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东华大学,风华正茂!

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70岁的东华大学,风华正茂!

艺考

上海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都会:浩荡长江奔腾万里,于斯汇入茫茫东海,近代风云激荡百年,在此留下重重一笔。这座“东方魅力之都”里,坐落着一所名为“东华大学”的高等学府。70年前,她肇始于“织漂染练,衣被天下,惠泽众生”的宏伟志向;新时代中,她以一双巧手,为祖国织出了“教育”“文化”“科技”“时尚”等诸多盛世华服。

2021年10月16日,东华大学迎来了70周岁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将指针拨转回70年前,从头阅览这幅绵延70载的瑰丽长卷。

01

光辉70载,锦绣长歌弦起东方

衣食住行,以衣为先。纺织和服装工业这一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担负着实现人民从“丰衣足食”以至“美衣美居”的美丽中国梦。作为丝绸的故乡,中国自古就是享誉世界的纺织大国,但囿于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我国纺织业亦日渐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艺考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在“落后挨打”的现实面前,我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先驱者——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教育报国的主张。他在家乡通州办起大生纱厂,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并在之后逐步形成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体系。1912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南通纺织染传习所,首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而这支悠远的源流也在40年后融入了东华大学的血脉。

艺考

华东纺织工学院

时间一转来到共和国成立之初,刚刚洗净硝烟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纺织工业的落后困扰着亿万中国人民,“穿暖”“穿好”这样的民生需求也无法得到全面满足。为加速发展纺织工业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决定整合交通大学纺织工程系、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和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合并组建一所新的院校。终于,在1951年,中国纺织高等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即东华大学的前身——华东纺织工学院,在上海应运而生。一曲由纺而始、因纺而兴的锦绣长歌在祖国东方吹响了前奏。

艺考

东华大学发展史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大江奔涌,涛声不绝。肩负着纺织强国使命的东华人,以手中的“丝线”为弦,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引,以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为基调,奏响了一个又一个激昂澎湃的时代强音:

196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1年,学校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1981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

1998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99年,学校更名为东华大学;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艺考

东华大学现景

壮丽七十载,初心如磐,从“华东纺织工学院”到“中国纺织大学”再到如今的“东华大学”,从“筚路蓝缕”到“风雨兼程”再到如今的“高歌猛进”,一代代东华人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精神前赴后继,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纺织、材料、服装、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这根系于纺织强国使命之上的“长弦”,在长达七十年的不懈编织下,已变得愈发凝实、柔韧,在未来,新一代东华人将用它弹奏出更加动人的昂扬旋律!

02

奋进70载,锦绣华章笔落山河

从1951到2021,七十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七十载春华秋实,积厚流光。70年来,26万余名东华人从校园启程,一路走上了各行各业的前沿。在他们的推动下,东华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两大领域,都交出了“顶天立地”的文章。

艺考

作为新中国首所纺织高等学府,像这样发挥学科优势、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人才,早已如基因般镌刻进东华大学70年的办学历史,融入一代又一代东华人的精神血脉,周翔、何鸣元、李培根、俞建勇、朱美芳、程正迪等院士均毕业于东华大学。

艺考

“天宫”飞天、“北斗”指路、“嫦娥”探月、“天舟”开启太空“送货”……17年前,当湖北小伙蒋金华风尘仆仆地拖着行李箱从荆楚大地来到东华大学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会与国之重器、中国人的航天梦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17年光阴里,在东华大学,蒋金华不仅顺利完成硕博学业,还跟随团队参与多个重大航空航天研究项目,团队在中国人追逐星辰大海的伟大浪漫征途中,留下了东华人的光荣足迹。

艺考

面向新时代,东华大学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五育并举”,成立钱宝钧学院、研究生院,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机会。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新进展、产业实践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融入课程内容,定期开发反映重大科技进展的新课程模块,促进高水平科研优势和产学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近年来,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学校积极布局,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供应链管理等5个新工科本科专业,开设以艺工融合和环管融合为特色的两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学校着眼卓越人才培养,采用主题实验班、理科实验班等形式对原有专业升级改造,并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打破学院、专业、校企围墙,实现从“学科中心”向“培养中心”、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与中国商飞合作开设“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等,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03

锐意进取,一马当先展风采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纺织强国的重任在肩,无数东华人以新中国第一所专门为纺织工业培养人才的单科性大学为起点,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驱动下,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到了纺织教育领域之中。

艺考

1954年,华东纺织工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光阴为线,日月穿梭,历经70年的辛勤耕耘,东华大学不仅建成了完整的纺织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也创造了众多纺织教育史上的第一: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我国纺织系统第一个环保专业、我国纺织院校中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我国纺织专业的第一位博士都诞生于此,这些开创性的成绩彰显着东华人的智慧和决心,也是他们奋进身姿的最好注脚。

艺考

1995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纺织为特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深植于东华血脉之中的纺织特色,造就了长期保持国内领先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全国第一或A+;放眼全球,东华大学纺织学科的建设水平同样足以傲视群雄,被高校学科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评价为“已达到世界标杆学科水平”,亦被上海高峰学科鉴定为“率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艺考

2021年最新(9月)ESI榜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东华大学也承担起了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光荣使命,近年来,学校持续构建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创新学科为“引擎”的学科特色新格局。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在一代代东华人的接续奋斗中,学校发展到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打通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双通道;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7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1个;材料科学、数学、化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04

励精图治,经天纬地显担当

面对科技进步的呼唤,面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代东华人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稿纸,用一项又一项服务经济民生、保障国之重器的科技成果,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心的答卷。

艺考

钱宝钧先生(左)以及方柏容教授(右)

