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内的“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迎来了新的客人——复旦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们。这是他们的入校必修课,而为他们讲解的是来自各院系的学长学姐们。
本次展览将于10月7日闭幕,同学们在国庆期间足不出校便可以领略到百年党史的大气磅礴、百年岁月的风雨华章和百年积淀的伟大精神。随着展览逐步进入尾声,来自48个新生班级的同学们也将带着他们在展览中的所听、所见、所学、所悟投入到未来的大学生涯中,以期成为一名更合格的“复旦人”。
左滑查看部分新生观展合影
No.1
红色血脉,传承时代使命
初入展厅,基础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欣蔚只觉面前的刻章展品不过是精美一点、新奇一点的艺术品。但随着学生讲解员将印章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在她面前徐徐展开:“看到了中国一步步从沉睡走向觉醒,从凋零走向强盛,从积贫积弱走向国富民强,我的内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君健在“上完”这一课后,赞美篆刻文化的多元魅力,从篆隶魏碑到简体仿宋,从木刻石刻到光纤树脂,皆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民族的行远、人民的智慧。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小为则感慨道:“方方印记,铭刻着千古风华;拳拳初心,澎湃着万里江山。”
展览中“复旦红色元素”无处不在:特设的“印记复旦”专区陈设了由复旦师生创作设计的49枚主题印章,讲述了从建校后即以篆书“复旦”二字印面为核心订立复旦标识到钟扬教授以汗血浇灌“种子精神”的116年校史。例如,《氢弹爆炸成功》印章讲述了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的故事,而复旦在1954年发明的我国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让数学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覃芃博心潮澎湃:“拥有这样的前辈让我倍感骄傲,也激励我在未来四年认真学习,把小我融入大我,成为根正苗红的新时代青年,为祖国为民族做出贡献!”
感于红色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是许多新生的共同心声。他们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吾辈青年应高擎民族大旗。”“观此刻石,感吾之幸,所信不忘,愿做火星。”“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担起建设世界强国的责任,为给国家、给人民谋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的第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2020级望道班的朱可涵参与了此次志愿服务。她通过这次讲解学习了如何融合党史与篆刻来弘扬红色文化:“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需要这样的经历。”新生们听讲时露出的恍然大悟的神情也让她倍感满足,“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在这里,复旦老生们向新生们“以印说党史”,介绍篆刻的“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串起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筚路蓝缕,风华正茂”,传承复旦“红色血脉,星火精神”。
No.2
镌刻百年,回望伟大征程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全体党员志愿者回信,鼓励志愿者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期望广大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总书记回信一周年之际,“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于今年6月27日在光华楼开幕,用篆刻艺术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跟随短片回顾开幕式当天精彩瞬间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望道班、管理学院“小红人”志愿服务队和大众印社的讲解员们走进展厅,继续为新生讲述党的百年征程和初心使命。
展览共有300余件作品,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部分。
“共产党宣言”印章纪念陈望道老校长的“真理故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印章铭记党诞生的伟大时刻;“开国大典”印章镌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典瞬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印章把我们带回中国走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印章记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展品中还有许多出自大众印社的复旦师生之手。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名誉会长,信息学院光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培南,西泠印社社员、复旦大学书院特聘导师徐谷甫,西泠印社社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张伟然,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包春雷带领着同学们将对篆刻文化的理解与巧思融入其中,饱含对百年党史的敬意与深情。
左滑查看部分复旦师生作品
他们用篆刻讲述着1929年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的历史,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经验,重温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发过程中的艰难与坚守……于入口处展览的三枚“共产党宣言”印章则以可塑性强的陶土作为章体材料,以不同的陶泥颜色、不同的温度条件等为前提反复尝试烧制并试刻,屡经失败但从未气馁,才成就了如今大气浑厚的方形大印。
师生创作印章中
展览还特辟“印记复旦”展区,由复旦师生亲手设计制作,从1919年“五四运动”时复旦校钟敲响了“上海第一钟”,到1920年陈望道老校长翻译首部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再到抗战时期青年学子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夏坝延安”之美誉……复旦百年校史中的难忘岁月在一枚枚印章中浮现出往日的痕迹,将复旦红色基因中承载的初心使命、孕育的复旦精神,植入新一代复旦的心中。
“印记复旦”展区部分章面
No.3
方寸华章,创新党史教育
“以印言美、以印言志、以印言情、以印言趣、以印言事、以印言史”。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既以刀情笔趣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理解,又以金石刻印承载了历史的信息。通过对篆刻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篆刻文化的千年底蕴相结合,实现了古老文化向时代精神的转换,开展一堂新颖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根据会址原型设计的、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中共一大到十九大印章、一位1.5岁的“篆刻家”——浙江大学老校长、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领导的人工智能团队开发的机器人“点石”制作而成的“引进来、走出去”印章、使用添加了火星地表颜色的玻璃微珠新材料的“天文一号 祝融号”印章、刻有“核酸检测疫苗研发”的玻璃微珠印章……一个个充满新意又蕴含时代故事的篆刻作品让新生们目不转睛,认真聆听讲解员们的介绍。
印章这一实体形式使得党史浮出纸张铅字之上,变得触手可及,生动立体。令2021级社会科学试验班新生章子涵印象深刻的,是展览中最大的一个印章《八字方针》。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的方针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该印章的创作机构是中国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0年代中后期,习仲勋同志有一段时间在洛耐公司工作,他亲民为民惠民的执政风格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原来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名字背后有着那么深厚的历史故事啊。”
复旦师生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
(帆布袋和明信片)
复旦师生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
(书签)
据了解,展览的印材多达二十余种,除石材、陶瓷、木材等传统用材,还使用高铝耐火砖、玻璃微珠、玻璃纤维、石墨等新材料,利用了电脑设计、IPAD篆刻、机器刻制以及3D 打印、彩色喷绘等新技术,在传统技艺上展现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展厅内还设有钤印台与100枚光敏印章,参观者可随时留印。在大众篆刻体验展示区,还增设了机器篆刻和手工篆刻工作台,观众可亲自参与设计制作党史印章。
左滑查看更多印章
同期,地铁10号线特辟“印记初心红色专列”,选登展览优秀作品,以地铁拉手为载体,以篆刻印面为关键词,提纲挈领地讲述党的百年历史。
为方便市民观展,还推出线上展览形式,观众扫描列车车门和车壁上的展览二维码即可浏览展品的印章材质、印面介绍等详细内容。随着展览走出校园,篆刻这一新起的大众文化串联起百年变迁的红色资源,让市民群众在乘坐地铁的同时更加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传初心星火
刻望道新篇
百年共产党人的灼灼初心
精粹于一枚枚印章之上
复旦人的使命担当
也将以实际行动代代相传
来 源
书院在复旦
文 字
钟佳琳
摄 影
张浩然、赵仁滨、朱丛林、陈一诺、陈可等
视 频
徐泽、吴佳伟、徐俊、吉永明
责 编
汪祯仪
编 辑
吴妙丹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