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9月25日,来自华东师大五十多名师生们又相聚于横沙岛东滩,举行“幸福生态米”开镰仪式,学生们一边哼唱着歌曲《稻香》,一边戴起草帽、撸起袖子、“变身”农民,一头扎进农田收割新一季的水稻。
改良田里满目金黄,稻浪飘香,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稻秆……连续三年,华东师大科研团队在崇明横沙岛改良土壤上孕育的“幸福生态米”稻熟粒满。
“看到我们的稻子一株株颗粒饱满、长势喜人,周边的农户纷纷前来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种的水稻,特意加了微信便于日后讨教种植秘诀,”项目负责人邓泓自豪地说。
“幸福生态米”是华东师大在促淤圈围区开展土壤改良研究的科研成果,去年的改良田晚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田增产最高达到128%。
改良盐碱地性质
让“新生地”变身“金土地”
横沙东滩总面积约16万亩,是崇明生态岛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储备资源,但这些新生陆地的土壤来源于河口淤泥,质地偏沙性,土壤的有机质及养分较低,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盐渍化问题,急需寻求快速的改良方案。
▲稻熟粒满,软糯弹牙!华东师大在崇明横沙种“幸福生态米”大获丰收自2019年起,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邓泓副教授领衔的生态修复创新团队通过实施改良方案,提升试验田土壤肥力,使土壤的孕育活性逐渐恢复,且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轻,农药的使用量少。
2020年,研究团队在横沙新生地成功改良土壤35亩,改良试验田的水稻亩产平均超过800斤,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相对于未改良的对照田,提高了16%—128%,产出的稻米绿色无污染,被华东师大人甜蜜地称为“幸福生态米”。研究团队也对出产的大米进行了专业品鉴,在稻米的外观、口感方面甚至优于成熟农田产出的同品种米质。
今年改良种植了40亩早稻和60亩晚稻,对过去两年的改良成效进行跟踪评估,尤其是对土壤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的恢复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同时也对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生物炭基菌肥、田间关键生物类群恢复进行示范。
邓泓说,团队成员基于农作物秸秆就近资源化利用理念,利用热解技术制备了农作物秸秆生物炭,通过优化热解温度、生物炭的添加量形成了能有效搭载微生物和养分的生物炭基菌肥制备技术。试验证明,该菌肥能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
研究团队还成功从盐土中筛选到一种高效的提高作物抗盐性的植物促生菌,形成本土高效微生物菌剂与植物免疫诱抗剂相结合的复配增产技术,目前也已申请专利。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有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表示,未来,科研团队会继续针对农田中普遍存在的生态链破坏问题,为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刘婕说,通过亲身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这也体现我们了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价值。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我国是人口大国,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农村。通过科学技术提升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产出是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劳育实践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横沙岛的这片科研田不仅孕育着象征着幸福的稻米,也蕴含着丰富的劳育资源和科教资源。在今年开展的新一期的土壤改良试验中,学校结合农耕文化同步开展党建和劳育等活动,让试验田为学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提供“第一现场”。
“幸福生态米”劳动实践课程贯穿横沙新生地土壤改良工作始末,覆盖水稻种植的一个完整周期,包含芒种为始、暑期研学、喜迎丰收等多个板块。
▲今年芒种,华东师大的师生们在崇明的横沙岛播种下了新一季的水稻站在田埂上,望着金黄的稻浪,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赵越感慨道,看过了城市的车水马龙,走过繁华的街市,翻过浩繁的卷帙,但很少真正来到田间地头,感受自然,感悟劳动的乐趣。“‘开镰仪式’让我们和研究团队的老师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与欢欣;戴上手套,拿上镰刀,割下一把稻,我们真正领悟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收的自豪,也更加明白在这片生态基地的背后科研人员的艰辛钻研,这是汗水浇灌出的硕果!”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邓泓副教授与教务处处长助理林德龙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周小奇老师在田间为学生讲授生态学专业实践课——自然认知与生态解析“宋坤老师带领我们观察了种植水稻旁边的水渠,由此展开思考和讨论该水渠的特点和作用,学到了生态廊道的相关知识,也辩证地思考了生态廊道的利与弊。”2021级生态学专业的宋梦琪表示,身为一名生态学的学生,要把田地当作科研的主战场,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长在土壤里。
“小花狮”落户横沙岛
幸福稻田的新亮点
在横沙岛上,“海岛艺术田园”景区的水稻画和五彩花海一直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赏。今年,稻田画中迎来了新成员——华东师大土壤改良示范现场发挥横沙“稻田画”特色品牌优势,通过播撒不同品种的稻种来“作画”,特别为70周年校庆设计了图案为“小花狮”的稻田画。
“小花狮”由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水稻“绘制”而成,画面中的“小花狮”图案唯妙唯肖,栩栩如生。从高处往下看,让人真正体会到稻海染金色、田园入画来的意境,美不胜收。
邓泓回忆起设计校庆稻田画的过程说,“想要种出‘彩色稻田画’,从水稻播种开始就要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空间和图案设计,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更是离不开精准高效的田间管理。”她希望能以稻田画为契机,用科研成果展现创意农业之美因此特别植入了“小花狮”这个华东师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美丽风貌,也将几代华东师大人服务生态中国的科研故事生动展示,为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献礼。
无人机航拍镜头里的“小花狮”在一片丰收的喜悦气氛里,洋溢着笑容向大家招手,共同期待着70周年校庆的到来!
文|徐心成 云霄
图|李立丽娃娃
航拍|王彬地面拍摄|陈树业
视频剪辑|丽娃娃
视频号编辑 |金亚珺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