建国之初,占全球人口比重22%的中国人,仅仅拥有世界7.8%的棉纱产量,制衣原料严重匮乏的同时,还面临着“粮棉争地”的矛盾。在学校老院长、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钱宝钧先生以及我国化纤专业学科创始人之一方柏容先生等爱国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化纤专业在学校筹建完成,直接助推我国实现化纤产业化,打破了必须在“吃饱”和“穿暖”间抉择的窘境,终结了“布票时代”。从那以后,东华人的爱国情怀就牢牢绑定在了“穿衣”这项与广大中国人息息相关的生活需求之上。

艺考

如果说传统纺织是专注于老百姓身上的衣装穿着,那么现代纺织就是服务于医药、国防、航天航空、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多面手”。70载风云流变,学校在发展之中完成了从传统纺织到现代纺织的转型。但不论是最初的为民织衣,还是之后的为大国重器“织衣”,东华人的初心始终未改,他们将自己赤诚的报国之心无限延伸,投入到了更加宽广的天宇之中。

艺考

举目遥望,湛蓝的天空之上,出自郁铭芳院士之手的“锦纶特品丝”应用于军用降落伞等一系列国防军工用品,在天幕之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更高更远的大气层外沿,潘鼎教授团队研发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为我国洲际弹道导弹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助力“长空神剑”守护国家安全;穿越大气层走向无尽深空,“航天员专用服装”“宇航员尿收集装置”“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星载天线金属网”等一系列源自东华大学的科研成果,连续多年服务于“神舟”“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鹊桥”等航天项目,在宇宙深处点亮了凝聚着东华智慧的璀璨星光。

艺考

国之所需,科研所向。70年来,东华人始终胸怀理想、情系国家,坚持做“接地气”的科研,坚持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研究课题;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科研方向。“非典”逞凶时,周翔院士团队临危受命,研发出对病人喷溅出的血液、痰液和体液完全阻隔的防护纺织品,填补了我国在高级医用防护服和防护口罩研究领域的空白;“新冠”袭来时,朱美芳院士团队迎难而上,加急攻关防护用无纺布,成功打破美国垄断,实现了高端防护服生产和抗疫医用。灾难面前,脱胎于科技报国精神的“东华力量”组成了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铁壁铜墙。

艺考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亦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未来,全体东华人将继续把奋斗的前行动力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经纬,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持续巩固提升纺织、材料、设计等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更多学科进入前沿、融入主流,以更多尖端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和国家重大战略,在砥砺奋进中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05

回望70载,锦绣新篇来日方长

2021年,是一个对全体中国人来说都具有非凡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对于东华人来说,这个年份还有着另一层重要意义——站在建校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东华大学即将迎来一场新的“大考”。

艺考

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东华大学积极建设“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构建本科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世纪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并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7项、国家级新农科项目3项,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新文科项目。

艺考

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了国际规模最大的纺织留学生培养单位——“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迄今已有来自135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求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爱丁堡大学等30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建立合作平台及本科教育项目,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了世界**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孔子学院。

艺考

钱宝钧学院揭牌成立

2020年,东华大学高质量发展继续纵深推进。学校以学科建设为统领,推进改革发展,成立了钱宝钧学院,围绕“新兴专业孵化器、改革措施实验田、人才培养新标杆”定位,致力于建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获批组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开放共享的行业创新平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等高校续签及新签51份国际教育合作协议,持续拓展国际合作……

艺考

盘梳过去五年,东华人振臂撸袖,满怀笃定情愫,用实干苦干留下一串串积功兴业的足迹。在新的历史时期,东华大学也将依托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全力建设“奋进东华”,进一步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奋勇前进,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6

灯光璀璨,四海同庆母校华诞

70周年校庆前夜,学校在上海向全球校友发出“光影之约”!各地校友纷纷转发打卡留念此刻,抒发对母校的思念之情与绵绵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未来发展的殷切祝愿。

艺考

用美轮美奂的3D灯光情景秀的视觉盛宴迎来70周年校庆的高光时刻,体现出东华人独特的审美与技术水平,将东华人的风采展现在全世界之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师生校友风貌、校园文化、美好祝福等要素通过艺术的再表达在楼面上一一展现出来,显得气势雄浑、无与伦比。

艺考

与此同时,灯光秀、建筑景观照明、灯光装置、时尚设计秀、国风音乐秀等“合奏”的声光影的“交响乐”为学校70岁生日献上最真挚的祝福,除了主会场的灯光秀之外,师生还用建筑景观照明和各类灯光装置,让整个校园沉浸在绚丽多彩的灯海中。七秩一刻,一刻七秩,这一刻,浓缩七十年东华奋斗历程;这一刻,铺展东华未来奋发图景。

艺考

DONGHUA

日月梭七秩 锦绣绘新篇

大江浩荡,东海泱茫,千年丝路风华传承,东华大学聚力民生70载,织就锦绣华服;文脉赓续,丝缕情长,七秩书香墨韵浸润,东华大学广育英才70载,谱写锦绣文章。如今,百年历史交汇形成新的起点,伟大事业呼唤再起新的征程,东华大学与国同行的壮丽卷幅也正朝着远方继续铺展。日月梭七秩、锦绣绘新篇,未来全体东华人还将在这幅漫漫长卷之上写下更多新的辉煌!

今日,正值东华大学70周岁华诞,就让我们向她献上最诚挚的祝福,道一声:

东华大学,生日快乐!

东华大学本科招生办融媒体中心

本文素材来源:东华大学官网/官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艺术和设计、最佳大学等

编辑:邵镜轩 许 诺

责编:华玉琪唐艾伦

审核:雷沉羽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东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70岁的东华大学,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