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笃学 谱写青春之歌:刘昌胜校长在上海大学202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励志笃学 谱写青春之歌:刘昌胜校长在上海大学202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关注上海大学及时掌握权威信息,了解学校最新动态!

励志笃学 谱写青春之歌

2021年9月3日

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胜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满载校园秋色,潋滟泮池绿波。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来自世界各地的11606名同学成为学校的新主人。你们的到来,让收获的季节焕发出蓬勃的朝气,让宁静的校园奏响了青春的乐章!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向多年来抚育你们成长成才的家长们、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上海大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很大考验,你们用行动磨砺意志、汗水浇灌梦想,以优异的成绩来到上大。高考录取成绩排位最高的河北同学达一本线前4.7%,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报录比高达38:1;你们中年龄最小的本科生15岁,最小的硕士生19岁,最小的博士生21岁;你们中有3对双胞胎携手来到上大,这是缘分,更是实力。悉尼工商学院的周蔚臻同学,跟随祖父和父母的脚步,横跨半个多世纪,书写了“三代皆为上大人”的佳话;文学院的夏才艺同学曾参加“三星堆”考古实习,她陶醉于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神秘,选择继续在上大圆她的“考古梦”;国际教育学院的哈杰尔同学是阿尔及利亚太空总署的工程师,上大先进的科研平台吸引她来校攻读博士学位。

上海大学

初到上大,令你们印象最深的或许是恢弘大气的图书馆、鳞次栉比的教学楼、波光灵动的泮池水,但上大能够给予你们的不仅是大楼、环境与平台,更是大师、精神与希冀。

“上大之上”在奋发向上、弦歌不辍的大学精神。成立于1922年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干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共早期领导人博古、王稼祥,著名诗人戴望舒,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等;其时名师荟萃,于右任、邵力子、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茅盾等曾先后在上海大学任教,彼时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之北大、南有五卅之上大”的盛誉。岁月更迭,精神弥坚。新上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在新时代吹响了“追卓越 创一流”的冲锋号,奋力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上海大学

“上大之上”在创新为上、勇开先河的改革基因。学校继承和弘扬钱伟长教育思想,始终走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前列。在国内率先实行“学分制、选课制”,率先推行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率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率先探索以学生生活园区为重要载体的学生课外培养模式……,学校成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单位、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示范高校试点单位、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校”、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领创新之举,开风气之先。

上海大学

“上大之上”在蒸蒸日上、快速提升的综合实力。近五年来,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Nature正刊发表论文4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获奖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数均位列全国第16。学科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15个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10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材料和化学接近1‰),无人艇、高品质特殊钢、碳碳复合材料、城市社会治理、考古文博、美术电影……,这些上大名片共同彰显了学校发展的高度与厚重。在最新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历史性跻身全球前300。

上海大学

近6年上海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榜排名

世纪沧桑,足音铿锵。学校正以争创一流的排头兵精神弄浪潮头,以更上层楼的攀登者胸怀干事创业,以晨曦中的赶路人姿态奋勇争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上海大学

“上大之大”在大气包容、学科齐全的办学环境。作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上大校园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4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为你开启智慧大门,9个各具特色的食堂让你尝遍天下美味。传统与现代完美碰撞的溯园,话剧和音乐会接连上演的伟长楼,书籍与咖啡香气四溢的泮溪书店……,学校办学硬件的持续提升,既是物理空间的升级优化,也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沪上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上大设有94个本科专业,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综合性大学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上大之大”在大师云集、实力雄厚的育人平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200余人,其中全职两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13人,海外院士16人,以及200余位国家级人才。他们是学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格情怀的塑造者,更是启迪未来的领航者。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等,与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240所大学或机构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平台,也是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的沃土,更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摇篮。“上大之大”在大有作为、英才辈出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学校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急需,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以作为谋发展、以发展促育人,努力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大培养的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广受好评,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连续四年位居内地高校前20。目前遍布世界各地的“上大人”已有30余万,涌现出杨雄里院士、林国强院士等学界大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甘肃省委书记尹弘等政界贤达,长江存储CEO杨士宁、立名智能科技董事长柴国强等商界名人,等等。

上海大学

晨曦赶路追卓越,更上层楼创一流。建设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始终是一代代上大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同学们,选择上大就是选择更好的未来;你们躬逢盛世、与有荣焉,你们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在你们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之际,我想提四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上海大学

