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年中秋期间,应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简称“教青局”)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师生,再次亮相濠江,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为当地高三学生带来了 “鉴赏国粹、细味戏曲”六场专场演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了加强对澳门中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学生普遍具备艺术欣赏和实践能力,澳门教青局多年前便推出“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让学生每年都有一次机会走入正规剧院欣赏艺术。
澳门教青局与上戏附属戏曲学校合作实施戏曲艺术普及计划,已是第十二个年头。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一项目停摆了近两年。现在,终于顺利重启,澳门教青局格外重视,因为这次演出也标志着“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又步入了正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赴澳门演出,对上戏附属戏曲学校也是一次重大考验。为此,学校在同澳门方面充分沟通疫情防控措施后,专门成立了由团长刘爱香为组长的澳门演出疫情防控小组,并在澳门开了两次工作部署会。
▼彩排花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演出对象是澳门的高三学生。濠江中学、劳校中学、圣保禄学校、圣罗撒女子中学中文部等29所学校的近3000多名师生观摩了演出。
大幕拉开,小演员们粉墨登场。《挡马》中的杨八姐英姿飒爽;《牡丹亭游园》中的杜丽娘典雅端庄,春香活泼俏皮;《三岔口》中的焦、任二人酣畅淋漓;《铡美案》中的包拯老练沉稳;《游街》中的武大郎朴实憨态,真可谓和而不同,美而有别,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持人潘洁华老师从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等戏曲知识出发,结合剧目引导,学生们感受祖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澳门学生目不转晴,对舞台上的一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尤其是《虹桥赠珠》中碧波仙子的“中国功夫“,更是赢得了满堂喝彩!小演员台风稳健,既有“稳、准、狠、快”,又有“巧、帅、真、美”,整台演出既能看到武戏的热闹,又能看到文场的内蕴,使在场学生大开眼界,对澳门青少年来说正是一次生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按照防疫要求,此次演出只有50%的上座率,但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和演员的情绪。
六场演出的观众皆是澳门高三学生,与台上演员基本同龄。据教青局介绍,这个计划是要求学校组织学生进入正规剧院欣赏专业艺团的演出,在欣赏不同种类表演艺术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观赏礼仪。
我们看到每一场演出的澳门学生观众,都表现出了极佳的礼仪风范,他们不仅穿戴整齐,入场也井然有序。开演10分钟前全部落座、静静阅读印刷精美的场刊。开场后,目光始终聚焦于演员,无人使用手机。他们从不吝啬掌声,及时给予台上演员喝彩与回应,表达了他们对表演者的极大尊重。
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不少“粉丝“跑到台前,请我们的演员签名。剧场工作人员也表示:“几年来,学生明显较第一年参与时表现得更遵守礼仪,更懂得尊重表演者,且能更投入地欣赏演出了”。
此次来澳门参加演出的上戏附属戏曲学校的同学们也深有感触。《挡马》里的两位小演员,要用椅子完成很多高难度技巧,演出间隙他们坦言道:“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俩的合作次数也不够多,但是听到台下喝彩不断,我觉得观众很棒,我们也必须更棒!”还有演员说:“台下的观众非常可爱,我都看到他们在比划我的动作了,内心很激动。”
演出期间,教青局学生厅陈旭伟先生特地前来观摩,并同上戏附属戏曲学校带队老师见面。
团长刘爱香向教青局赠送了由江沛毅老师主编的《昆曲有故事》读本两套。该书封面以活泼而写意的手法勾勒出故事中的角色,文字则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展现了昆曲的艺术魅力,是非常适合澳门学生阅读的普及型戏曲艺术读本。陈旭伟先生喜出望外地欣然接受。双方就学生戏曲普及计划的下一步合作设想等进行了交流。澳门方面表示,特别期待上戏附属戏曲学校师生明年继续到澳门为学生演出!
为了此次澳门演出的顺利进行,上戏附属戏曲学校的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蒋文斌老师以“百年党史讲澳门”为主题,介绍了澳门被殖民的沧桑历史,以及如何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部分带队老师还深情回忆起2009年作为上戏附属戏曲学校第一批来澳门演出的学生,在当地演出时的情景。如今已成为老师的他们又带领学生来到澳门,不禁为洋溢着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澳门深感骄傲,同时也为自己能在祖国这片领土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
在疫情冲击下,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此次赴澳门演出意义深远,而且让师生们深深感受到澳门正走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这座中西文化合璧的城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戏曲文化,使戏曲文化得到传承,是教青局一直在推进的工作。
正是对祖国深深的认同,支撑着澳门的繁荣稳定,使这朵盛世莲花更加芬芳绽放。
END
扫码关注 上海戏剧学院
责编 | 刘佳奇
文字|杨媚
图片 |朱晓龙
排版 | 卢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