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华美细腻、轻薄柔软,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也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原动力。作为丝路之上的重镇,从敦煌出土的丝绸实物最为丰富而集中,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遗存散落世界各地,未能得到系统整理研究。不过在今天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论坛上,这一遗憾得以被弥补。来自东华大学研究团队的史料巨著——《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在论坛期间整体发布,展现了当今敦煌丝绸整理研究的最高水平。
敦煌丝绸不仅是中国纺织品艺术发展的巅峰,也对后世工艺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但因为文化和技术的隔阂,这些自1907年以来流落海外百年的敦煌丝绸织物遗存始终没能在相关研究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这一情况,东华大学教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带领敦煌丝绸研究团队与世界各地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历时15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丝绸遗存进行集中系统的整理研究,编纂出版了《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这部敦煌丝绸科考集大成之作。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集包括《英藏卷》《法藏卷》《俄藏卷》《旅顺卷》《敦煌卷》的中英文版共10册,数百万字,千余张图片,该著作的整体面世填补了敦煌学在丝绸研究方面的空白,是在丝绸之路、纺织服饰美术史等领域开展研究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该著作也为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丰富、详实、崭新的研究资料,为海内外读者打开了感受中国丝绸文化魅力门户,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通。
要想以丝绸科学及艺术的角度对其品种、工艺、结构、肌理以及视觉效果作全面的整理研究,这个工作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又散布在世界各地,赵丰率领的东华大学团队历时15年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从2000年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成立敦煌服饰研究中心开始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敦煌丝绸,到2006年夏天赵丰率队首次赴英研究斯坦因纺织品;从2008年《英藏卷》最早成书出版,到今年全套著作整体发布。在过去的20余年中,学校研究团队始终严格遵循研究规范,将相关史籍、论著与遗存实物进行纵横比对研究,审慎去取,并坚持对早期刊发的卷册进行充实和修订。
全集的研究、编纂和出版工作得到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米哈伊尔·彼奥特罗夫斯基、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奎格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及东亚艺术名誉教授韦陀等专家的赞扬和高度评价。同时,几乎所有专家、学者都提到了一点:海量首次面世的实物遗存加文书比对研究,印证了东西文化融汇发展的历史面貌。
图书编辑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文字加工和装帧设计等各方面工作都与最终的成书品质息息相关。东华大学出版社投入精干编校力量,在装帧排版上以大象无形的克制突出遗存呈现,营造东方语境的审美意趣。后续还将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多角度展示敦煌丝绸艺术魅力,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存的数字化回归。
东华大学地处世界时尚之都上海,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纺织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流学科。东华大学出版社紧紧依托学校人才和学科优势,走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出版物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出版社是我国和上海市“纺织服装研究与学术出版中心”的核心基地;先后出版了多部同样为国家出版基金专著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从古到今的中国服饰文明》《中国纺织通史》《藏族服饰研究》《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中国近现代海派服装史》等“大部头”。其中,《中国纺织通史》是我国首部全面论述原始手工生产到当代动力机器生产的纺织业发展通史,《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的专著,它们都填补了所在领域的空白,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以及历史意义。
日月梭七秩、锦绣绘新篇。10月16日是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的美好时刻。在此校庆之际,《敦煌丝绸艺术全集》的出版为“一带一路”研究与传播交出了令人信服的“东华答卷”。
关注"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今日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东华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东华大学本科招生办融媒体中心
本文素材来源:东华大学官网/官微
编辑:杨琳芸
责编:唐艾伦
审核:雷沉羽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zsxc@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