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固藏始,饮食不要着急补

上海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立冬时节固藏始,饮食不要着急补

立冬,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在这天京津两地爱吃涮羊肉和南瓜饺子。南瓜一般夏秋收割,经过秋季的晾晒糖化,用作饺子馅,滋味与鲜品大是不同。

老南京人立冬这天要吃生葱,以通阳散寒,迎接凛冬,所谓“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绍兴的传统,立冬之日酿酒,至立春开坛,称为“冬酿”。唐宋时期,把这种酒称为“醪”,醇厚“浊酒”也,与薄酒相对,若经春接夏,酿足二季,则成为更高级的“清酒”。

闽中地区把山苍子根、山白芷根、盐肤木、地稔根等熬草根汤,以该汤炖煮鸡、鸭、兔肉、猪蹄猪肚等,以补肾强腰、开胃健脾。

广东潮汕地区则是吃甘蔗,认为能保护牙齿。台湾地区流行吃姜母鸭、麻油鸡进补。

总之,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区气候差异大,故各方群众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风俗。北方寒冷,适合温热的牛羊肉、涮锅、饺子等;南方温暖,适合煲汤,吃鸡鸭猪肉等;高原干燥,须配甘润生津的果蔬之品。

立冬时,人体阳气渐渐内敛,要注意防寒保暖,滋阴润燥,收摄固藏。如《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即入冬固藏的中医理论基础。

所谓收摄固藏,就是把外耗的精气收回来,放入人体仓库藏起来,说白了,就是少消耗多进补。不过立冬之日,虽为固藏进补之始,但不适合大补。气象学规定,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入冬。上海地区的气象学入冬时间一般在12月初,大雪节气左右。所以立冬节气,上海月令入冬,气象深秋,气候是“寒凉”而不是“寒冷”,寒燥当令。所以尚不必进食过高热量的食物以对抗严寒,而且补时最好有一点“湿”和“润”。

在立冬之时推荐几款立冬药膳。

1.神仙粥

材料:制首乌25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红糖少许。

制法:取25克制首乌,用砂锅加水煮,水开后再熬20分钟,去渣,加入100克粳米、5枚大枣煮成粥,再加少许红糖。

功效:补益肝肾,润燥通便。

点评:何首乌能滋养肝肾,乌发美颜;其藤名曰夜交藤,能养血安神,用于失眠多梦。由于生首乌有一定毒性,所以现在多炮制成熟(制)首乌使用。但即便如此,仍有肝功能损害的零星报道,所以运用何首乌应非常谨慎。因此可以将方中何首乌改成黑芝麻加核桃,以增加安全性。

少数人不喜欢红糖的色味,故改成砂糖也可。因为熟首乌、黑芝麻、核桃都是温润之品,配合少许砂糖的凉润,不至于改变温润为主的性味。另外,红糖和砂糖的含糖量相等,但甜味不足,有可能不知不觉添加过多,从而导致摄入过多糖分。

2.西红柿砂糖藕

材料:藕,西红柿若干。

制法:生藕切片,拌西红柿,洒砂糖。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点评:上海地区常见的开胃凉拌菜,对于深秋干燥、咽喉痒痛、小便短涩有效。若脾胃虚寒,可将生藕改为熟藕,或者将西红柿、莲藕配鸡蛋做成蛋花汤,以护胃气。体壮火旺者,可以单用西红柿开水烫去皮,加冰糖适量,捣烂调匀成泥状,放置冰凉冷藏,饭后不拘时食用,对于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很有好处。

西红柿生食熟食多有争议,一般认为生食能保留更多的维生素C,熟食则可使细胞破壁释放番茄红素。因此想要补充维生素,可以生吃;想要抗氧化延缓衰老,不妨熟食。

3.猪血苋菜羹

材料:猪血250克,苋菜250克。

制法:制成汤羹。

功效:补益气血,温润通便。

点评:苋菜古称葵菜,有下气通肠之效。深秋季节,寒凉干燥,容易引发便秘、肛裂,因此立冬时节,保持大便通畅,打扫胃肠以迎接真正的冬令进补,很有必要。若不喜猪血厚味,可改为鸡鸭血,但润下作用稍弱。

4.白煨苁蓉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肉苁蓉50克,白萝卜250克。

制法:羊肉焯水,与苁蓉、萝卜共煮,微火煨至酥烂。捞出羊肉,切片,装盘。

功效:补肾强腰,温暖下元。

点评:羊肉温润而不峻烈,恰是立冬补而不腻的好食材。本方加入苁蓉,则更贴近冬藏之意。肉苁蓉为温养肝肾要药,俗称地精,号称沙漠人参,近年来身价日高,与羊肉相配,则温养五脏之力更宏,但用量不必过多,多则气味偏重。白萝卜行气除膻,量要多,多则除膻必尽,补而不腻。

上海地区吃羊肉,以苏州东山白煨羊肉为最佳,这饮食风俗已流传200余年,仅用萝卜、精盐配烹,无其他。每年立冬开始制作,小年夜结束,仅做一季,口味绝佳。

本文选自“上海中医药”微信公众号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药膳科副主任医师朱焜

上海中医药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立冬时节固藏始,饮食不要着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