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不同体质的人群适应性不同。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和血瘀质的人群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感冒、咽炎、鼻炎、哮喘、腹泻、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疾病也高发。故“多事之秋”更要遵循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从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调摄,防感冒、防腹泻、防秋燥、防过敏。
科学“秋冻”,保护薄弱部位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昼夜温差大,感冒、腹泻、过敏好发。健康人可以适当“秋冻”,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体质虚弱者、过敏性鼻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议早晚适当添加衣服,避免感冒,因为寒冷也是上述疾病的诱发因素。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注意薄弱部位(颈部、肩关节、膝关节、胃脘部、脐部等)的保暖,防感冒、防腹泻、防过敏。还要注意心理卫生,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秋收”养生,保养阴气
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秋分是阴阳强弱转换的关键节气,“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建议早睡早起,体弱和阳虚质者尤为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应,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和老年人容易情绪低落。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建议外出秋游,可以登高远眺,或者到海边,这也是养生中的养收之法。
润肺防燥,果蔬帮忙
秋季多喝水,多喝粥。喝水时可以用麦冬、菊花、干青果、玄参等中药用以冲泡,代替茶饮。小米粥、山药薏米粥等都适合在秋季食用。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养阴润燥食物因性多寒凉,有碍脾胃,对于脾胃消化功能虚弱的人可能会出现腹泻或大便溏薄,此类人群建议食用陈皮、佛手、山药等健脾胃的食材,或者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
秋季橘子大量上市,橘子味甘酸、性温,入肺,吃多会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表现,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阴虚质、湿热质的人建议橘子少吃,或者配伍菊花、金银花等煮水代茶喝。秋季人们喜欢吃螃蟹,由于螃蟹性寒,阳虚质、肠胃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总之,秋季食物和水果要辨温热寒凉,结合自己的体质和慢病科学选择。复合体质的人或者是秋燥症状严重者,建议专业中医师调理。
推荐食疗
雪梨罗汉果汤
【配方】雪梨1个,罗汉果半个。
【制法】将雪梨洗净,连皮、核切碎,罗汉果洗净,然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共煎,煮沸30分钟,去渣饮汤。每日2次,连服3日。
【功效】润肺消痰,清热利咽。适用于秋季咽部微痛,或有异物感,音哑、咳嗽等。
沙参百合鸭汤
【配方】北沙参、百合各30克,肥鸭肉150克。
【制法】将北沙参、百合、鸭肉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至鸭肉熟烂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适用于肺热阴虚所致的咳嗽咯痰、痰黏难咳、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方泓、主治医师李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