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委宣传部联合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举办2021年师生媒介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理工教工通讯员、网络评论员、沪江通讯社学生通讯员等约200余人次参加系列培训。
沙龙现场
培训班邀请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解放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专家作主题报告,并与师生围绕“拒绝‘内卷’和‘躺平’、Z世代准媒体人可以这样做”等主题开展座谈交流。助力打造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温度的上理融媒体队伍。
大咖坐镇,思想交流、观念激荡、“金句”迭出,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尤其是中国新闻社记者许婧的话题“现在比的不是‘武功’而是想法”,引发了师生们对“武功”和想法哪个更重要的深入思考。
中国新闻社记者许婧
《一代宗师》里
宫羽田在比武前对叶问说道:
不比武功,比想法
金庸先生也有一句话:
无招胜有招
对于将来有志于在媒体行业
发出自己光芒的大学生
应该如何修炼高超的“武功”
又如何“出手无招”
进而达到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
下面就请几位媒体高人指点一二
想法:
摘最亮的星,做社会新闻的“掘金人”
我们常常欣赏那些有“想法”的人,那应该如何孕育各种创新想法,避免成为“文字搬运工”呢?
上海文广集团(SMG)新闻中心采访部主管李吟涛认为想法来源于好奇心、思辨力、创新力和学习力。围绕四大能力他对大学生提出四项要求。首先要有好奇心,多观察聆听,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并且要有对未知事物刨根问底的精神;其次是思辨力,在人人都能成为传播者的时代,媒体的价值更多在于梳理整合消息,这就需要提升自己在短时间内快速筛选、整合信息的逻辑思辨力——“要摘就摘最亮的星”;然后是创新力,可以尝试用创新的方式创作适应新媒体传播的优质内容;还有就是学习力,要以兴趣为导向深入学习,发展斜杠技能,成为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
上海文广集团(SMG)新闻中心采访部主管李吟涛
“要有相对宏大的视野,站在天安门广场看中国”,这是光明日报社上海站站长曹继军送给大学生们的一句话。作为在报社“摸爬滚打”近四十年的老媒体人,曹继军希望同学们“看待事情的时候,要尽量去找大的视野,站在大局中去思考问题”。
许婧也认为“即使是从业多年的媒体人也见识窄”。当代大学生要有能发现线索的双眼、能探索落地开花的双手、能随时出发去现场的双脚。如果在有限的讯息资源中对事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能够在媒体融合竞争激烈的当下,展现自己的独特优势。
光明日报社上海站站长曹继军
武功:
新时代“武功秘籍”何在?
证书,能够证明你有一定的“武功”,也一直被大家看作是顺利踏入职场的敲门砖。在沙龙现场,就有同学问到,应该考哪些证才能为自己加分?
“新时代人才的选拔好像对考证并不感冒。”人民网上海频道采编部主任轩召强以自己招聘实习生为例介绍到,修炼武功最好的方式是多到社会上去实践。对于媒体来说,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比证书更有意义。这就意味着,一段对口的实习经历和精彩的作品集,更能让你成为自带新时代武功“血量”满格、在媒体行业顺利“冲关”的硬核大学生。
人民网上海频道采编部主任轩召强
新民晚报记者易蓉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鼓励那些已有武艺在身的同学有意识地发掘自我优势、产出优质作品。在初探职场前,可以提前收集整理好自己的作品,通过作品集、微信公众号、视频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新民晚报记者易蓉
想法VS“武功”:
适度“内卷”,拒绝“躺平”
回到最初的疑问,是想法更重要还是“武功”更重要?
也许想法和“武功”都重要。新时代青年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了解最热门的应用、最流行的传播方式,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更多斜杠技能;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实践、学习、吸收、创新,提升自我的媒介素养,才能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展示形式,继而推动自身武功走向更高的境界,“忘掉招式,寻其真意。”
但也许想法和“武功”都不重要。因为能力可以影响到你走多快,但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情怀、是品行、是价值观。优秀的媒体人大多是复合型人才,要能驾驭各种文体和题材,能应对各种采访对象和场景,还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高超的时间管理技巧等才能,这离不开他们不断提升涵养的适度内卷和不断修炼武功的职业德行。而当所有的“流量密码”被逐一“破解”,最后昭然于目的就是明理、向善、求真、立信的新闻价值观。
两场沙龙师生合影
来源丨新闻中心
图片丨刘邓云飞 潘晟昊 桑江凯 周迎
文丨张炜周迎
排版丨周迎
责任编辑丨王博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投稿丨校徽丨上课时间丨校历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