一、明大德,让“青春之歌”庄重恢弘、正气充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大德就是要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做到品格高尚、德行合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时”。修大德,既要胸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情怀,又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做到以德润身、明德健行。

钱伟长老校长当年以中文、历史双满分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入学时恰逢“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他毅然弃文从理,投身技术救国。他始终把“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座右铭,为国而学,先后钻研过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穷其一生以通澈的家国情怀,奔走于救亡图存之路,追逐科技强国之梦,身体力行地弘扬人生大德。

上海大学

同学们,德不修,终难行稳致远。希望你们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以修身为先,筑牢大德之基。要注重正心明道,心存敬畏之心,常怀正气之风,惕励自省,求真求善。要做到诚信立学,涵养“小信诚,则大信立”的品性,坚守学术道德,诚实做事、诚信做人、潜心学问。要坚持德行合一,恪守“敏德以为行本”的信念,以修德为本,以践行为根,做德行合一的行动者。

二、立大志,让“青春之歌”铿锵有力、昂扬向上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大志是青春建功的“航标灯”、战胜困难的“强心剂”,更是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民族进步的“加速器”。立大志就是要志向高远、追求卓越,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

99年前,上海大学师生践行“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矢志传播真理、投身革命,一心为民族求得光明前景;今天的上大人秉承“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践行“科技强国”战略,敢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勇摘科学殿堂明珠。我校“精海”无人艇研究团队志在科技报国,紧密结合南海填礁造岛、南极科考等国家战略需求,攻克类脑智能感知与决策、无人艇智能与自主控制、高性能抑振稳定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打造10余个系列“精海”无人艇等海洋智能装备,创下7项全国第一,为助力海洋强国战略贡献了“上大担当”,获得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上海大学

同学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希望你们要学会仰望星空,保持理想主义的纯真,怀抱“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思考人类发展的使命,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要做好目标规划,远大的志向要由若干阶段性目标组成,要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特征,合理做好近、中、远期的学业、职业和人生规划。要注重脚踏实地,“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当下,要学好每一门课程、做好每一次实验、完成好每一个社会实践项目,注重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才能厚积薄发,最终实现人生志向。

三、重创新,让“青春之歌”激情奔放、高亢嘹亮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之于个人是实现自我价值,指引人生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宝。

我校孙晋良院士带领的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紧密结合,四十余年如一日奋斗在碳基复合材料前沿,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研发形成了系列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研制的复合材料配套多种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推动航天等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书写了“上大乐章”。

上海大学

同学们,不日新者必日退。你们身上都蕴含着创新的种子,上大为你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希望你们要葆有好奇之心,对未知世界和所学专业充满渴望和兴奋,志在天地宇宙,勇于探索未知,为创新提供动力源泉。要敢于质疑权威,践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为创新提供全新方向。要学会创新思考,“不法古,不循今”,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式,在信息杂乱无章、知识多种多样中另辟蹊径,为创新提供“关键变量”,实现个人成长的“最大增量”。

四、善学习,让“青春之歌”金声玉振、响彻云天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善于学习是成长之基、成才之源,是应对未来发展的武器、克服“本领恐慌”的关键。善于学习,要葆有“学不可以已”的态度,要掌握“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方式。

我校固体力学专业1993届校友周文波,立志破解软土隧道施工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当时作为一名普通工人的他发奋学习,最终考取钱伟长老校长的研究生。在校期间,他一边学习隧道施工智能化未来技术,一边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地下工程施工经验,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桥接,最终成功开发出“隧道高速工程施工系统”,为中国隧道施工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大学

同学们,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要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就要把学习当作精神追求、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希望你们要主动适应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永葆为学认真、敏于求知的本色。要主动适应从“被动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寻找内心的学习激情,点燃不断求索的心火,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穷尽物理,善问善思。要主动适应从“只读有字书”,到“既读有字书,也读无字书”的转变,善于向课堂学、向同学学、向老师学、向实践学,充分运用学校的育人资源,在上大丰富多元的学术社团、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综合性平台中接受淬炼,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大学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同学们,你们人生新篇章的序曲已经拉开,希望你们怀揣勇气与梦想,铭记使命和担当,积蓄知识与能量,为将来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中大显身手而认真读书,谱写一曲不同凡响、激情豪迈的青春之歌!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上海大学-励志笃学 谱写青春之歌:刘昌胜校长在上海大学202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