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 NATHALIE
新生Nathalie Brzesowsky的血液里交织着多种文化:她的祖母是波兰人,父母是德国人,所以她熟知东欧、西欧文化;而她一直生活在美国得克萨斯,浸润于美国文化;通过家乡当地的华人社区,她从小就接触中国文化,并深深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吸引。
Nathalie十岁开始学习汉语,给自己起了中文名林初夏。她爱吃水饺,爱弹古筝,更爱打快板——甚至来到中国拜师,与大爷大妈们共同学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她在2018年“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摘得美洲组洲冠军,并获得总决赛亚军。2021年,她如愿就读上海纽约大学,继续她的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Q:你从十岁就开始学习中文,现在不仅能用中文会话,还能写作。是怎样的热情和兴趣,使你在其他孩子周末玩乐的时候,去学校学习中文,并且坚持了那么多年的?
Nathalie: 小时候,我有一位好朋友是华裔,从她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午餐时间,当我拿出三明治时,她会打开保温杯,开始享用热气腾腾的汤、肉或米饭。她告诉我,中国文化很重视吃热食,喝热水。对此我非常惊讶,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冷沙拉是最健康的食物之一。与她的友谊唤起了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春节前后,我去她家玩,看到她家门上挂着春联,家里遍是各种红色和金色的家具和装饰品。听见她和父母聊天,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中文,它与我听过的任何其他语言截然不同,这激发了我的兴趣。
到家之后还没来得及关门,我就立刻请求父母送我去学中文。父母一开始并没有把我的想法当回事,但此后两年里,我一直坚持。最终他们给我报了中文课,想让我自己亲身体验后知难而退。的确,中文课对我来说非常难:十岁的我被破例允许和一群幼儿园的华裔小朋友一同上课,但即使是小朋友,也都已经能用中文对话了。然而,在华裔好友家拜访时勾起的好奇心,成了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我想去中国和当地人交谈,想从中文资料中了解这个国家,想看没有英文字幕的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是,我想填补自己对世界认知的空白——因为我在学中文时了解到的一切,都与我原来熟知的文化截然不同。
Nathalie在台上表演古筝
Q:学了这么多年中文,你参与过哪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最喜欢的是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近期最常练习的又是什么?
Nathalie :与中国有关的有趣文化活动真是太多了!只要有机会,我几乎全都尝试过了:包饺子(我超爱饺子)、九节鞭、诗歌朗诵……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弹古筝和打快板,直到现在我也会经常练习这两样技能。
我尤其喜欢快板,它迅速拉近了我和中国人的距离。之前在中国的时候,我会整个上午泡在公园里,和一群快板爱好者一起练习。老师示范动作后,我们会分成小组,在相互鼓励中,花几个小时练习动作。我很高兴能找到一个集体,来共同学习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打快板看起来容易,练起来难。通过长时间练习,我提升了身体协调能力。而且为了说好快板词,我不断练习发音,中文也突飞猛进。快板这门艺术让我着迷,但我学得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离期待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Nathalie在北京天坛公园和当地人一起练快板
Nathalie和她的快板老师
Q:你去过中国哪些地方?分别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对当地风土人情有什么印象?
Nathalie:上高中时,我在中国的不同城市度过了许多个暑假。那时我做过各种志愿者,不过主要是教英语。我遇到的当地人总是非常热情。我在北京和广州两地待的时间最久。两年前,我获得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得以在暑假前往北京语言大学。我非常感激能拥有这次机会,它不仅提高了我的中文水平,还使我得以当面拜师学快板。游览北京时,我见识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让我肃然起敬——与西方国家不同,这里的老年人经常出门,保持活力,有的陪孙辈上补习班,有的在公园里跳广场舞。我非常欣赏中国文化中这种对家庭和健康的重视。
在广州,我一边研究中医,一边做志愿者教小孩子英语。中国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之便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Nathalie在中国教英语
除了去过城市,我还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呆了两周,帮助农民收割蔬菜、做堆肥、建土屋。这次经历对我来说特别难忘。虽然我遇见的农民大多生活拮据,但他们却是我所见过的最快乐且最好客的人。我非常幸运能够去到中国各地,品尝各式美食,遇见各色人物,了解新鲜事物,从而加深我对世界的理解。
Q:作为“汉语桥”美洲赛区的冠军和世界总决赛亚军,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些参赛经历吗?
Nathalie:美洲赛区的比赛结束后,我和来自全球99个国家110个赛区的参赛选手一起在云南昆明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电视比赛和各种活动,包括有关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知识测验,还有才艺展示等。这次比赛是一次独一无二的经历——一大群国际学生不是用英语,而是用中文交流。每个人都对彼此的兴趣爱好充满好奇,大家一同学习、参赛、参观石林等景点,彼此的友谊也随之加深。高强度备赛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老师的帮助。他们总是鼓励我突破极限,并努力纠正我的错误。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也十分珍惜在中国比赛的经历。
“汉语桥”比赛期间,Nathalie在云南旅游
Nathalie在“汉语桥”比赛中表演快板
Q:是什么促使你报考上海纽约大学?
Nathalie: 有个苗族传说,一位女战士曾骑马穿越亚洲大陆。每次经过不同风景,她都会将眼前景致绣在衣服上。旅程结束时,她绣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刺绣服饰。
在我看来,上纽大让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生凝聚成一个大家庭,这里的每位学生都带来独特的视角。在我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它们都将作为一种“景致”,融入我所形成的世界观这一复杂的“刺绣”作品中。
上纽大的教授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我相信自己不仅能在这里接受高水平的教育,还将有机会参加许多独特的项目。同时,作为国际金融和文化中心,上海是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我希望未来能充分利用这座城市的活力,大展身手。此外,我还能在这里浸入语言环境、高强度地学习中文!在上纽大的四年将使我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诸多挑战。我特别荣幸能在这里学习。当然,我还想继续在中国学快板!
Q:听说你已经从暑假开始参与上纽大教授的科研项目了。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Nathalie: 一开始,我只是想在暑假里为大学生活做准备,利用这段时间见见朋友、读读书、尝试室内攀岩等。但我听说了上纽大全球中国学助理教授Maria Adele Carrai和即将加入学校的环境研究助理教授梁嘉咏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项目,我知道这是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于是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研究团队。
现在,作为团队成员,我正参与创建有关“一带一路”的虚拟地图,可供感兴趣的学者未来从事进一步研究。最终,项目有望汇聚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不同校园、不同学科的师生,共同关注及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这一项目也是上纽大环球亚洲研究中心(CGA)的研究内容。能够和上纽大的教授们一起参与这样的研究,真是太神奇了!期待未来的研究所得!
Q:和许多国际学生一样,你无法在本学期来上海。对未曾谋面的同学们,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Nathalie: 今年秋季学期,我们无法前往上海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相见,大家多少都有点遗憾。我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尽快在校园见面,期待互相帮助学习对方的语言,期待因口误而开怀大笑的时刻,期待我们并肩努力实现梦想。我相信,我们会见面的!也非常期待在上海见到大家,但现在,让我们先专注于眼前的学习吧!祝大家第一个学期愉快度过!
▼
推 / 荐 / 阅 / 读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为上海纽约大学迎新活动致辞
你好,新同学!一起来听五位新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