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如火骄阳点燃心中斗志;9月,凉爽秋风送来丰收喜讯。在夏秋之交的这段时节里,坐落于镜月湖畔的东华大学内,激情和喜悦也在彼此交织,成就了一幅绚丽的奋斗图景。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全体东华人拼搏不息,砥砺奋进,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喜人的成绩。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那段时间里东华人的英姿!
打造科研高地
8月下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各高校推荐申报基础上,经综合评审论证,认定了一批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在公布的认定名单中,以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为依托的“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获批正式立项。
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旨在解决纺织科学与工程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围绕纺织加工理论与技术、纺织化学与生态染整和纺织装备与智能制造三大研究领域,组建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切实提升创新能级,力争产出一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建成纺织制造技术国际高地和重大知识产品产出高地,在国际纺织学科保持领跑地位。
产出智库成果
9月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牵头、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巴西联邦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印度科技资讯预测及评估委员会、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和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等多家中外智库和高等院校60余位专家学者联合参与编写的第四本《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20年度英文版)在“2021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发布。
《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20)》
仪德刚通过视频会议作介绍
本书分为总报告、国别报告和专题报告三部分,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仪德刚教授任第一作者撰写了总报告,并在发布会上作详细介绍。总报告测算了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预测了金砖五国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国与金砖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现状及成效,提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合作领域。
推动国际交流
9月9日,2021中德生物医用交互胶体系统研讨会(2021 Join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Interactive Colloidal Systems for Biomedicial Applications)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东华大学主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的教授、学者和研究生,共计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并通过线上的方式交流了最新学术进展。
线上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交互式胶体系统的生物医用研究进展”。会上,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汉堡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中外研究学者、教授,围绕纳米药物与靶向输送,肿瘤诊疗一体化平台及胶体系统的医学工程应用等方面交流了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会议结束后,多位中外专家还进行了线上讨论,指明了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合作可能性。
本次研讨会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最新科研进展的平台,增强了中德两国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促进了两国专家学者建立实质性合作,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科研喜报频传
9月以来,东华大学多支科研团队相继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新成果、新进展。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陈前进研究员课题组报道了基于先进扫描探针电化学技术——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探究具有不同表面拓扑结构的电极表面电催化反应气泡微观动态行为。相关成果以“Electrochemical Visualization of Gas Bubbles on Superaerophobic Electrodes Using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Microscopy”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这一研究成果为气泡析出电化学反应的电极微观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电催化析气反应的常规宏观法拉第分析提供了极好的补充。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吴宏伟研究员在新型自由基发光体系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hotoinduced radical emission in a coassembly system”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类顶级期刊《德国应化》(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该设计策略为开发新型的自由基体系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对于开发具有刺激响应能力的新型发光材料也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青红、侯成义研究团队在可视化-数字化协同的智能交互纤维领域取得新进展,其成果以“Self-poweredinteractivefiber electronics with visual-digital synergie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团队开发了一种可视化与数字化协同的智能交互纤维电子器件,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久性,可量产、可编织、可洗涤,有望应用于智能服装,打造人与自然智能交互的新界面。
以上三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东华大学励志计划等的资金支持。
科研的攀登永无止境,创新的征程没有尽头。在未来,东华师生们仍将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精神,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在国防、民生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贡献高校力量,助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继续前行。
关注"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东华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东华大学本科招生办融媒体中心
内容来源:东华大学官网
排版:杨琳芸
责编:唐艾伦
审核:雷沉羽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zsxc@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