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纺四年,最珍贵的时光!

东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华纺四年,最珍贵的时光!

1978年,经过坚持努力的“备战”,我以超过重点分数线的优异成绩,“鲤鱼跃农门”考取了当时的“上海纺织工学院”毛纺专业。我们考上的同学姓名被张榜公布在县城的宣传栏,这在当地方圆几十里,短时间里成了街谈巷议的事情了。

东华大学

当时高考恢复不久,百废待兴。各高校缺乏教员,不少老师刚从“牛棚”解放回来,教材也奇缺。那时刚入校的新学期,也让我印象深刻。尽管教学条件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学生精神振奋,求知欲相当强烈。就我个人而言,初中以前是在动荡年代的胶东农村学校就读,基础薄弱可想而知。一个在此之前甚至连汽车都没坐过的农村丫头,一下进了上海这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就学,刚开始还真有点不知所措。

东华大学

第一学期的课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英语、机械制图、体育。高等数学开始讲微积分。高中时对于我而言,最强项是数学。但我的数理抽象思维较弱,如函数、平面几何学的比立体几何好。在我看来,微积分属于比较抽象,是我第一学期最难的课程。大学教员又不同于高中老师,讲课速度很快,两节课下来10来页甚至20页书讲完了(这么快的速度后来我想与我们入学晚一个月有关)。虽然老师讲课有条理,且写的一手漂亮的板书,毎到下课铃响起,她的一道题刚好完整地讲解结束,且仅剩的一点粉笔头也用在那最后一点上。但是,我每次听得雾里云里。仔细想想,在学生中有一部分属于老师一点就通的,甚至自学都可以学会的;而一般的学生都是通过老师讲解才能明白。而我的理解取决于老师的讲解方式和速度,靠自学不可能。因此利用没课和晚上的时间请教同学。记得彭姐是我请教最多的一位。她还真有老师的天赋,讲起数学来通俗易懂。那时学校加强管理,为保证学生睡眠充足,寝室和教室都有定期熄灯制度。只有阶梯教室24小时可不熄灯。但容纳量有限,需要早点占位子。这样熄灯后,具有微弱光线的宿舍走廊成了同学们临时学习的场所。

东华大学

另一门头疼的课是英语。我们高中没有开设英语课,入学时几乎是零基础。来校后,根据考试成绩,系里就把学生分了快慢班,像来自山东、河南的同学基本进慢班。可是大学英语课本,一开始就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记得第一课就是Capital。课文里讲“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等。我连一个词都不会读,别说阅读含有这么长句子的课文了。虽然教我们慢班的孟老师一直在给我们补音标,但是对于我来说,那真是“天外之语”,一句听不懂,更不会读。每当早晨,看到同学们在校园里叽里呱啦读单词、背课文,自己仍是不知道单词怎么读,更别说如何背!那个苦恼劲无法形容!后来还是请教班上英语好的同学,同宿舍的王璐、以筠都是我的小老师。她俩可是15岁就上大学了的“神童”。王璐在快班,进度不同。所以请教最多还是以筠小妹。这样经过同学的帮助,自己努力,英语进步很大。

东华大学

学习好更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记得头两个学期,学校要求早晨跑操,我都积极参加。虽然刚入学时,我水土不服,经常闹肚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加上学校的伙食比家里好,身体慢慢也壮实起来。体育课很多项目我表现的非常好。比如100米我是女生第一个达标。另一个是王璐,她是达的少年标。在学校运动会上我还拿到了跳高第三名。我还在校运动队训练一段时间,练习中长跑,并代表学校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参加过“上海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是400米,还进了决赛。

东华大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四年的不断努力,我于1982年8月顺利毕业,且有幸被分配到当时的纺织工业部设计院(现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工作。大学学习给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让我得以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成长。我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逐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直到几年前退休,为国家纺织业的发展尽了一己之力。回想走过的路,觉得华纺四年是人生最珍贵的时光,也是我一生的幸福和骄傲。

东华大学

(作者系东华大学1978级校友王丽云,现为现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退休职工)

东华大学

撰稿:王丽云

图文来自校友投稿

编辑:彭这华

东华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东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东华大学-华纺四年,最珍贵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