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流转,金秋丹桂飘香,
复旦大学迎来了2021级新同学。
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
怀揣着无限希冀与热望,
踏入复旦校门,跻身百年星空。
复旦大学社团文化丰富多彩,
致力于打造复旦学子的“第二课堂”。
学术类社团将
学术科研与兴趣爱好有机结合。
本期推荐的学术类社团有:
生态自然科考协会、智能机器人创新社
期待新同学在社团活动中,
找到兴趣,施展才华!
“
生态自然科考协会——
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再全面的百科全书也写不尽自然的魅力,生态自然科考协会成立的初心,便是不局限于在书本里窥探世界,而是要带着科学的态度观察世界、感受世界。
18级生命科学学院硕士陈泳滨同学是生态自然科考协会的创办人、社长,他热爱旅游,足迹遍布万水千山,却不满足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简单层面,想要对自然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入学复旦,陈泳滨的研究方向是生态学,想要在学术科研方面进一步提升,于是在2018年11月创办了生态自然科考协会。
三年以来,生态自然科考协会推出了野外考察、科普讲座、手工艺品制作、社会实践、生态文创、公益科普支教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科研中深入自然探索,在实践中感悟自然魅力,在科普中发挥公益力量,是引领复旦学子深度兴趣学习的“第二课堂”。2020年荣获研究生十佳社团。
▲
野外考察
生态自然科考协会的创意策划组策划过武功山考察、鄱阳湖调研等多个野外考察活动,报名人数累计超过300人次,广受复旦学子好评。成员们驻足过武功山的深壑幽谷,欣赏过鄱阳湖的碧波秀屿,感叹过莫干山的烟遮树藏……通过亲自走进大自然,成员们观察壮丽伟大的地理景观,寻觅难得一见的神秘物种,深刻体会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友情与难忘的人生经历。
▲
武功山考察合影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放是生态自然科考协会的指导教师,在他的指导与支持下,校园科学家团队于2019年底成立,旨在调查复旦大学校园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数量等重要信息,分为红外相机布置、数据整理及鉴定、文献收集及撰写、科普讲座等四个小组。为调查复旦大学校园内野生动物情况及疫情期间校园人员数量对野生动物的的影响,自2020年4月起,自然生态科考协会的校园科学家团队在多个校区布设了王放老师团队提供的15台红外相机,累计收集照片及视频共计7万余张,发现了十余种野生动物,如刺猬、黄鼬、黑水鸡、夜鹭等,并在其中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获得共青团中央、解放日报、环球时报、新京报等十家平台的报道。
▲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复旦校园内的小灵猫
城市野生动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小灵猫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野生动物适应城市化的进程,同时说明复旦江湾校园生态环境较好,令人欣喜,以期藉此唤醒复旦师生共同保护校园及上海的生态环境的意识。陈泳滨说:“校园野生动物的调查只是一个开始,更远大的目标是把这个工作推向更广阔的上海市区,同时推动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自然生态科考协会于2019年成立少儿公益科普团队,面向复旦教职工子女、校内外同学、云南永平小学生等人群累计展开了24次自然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主题,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介绍、植物结构讲解、动物起源以及自然生存智慧进行科普。
▲
带领孩子们上自然教育课程
为实现乡村振兴,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复旦大学积极参与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展开了多项和云南省以及云南永平市的帮扶和合作项目。自然生态科考协会作出积极响应,于2021年1月初至2月10日期间,面向云南永平博南镇曲硐完小学四年级及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四次《自然实验室》生态科普课程。协会的四位成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50余位同学讲授自然知识,带领小朋友们动手制作生态系统、栽种绿色植物等,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自然的热情,一起感悟自然界生存法则中的人生智慧。
▲
成员魏安琪设计《自然实验室》实践手册
生命科学学院20级硕士丁文冕讲授植物结构一课后,被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及热情深深打动,并希望以此次支教为起点,今后继续推动“乡村振兴”!
