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创”“教”“演”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成果
今天下午,上音-大熊国际交流机制2021年活动——上海音乐学院-德国大熊出版社纪念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10周年音乐会新闻发布会在上音歌剧院举行。
院党委书记徐旭,院长廖昌永,党委常委、副院长冯磊,相关系部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全国及沪上主流媒体共同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冯磊主持。
11月22日晚,廖昌永、指挥家张国勇携手由上音管弦系骨干教师、学生组成的150人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将首次在上音歌剧院演绎马勒艺术歌曲套曲《青年旅人之歌》和《第一交响曲》(“巨人”)。
演出节目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闻发布会上,徐旭率先致辞,在预祝音乐会圆满成功的同时,还借此机会介绍了上音近年来的音乐新作,以及延伸开来的教学育人之方法,阐释了教学课堂与实践的关系。
他表示,在上音-大熊国际合作机制下,2019年“冬日怀旧”,2020年“翰墨·音画”两场音乐会之后,即将到来的是2021年的“纪念马勒逝世110周年音乐会”。近年来,上音管弦系先后首演了上音教师原创作品交响乐《丝路追梦》《炎黄颂》,交响合唱《龙华英烈颂》,歌剧《贺绿汀》《汤显祖》《霓虹灯下的哨兵》,以及新时代版《长征组歌》。2019年演出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2020年完成“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系列音乐会;本次是马勒《第一交响曲》和《青年旅人之歌》。这次马勒音乐会熠熠生辉,群星璀璨,廖昌永院长将登台演唱声乐套曲《青年旅人之歌》,张国勇教授担任指挥,管弦系刘照陆主任和诸位优秀教师都在各声部担任首席,真正体现薪火相传,教学相长的上音育人传统。这场音乐会,也是管弦系乃至各教学单位近年来践行“创”“教”“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成果。
他强调,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教学标准与方案,综合配备师资力量、科研力量、艺术实践力量,传承发扬上音九十余年的优良传统: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推进“和毅庄诚”校训的落实,保持办学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取得显著的成效。学校把这一模式归纳为六个方面的坚持,第一是坚持德艺双馨标准;第二是坚持原创精品牵引;第三是坚持排演和教学的融合;第四是坚持创新舞台实践;第五是坚持整合学科联动;第六坚持反哺教学,形成闭环。
“马勒曾经讲过,他是未来的同时代人,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之声。今天,昼夜星驰,风云变幻,人类正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关键时刻不容执著彷徨,应当勇毅前行,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前行者、倡导者。”
廖昌永在本次纪念马勒音乐会中,担任声乐套曲《青年旅人之歌》的独唱表演者,今天,廖院也亲临发布会现场,向大家展示了音乐会的三大特色。
他说,2019年3月,我们与德国大熊音乐出版社正式缔结合作关系,在中国音乐创作国际出版与推广、人才培养、中德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高水平的合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亮点成果:杨立青教授的作品《荒漠暮色》和首位中国签约作曲家沈叶副教授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国际出版;我与哈特穆特·霍尔教授主编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16首》德文版正式于2021年10月在全球出版发行。
他指出,今年的音乐会,体现了三大“特色”:一是曲目设计特色,上半场艺术歌曲套曲《青年旅人之歌》与下半场《第一交响曲》(“巨人”),两部作品之间有着相互缠绕的乐思和千丝万缕的关系;二是乐谱版本特色,本次演出使用的大熊出版社于2019年300周年社庆推出的《马勒交响曲》“特别版”,这也是该版本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首次演出。三是艺术家阵容特色,本场演出阵容强大,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我本人担任独唱,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150人乐团阵容,在近期上音舞台艺术实践中也实属一大亮点。
“相信马勒的音乐必将长久地与‘人类命运’主题相伴,引领我们探寻美好的未来。同时,经过共同不懈的努力,来年的上音大熊一定会有更丰硕的收获。”
由于疫情原因,德国大熊音乐出版社社长尼克·普菲弗科恩先生无法出席发布会和本场音乐会,因此他发来视频,送上对音乐会的祝福。
将于22日纪念音乐会上演的马勒《第一交响曲》,作品规模和乐队编制宏大。在排练过程中,指挥与乐队付出巨大努力,张国勇教授由于今天在外地工作,也同样通过视频的方式发来致辞。
发布会现场还邀请到本次音乐会的三位制作人,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刘照陆,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处处长史明阳,上海音乐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贺绿汀高研院副秘书长韩斌,他们也分别发言,向参与这次发布会的师生以及媒体朋友们介绍音乐会的情况。
刘照陆:“致敬过去、现在与未来,纪念马勒音乐会是上音人对音乐的纯真追求。”
这一次的音乐会是上海音乐学院西洋管弦表演这一学科力量全方位体现。音乐会包含上音附中的师生,上音本科、硕博研究生,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再加上廖院登台亮相,所展示的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成果。本次我特别想向大家表示我的三个敬意,第一是致敬1937年,萧友梅校长主持成立国立音专(上音前身)第一支管弦乐队,十几人演奏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令人感动。第二致敬上海音乐学院,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学校近些年在教育教学、艺术实践、科研创作、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次演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成果的集中展示。最后憧憬一百年后的上音,我相信,上音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秀传统。
史明阳:“是多元的艺术实践,亦是跨国的文化交流。”
作为管理上音演出和艺术实践的负责人,我首先祝贺上音和德国大熊出版社于今年再度推出合作亮点,自2019年两所机构签约合作以来,我们双方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交流机制,双方共同搭建了一个在音乐界具有引领性的中德音乐文化艺术的综合平台,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和大熊出版社的最高艺术水准。上音与大熊出版社的这一合作,在未来将成为固定的年度舞台艺术合作机制,以双方约定的“年度音乐主题”开展艺术表演和创作。本次音乐会由上音表演学科带头人与相关专业骨干教师深度参与,阵容强大。这一定是一场激动人心的“马勒之夜”。未来,我们和大熊一定会继续探索音乐艺术表演的深度合作,未来可期。
韩斌:“唱片的出版将会竿头日进,打造上音专属品牌,我们义不容辞。”
这次我带来两张唱片,这两张唱片之间是一个质的飞跃。录制《英雄生涯》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上音歌剧院,只能用其他场地,但到了录制《长征组歌》时,上音歌剧院已经建成并运营,在这一流的歌剧院中,学生充满自豪感地演出了《长征组歌》。今年亦是如此,我们会把音乐留在这一载体之中。声音的记录从1870年代到今天,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所以艺术一定会与科技结合在一起。再看唱片,不难发现上面有一个小小的logo,这是全国音乐院校中,唯一一个拥有自己唱片品牌的高校,这个品牌就叫“上音”,我们为此感到自豪,我们可以将自己学校师生的声音,永远留在这样一个载体当中。
友情提示
请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观演
供稿:艺术处、管弦系、声乐歌剧系、国际交流处、党委宣传部
文案:林尹茜
图片:刘戈琳 周冠伶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赞与在看,两个都点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