加“结对认亲”活动,和藏民顿珠一家结为亲戚。为了更好地同当地村民交流,他自学了一些基本藏语。每次去村庄看望藏民,他总会专门到这一户村民家里,做一些家务活,为藏族孩子辅导功课。

在同藏民交流、帮扶的过程中,郑剑锋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藏民经常给我们带一些当地特色食品,比如酥油茶、新鲜水果等,甚至冬天也会顶风冒雪走到单位来看望我们。” 看到自己的一点努力能够帮助到当地村民,郑剑锋觉得非常有意义。

在战友、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当地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面貌一新的边境小康村基本建成,郑剑锋所在连队也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到国防宣传中去!”

茫茫雪原,冷寂月光——郑剑锋心中的边关浸透了月光和雪的味道。“很多次半夜站岗时,我看着天上的月亮,觉得月亮很圆、很亮,雪很厚、很深。月光映在雪地上,整个雪原上都浮着白茫茫的光。”天高路远、地广人稀,是日复一日的孤独,也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这样的印象在每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使得两年戍边生活永远刻在脑海里。

华东政法大学

郑剑锋在分享军队生活

边疆的月光和雪,在他身上留下挥之不去的烙印。退伍后,离开雪原、脱下军装的郑剑锋即使身处校园,也“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兵”。他的呼吸仿佛浸着风雪,头顶仍有明月悬垂。和平不易,家国需守,他想把部队精神在大学校园里传递下去。

于是,郑剑锋加入华政征兵宣讲团,积极投身国防宣传工作。国防流动宣传站、各学院入伍宣讲会,征兵海报视频、华政国防教育公众号推送……他不忘边防军人本色,以边关军旅岁月为蓝本,讲好军旅故事,宣讲戍边卫国精神,激励大学生参军报国。他还走入华师大附小等中小学校园,开展国防教育展示活动,将敢于奉献、坚守初心的种子埋入青年学生的心灵港湾。

华东政法大学

一方面,郑剑锋希望通过亲身经历,让更多大学生了解部队生活。“很多同学对参军入伍感兴趣,但不太了解真正的军队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想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的方式宣传,可能取得的效果会更好。”另一方面,“现在对兵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也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参与到保家卫国的事业中。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申报参与上海市教委举办的“风采之星”评选活动,经一系列评选过程后,10名“风采之星”中就有郑剑锋的名字!得知自己获奖,他说:“这是一份难得的荣誉,更是一种长久的鞭策。”

“戍边卫国矢志不渝,扶贫为民初心永恒”——郑剑锋如是定义自己的军旅生涯,也将一名边防军人、一位华政学子的风采不断展现。

部分素材源自青年报·青春上海

源 | 武装部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采写|蒋冰逸

审稿 |金原原

编辑 | 罗林哈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也可以看看这些

都是用热爱制作~

(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哦!)

华政这门课持续创新获奖!

华东政法大学

要赢!请投华政!

华东政法大学

他与华政相伴近70年!

华东政法大学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戍边卫国!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东政法大学-戍边卫国!他是市首届大学生士兵“风采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