▲
协会成员丁文冕讲授植物结构
协会还设有文创组,将校园风物制为文创产品,将创意融入校园生活。文创产品被研究生工作部选定为复旦大学2020届毕业礼物,颇受学子好评。
▲
植物琥珀-无患子
“作为社团创办者与管理者,经历从0到1的过程,收获很大。从爱好出发,大家付出共同的努力,让社团不断成长。”社长陈泳滨与自然生态科考协会一同在复旦度过了充实的三年,期待未来协会各团队不断发展,让更多人走进大自然,收下大自然的馈赠,将它们化为永恒的纪念。
“
智能机器人创新社——
机器人是科幻致于现实的浪漫
”该如何诠释不同专业的浪漫呢?也许是文学的句句情诗,数学的心形函数,而对于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社的工科同学们来说,他们最大的浪漫就是机器人。正如社团的口号所言:“机器人是科幻致于现实的浪漫。”(Robotic is Romantic science fiction written for reality.)他们是最硬核的浪漫复旦人。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社(Romantic and Robotic)成立于2019年,是由一群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爱好者组成的学术兴趣社团,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是目前复旦大学校内最大的工科社团。社团发起人之一、前社长弓佩弦说:“复旦大学一直没有组织和参加机器人比赛的学生组织,同时工科社团也比较少,我们萌生了组建学生社团的念头,也希望可以为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提供合适的平台。”
▲
智能机器人创新社社员观察机器人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立华对智能机器人创新社的创办赞赏有加,对“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技术人才,为学校研究生培养和优秀本科生培养出力”寄予厚望,并担任社团指导老师。
在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支持下,智能机器人创新社组织了复旦大学Romantic战队(复旦大学机器人校队),共10位成员,主要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学院,还包括生命科学学院和航空航天学系的博士生。校队连续两年参加了由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EEE ICRA)主办,RoboMaster组委会承办的全自动智能机器人挑战赛(2019,2020),并两次获得三等奖。
▲
复旦大学机器人校队获奖证书
前社长弓佩弦表示,两次参赛中与工科强校的正面扳手腕为战队增长了经验,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战队将提升自我,坚持不懈地参加比赛,相信终有一日会夺得冠军!大疆公司机器学习技术总监朱梦龙是复旦校友,一直关注着复旦战队参赛情况,鼓励他们继续参赛,再创佳绩。
“我与机器人社一起成长起来。”现任社长、2020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宋早发的研究方向与机器人相关,2019年大四时听到学长组建社团并参赛的提议,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期待提升学术能力。2021年6月,宋早发带领校队赴西安参加全自动智能机器人挑战赛,斩获三等奖。新学期担任社长后,宋早发希望为社团吸纳更多新鲜血液,积极备战预计在美国费城举办的2022机甲大师高校人工智能挑战赛(RMUA)比赛,期待届时与来自全世界的参赛队伍一起交流切磋,相互学习,赛出复旦的荣光!宋早发还将结合比赛及自身科研方向,争取在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EEE ICRA)上发表论文。
▲
复旦大学机器人校队参赛合影
智能机器人创新社拥有机器识别、目标追踪、路径规划、多智能体决策、物理仿真等软实力,又有电控、机器人改造等硬实力。社团将积极邀请业界学界的学者进行科普演讲,并组织成系列讲座发布,帮助校内同学开阔视野,了解前沿业界信息。未来希望更多热爱机器人,热爱钻研机器人技术科研难关的同学们加入社团,从研究生向本科生扩展,做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交流,做到科普与学术、兴趣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
智能机器人创新社讲座合影
正如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研工组组长,社团指导老师姚明远所言:“机器人是工科人的浪漫。推动智能机器人创新社成立和发展的,是复旦工科学生们的科学追求、求知欲望和极客精神。祝愿同学们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把脑中迸发出的每一点激情和创意,都转化为现实。”
对自然生态、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浓厚兴趣使生态自然科考协会、智能机器人创新社的同学们相遇,在学术类社团中蕴含着复旦学子的学术科研热忱、公益科普热心,令复旦百年星光的更为璀璨。
组 稿
融媒体中心
文 字
胡慧中
责 编
汪祯仪
编 辑
曹盈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