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师!方柏容:我是一定要回来的,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

东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致敬大师!方柏容:我是一定要回来的,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

艺考

艺考

图为方柏容教授指导青年教师上课

方柏容,纺织教育家、化学纤维和环境治理专家。毕生从事纺织教育和化纤、环境治理研究,为培养纺织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化纤专业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纺织系统环保专业的奠基人。

艺考

我是一定要回来的,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

方柏容,祖籍安徽黟县,1911年7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县(今溧阳市)的一个店员家庭。6岁进私塾读书,后相继在当地读小学、初中。1924年经人介绍,到吴兴东吴中学读高中。他白天读书,夜间、星期天到大丰织造厂做工,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方柏容好学上进,一心想进大学深造,但迫于生计,1928 年6月只得进上海悦华丝织厂当技工。从此,他与“丝”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6年,方柏容只身赴意大利米兰工程大学留学。“嘿,今天我就像小鸟身上长全了翅膀,要勇敢地展翅飞翔了,飞到学习科技的第一线上去,长长见识去!我默默地下定决心 : 我是一定要回来的,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这是方柏容在自己回忆录的一段话。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离开了祖国,可是当时他并没有料到,这一去竟然会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缘故,在国外漂泊了十年。

艺考

方柏容(前排左三)回国前和同事们的合影(1947)

二战结束后,交通逐步得到了恢复。长期积聚的思乡之情、拳拳在念的爱国之心,在方柏容的心中如那春后的离离野草,旺盛地生长着。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得知他决心回国的消息,纷纷劝说道:“你在这里有固定的职业、较高的收入、安定的生活,相比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千万别回去,回去必失望。”可方柏容却矢志不渝地说:“我回国并不是希望过享乐生活,而只希望与国人同甘苦,以补偿我未能直接参加抗战、和祖国同胞共患难的内疚。”大家听了,无不被他那份爱国热情所折服。海外游子,归心似箭。

1947年5月,方柏容毅然放弃在美国新泽西贝尔研究所任化学研究员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率全家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怀抱,回到了上海。

创办化学纤维专业学科,首创纺织系统环保专业

回国后尤其是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方柏容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一方面担任南通学院教授,主讲《人造纤维学》等课程;另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撰写了许多文章,在报刊上大力宣传我国发展化纤工业的重要性。1952年,因院系调整,方柏容调任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教授。在校任教期间,为了培养我国化纤领域的人才,方柏容与钱宝钧教授一起,创建了我国高等院校首个化学纤维专业,并于1954年秋正式对外招生。

方柏容和专业的同仁一起,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使化纤专业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化纤专业成为国内首批获批招收研究生的专业,也是最早获批设立博士点的专业;1986年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专业,并建立纺织院校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前身)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和省市以上科研成果获奖最多的专业。从教40年来,化纤专业走出来的毕业生纷纷成长为化纤行业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的骨干。

艺考

方柏容手稿《对有机物命名原则的修正建议》(1954年)

方柏容有着强烈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化纤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的30年代,他就出国攻读人造纤维博土学位;在1970年代,环保尚未为人们充分认识和重视的时候,他已在默默地做着环境治理专业创建的准备工作。1975年他正式提出了组建环保专业的建议,得到纺织工业部和教育部的批准,该专业成为全国纺织系统最早成立的环保专业,学校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环境类专业的高校之一。

艺考

方柏容

环境工程专业经过近20年的建设,规模由小到大,专业内容不断拓宽,学科自成体系,1993年与化工基础教研室、暖通空调工程专业合并组建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方柏容在勇立潮头,开拓专业的同时,其教学、科研方面成绩亦卓著斐然,编著有《环境治理工程》《大气污染及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概论》等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其创办的《上海环境科学》杂志是国内最早的环境科学期刊之一。方柏容一直从事环保领域的治理研究,取得了“高浓度含PVA废水的有效处理”“羊毛污水处理”等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帮助工厂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污染问题。其中,“洗毛污水的净化及综合利用”项目还曾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奖。

桃李天下,为化纤和环境保护专业培养大批人才

认识或与方柏容打过交道的人,无论是学生、同事还是朋友、普通群众,都称赞他胸怀宽广、为人豁达大度。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在逆境中,仍以事业为重,不忘教书育人。

为了办好化纤和环保专业,方柏容倾注了全部精力,当时学校缺少有化纤专业基础的教师,他在学校领导支持下,从相近的染整专业抽调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改学化纤专业,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当时的苏联学习、进修、实习,解决了专业教师短缺的难题。为了专业建设需要,他收集了大量的专业资料,编写出专业急需的教材,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自制实验设备,因陋就简地建成了学生实验基地,并且在自制设备上,纺出了粘胶人造丝。方柏容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大多在环保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业等埋首耕耘,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方柏容对他工作了40年的纺织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1991年10月学校40周年校庆之际,已届80高龄的他却不辞辛劳,万里迢迢从大洋彼岸回到学校,向在校教师同仁介绍他在美国收集到的教育、科研信息;在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作学术报告,介绍国际化纤科技最新动态。他为支持学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即“211工程”)的行列,于1994年写信并汇款支持学校建设。1995年去世后,家属们遵其遗愿,用他留下的退休工资,并在一众同事和学生们的支持下,在校设立方柏容奖学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教育事业至今。

从1947年留学归来到1987年退休,方柏容在大学任教整整40年。四十载光阴荏苒,方柏容将其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纺织教育事业。

在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首老一辈东华人的峥嵘岁月,感触他们的初心情怀。这是一次对大师的追忆与缅怀,追忆他们志远维艰的勇气和坚守,缅怀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最真挚的热爱;这也是一次对东华师生的自我激励,我们将朝着先辈树立的崇高的精神坐标,继续奋进!

艺考

来源:党委宣传部、档案馆、环境学院

文字综合整理:朱一超

责编:张小璇

艺考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东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东华大学-致敬大师!方柏容:我是一定要回来的,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