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菁”(4)丨 文明的“包裹者”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博古通“菁”(4)丨 文明的“包裹者”

艺考

艺考

艺考

李菁雯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师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油画)硕士。

■曾留学德国,迄今游历十五个国家、五十余座城市、百余家博物馆与美术馆,现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博物馆公共教育。

■每到一座城市,我一定会去到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在那里,我透过文物与古人神交,穿过画作,串联起过往与当下瞬间的诸多感动。

■博物馆(美术馆)是历史的记事本,也是教育的自然发生地,希望在这个栏目里,你也能与我一起,博古而通今。

上个月中旬已故著名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Christo) 生前设计的重要作品《被包裹的凯旋门》(The Arc de Triomphe, Wapped)已经完成了整体的包裹工作,引起了艺术界的轰动。银光闪闪的可回收塑料织物完全包裹着凯旋门,有一丝神秘和陌生,却又呈现出人们从未见过的全新面貌。这不禁让我想到一直以来“包裹”着众多文物和艺术品,而又常被忽略的“包裹者”——博物馆、美术馆建筑。本期就和大家聊聊全球重要博物馆、美术馆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和馆藏文物之间魂牵梦绕的联系。

★ ★ ★

艺考

克里斯托遗作《被包裹的凯旋门》

全球闻名的博物馆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过去帝王的居所,如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院等等。身份的多重性给这些博物馆增添了历史的滤镜,也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几百年来在这个空间里历史的回响。

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是法国最古老的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的北岸,始建于1204年,50多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和许多著名艺术家曾经居住过。随着藏品的增加和丰富,久而久之,过去的空间已经满足不了卢浮宫的馆藏要求,于是,在过去800多年中它被不断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如今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也正是其间不断的改建与重建,使这座宫殿具有世纪性的艺术价值,成为了法国最重要的国家美术馆博物馆之一。

艺考

(卢浮宫建筑)

如今当我们前往卢浮宫时,引入眼帘的除了宫殿本体之外,更容易被我们一眼见到和记住的一定是它的新大门——透明的玻璃金字塔入口。上世纪80年代初,卢浮宫博物馆展厅里光线昏暗,原有入口处狭窄拥塞,参观流线不畅。在这样的背景下,卢浮宫的改建被提上日程。当时法国总统密特郎亲自走访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然后决定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负责这项工程。工程由1983年设计,耗时六年建成。

艺考

(卢浮宫夜景)

卢浮宫入口的形式虽然是古典的金字塔,但这个锥体是一个最纯粹的几何原型,其实是没有时间性和时代感的,同时材质使用的是玻璃,很好地表达了一种开放性和现代主义精神。在这个金字塔里,可以看到卢浮宫原有的立面,看到天空,看到上上下下向四面八方运动的人流,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大空间里同时发生进行着,这很符合大型博物馆里那种需要营造的纵览洪荒的感觉。夜景更让人印象深刻,当那些老建筑都暗下来,灯光从玻璃金字塔里面透出来,勾勒出玲珑剔透的金字塔晶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珠宝,那种高级、隆重、稀有的感觉,非常符合它的地位。

艺考

(卢浮宫夜景)

当然,在这项建筑设计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金字塔光与空间的结合,玻璃金字塔入口把大量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地下,让过去的历史晒了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非常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博物馆里文物的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倒立的金字塔下方设计师安排了一个大理石的小金字塔,这可是个巧妙的思考,因为一方面避免了儿童被倒立的金字塔碰伤,另一方面又显示艺术中的虚实对比、大小呼应。

艺考

(倒立的卢浮宫)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可以说就是一个集中展示俄罗斯民族文明与历史的重要平台。博物馆由五座建筑组成,分别是冬宫、小艾尔米塔什、新艾尔米塔什、老艾尔米塔什和国立艾尔米塔什剧院组成。

艺考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建筑)

该建筑是由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捷林娜二世从普鲁士商人约翰·戈茨科夫斯基手里买到两百多幅伦勃朗、鲁本斯等西欧艺术家的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为“隐宫”的意思),这批作品也为艾尔米塔什画廊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后来,为了收集更多的珍品,女皇遣人在全欧洲为她寻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艾尔米塔什藏品的数量随之迅速增长,到1774年时已达2000幅左右。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藏品能与维也纳和巴黎王室的藏品相媲美,沽名钓誉的叶卡捷林娜二世聘请了几位才智卓越的贤人担任自己的艺术顾问和经纪人,其中包括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正是由于狄德罗的相助,艾尔米塔什才拥有了一批十七至十八世纪法国最优秀的绘画作品。

艺考

艺考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部)

此后,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继任者们仍保持着她的收藏习惯,使宫廷的艺术藏品不断增长。叶卡捷林娜时代,艺术品存放在冬宫部分厅室和专门修建的小艾尔米塔什和大艾尔米塔什里。直到1917年11月,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才宣布冬宫与艾尔米塔什一起成为国家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要说起中国的宫殿式博物馆,首当其冲的一定是故宫博物院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艺考

(故宫建筑)

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先后二十四位皇帝的登基大典,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的建筑在整体和细节上都非常强调对称性,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的对角线中心,四角都有十只瑞兽,东西六宫也是相对排列,井然有序。另外,建筑的布置和功能上严格体现等级制度,因为其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艺考

(故宫脊兽)

故宫里,让我每次都驻足观赏的还要属屋檐上那些小走兽们。相传明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时玉皇大帝下赐飞禽走兽镇守紫禁城,建筑群的殿脊和屋脊上主要有正吻和脊兽,正吻是宫廷屋顶正脊两侧的装饰物,龙头龙口咬住正脊用来防火镇水,脊兽则是紫禁城大小宫殿的檐角上装饰的琉璃雕饰件。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据《大清会典》介绍这些琉璃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骑凤仙人、龙、凤、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

艺考

(太和殿脊兽)

二十世纪之后,随着包豪斯风潮席卷全球,博物馆、美术馆建筑的外型愈发趋向极简和线条感,现当代的艺术作品也逐渐被现代性的博物馆建筑所包裹和衬托。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可以算是现代美术馆建筑的代表之作,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又因为建筑主体的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一只白色的大海螺。

艺考

(古根海姆美术馆建筑)

该建筑为赖特晚年的杰作。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甚至有人认为独树一帜的建筑外型让近四十年来美术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媲美。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

艺考

(古根海姆美术馆建筑内部)

苏州博物馆

再次回到我们脚下的土地上,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让国内的博物馆也焕发生机。这里我们又要再次提到之前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便是这位世界著名建筑大师85岁的作品。

艺考

(贝聿铭)

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虽然博物馆延续了许多贝聿铭设计中的几何和视觉元素(如正方形、长方形和金字),但该设计仍借鉴了许多传统的苏州建筑,使用了白色的灰泥墙,深灰色粘土制的瓦片屋顶和错综复杂的花园建筑。几何图形的起伏折叠与苏州地区常见的色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混合体,代表了建筑师在当代建筑语境中重新构想苏州和中国风土人情的雄心。

艺考

(苏州博物馆建筑)

与传统的苏州建筑一样,这个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是围绕一系列花园和庭院进行的,园中的展厅围绕着回廊的网络组织,形成一个封闭的网络,在调节景观的同时为内部庭院创造隐私和亲密感,融入苏州园林式观景,让观者在行走观赏藏品时也能“移步异景”。

展馆里面尽最大可能使用自然光,大厅里面用的就是自然光,光线明亮,不需要照明。在这里可以感受满园春光的乐趣,还能看到人的倒影,不像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里面,自然光实然稀少。这不禁让我联想起多年前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对于把光引入博物馆空间,给予文物以生机,贝聿铭一直在身体力行。

艺考

(苏州博物馆建筑内部)

浦东美术馆

最后和大家聊一聊今年刚开放、热度却一直不减的浦东美术馆。浦东美术馆是法国知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建造的。在构建浦东美术馆之前,黄浦江两岸已然矗立着跨越两个世纪,由新旧建筑编织而成的“都市诗歌”,而让·努维尔的“领地”理念让浦东美术馆的诞生既不喧兵夺主,又独树一帜。

艺考

(浦东美术馆建筑)

走进美术馆室内,我们能够发现多重支撑结构在空间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受俄国“至上主义”倡导者、几何抽象派画家马列维奇经典几何线条的影响,建筑师切割出13个展厅和开放式公共空间,让观众在步移景异的变换中体验艺术与建筑共谱的旋律。

作为让·努维尔建筑的标志性特征,光的运用在美术馆里依旧出神入化。除了延续马列维奇的几何阵列美感外,他刻意为观展体验营造三种自然光线模式:全暗息、全天光和部分遮挡滤光。同时,建筑师匠心独运的“框景”手法,增添了空间的诗意和观展者的趣味性。我去的那天正巧天朗气清,阳光经由东方明珠的粉色球体斜射入窗,晕染在白墙和白麻大理石地面,这份“巧合”的光之色彩亦如艺术品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艺考

艺考

艺考

(浦东美术馆建筑内部)

拾级而下,经过开敞的美术馆商店,沿路铺设的山东白麻大理石仿佛还在提醒着我:这里还属于美术馆的领地。此时,我似乎更能领会让·努维尔所说的:“我希望人们看过去的时候不要认为浦东美术馆是个独立的建筑,而是和地、景和空间小品搭配延续,自然而然连贯在一起。这种模糊性是我刻意想要营造的,我是在和黄浦江、和周边空间玩一场互动游戏。”

博物馆、美术馆里的藏品一直都不是孤立伫立其中的,建筑和藏品之间相互萦绕、相互衬托。作为“包裹者”的博物馆建筑们既给予了文物和藏品安全的空间、观赏的可能性,同时也在不断激发着作为参观者的我们在其中漫游的无限畅想。

审核部门 | 宣传部

文字撰写 |李菁雯

图片来源 | 部分作者拍摄、部分来自网络

版面设计 | 校大学生记者团 吕亦辰

更多精彩

国庆 | 72华诞,寄情祖国

艺考

博览群馆|沪上观展指南第二弹

艺考

谈初心 话使命 讲担当

艺考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博古通“菁”(4)丨 文明的“包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