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围绕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听取高层次人才代表的意见建议。
李强指出,人才是上海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资源和面向未来发展的源动力。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胸怀“国之大者”,下好人才这个“先手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思考谋划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上海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提供强大力量支撑。
座谈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叶海峰结合自身科研、在沪工作生活感受作了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院长叶海峰参会并发言
▲ 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叶海峰(前排右二)参加座谈会并作了发言
叶海峰会后表示:“李强书记在报告中对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集天下英才而用之有着非常高屋建瓴的设想,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李强书记对人才问题本质把握非常精准,站位非常高,视野非常宽广;他强调国际化导向,面向全球招人才、引人才。‘人才是关键的战略资源’‘对上海来说,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源’‘要充分激发人才汇聚的原动力’……我对上海的人才政策充满信心。”
谈到今后个人的研究,叶海峰打算在上海把医学合成生物学领域做强做大,尤其是在半导体合成生物学和智能细胞机器人领域做更好的工作,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他打算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上海本土孵化,创立医学合成生物学高科技公司,最终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人类。
在叶海峰看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上海的支持以及学校的培养和支持。“我非常感动,国家、上海乃至全社会对人才如此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在上海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科技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不负时代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上海做更大的贡献。”
华东师大在全国率先布局
合成生物学研究
叶海峰从事的医学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主要针对重大疾病,开发颠覆性诊治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作出“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学”的批示。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上海市科委制定了上海市合成生物学研究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积极响应、深入谋划,于2019年4月成立全国首个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由钱旭红校长担任中心主任,叶海峰研究员担任执行主任。率先成立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是华东师范大学进一步加强生物医学领域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9年4月华东师大成立全国首个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是在现代生物学和多学科(化学、数学、物理、工程学、信息学等)系统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正是催动原创突破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前沿代表,被称为继DNA双螺旋发现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所催生的基因组学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它不仅能为生命本质的揭示和生命过程基本规律的探索提供新思路、新策略、新手段,也将有可能革新生物技术,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变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世界强国科技战略的必争之地。
华东师范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主要聚焦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和医学合成生物学方向,与上海乃至全国高校研究院所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相比有着显著特色。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在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具有非常好的综合优势,部分研究方向跻身世界前沿。
几年来,中心快速发展,在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体现了上海市和高校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个目标的决心和魄力。
成果频出 当天还发了子刊
2018年,叶海峰团队获得了上海市科委700多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在这一经费的支持下,团队上个月成功研发出世界领先水平的光遗传学技术,只需光照1分钟,即可调控胰岛素基因高效表达,实现光照降血糖治疗糖尿病。
这些科研成果突破得益于国家科技创新强国战略、上海市打造国际化人才发展新高地的各种利好政策。
▲
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叶海峰研究团队的成果
▲叶海峰研究团队合影
近日, 叶海峰团队研究开发了一个模块小、灵敏度高、可逆性良好的光遗传学工具,为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尤其是精准可控的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型控制系统。“LED发出的730nm的远红光可激活系统进行基因的编辑工作。”叶海峰表示,有光的地方基因的“编辑”、“剪切”才会发生,可以理解为“指哪打哪”。
而就在11月16日当天,叶海峰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刘涛团队的科研成果发布在国际刊物《自然·化学生物学》上,他们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细胞,让“吃块饼干,治糖尿病”变得可能。在他们的研究中,植入这种工程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只要吃下特定的氨基酸饼干,就能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降糖。
华东师大 叶海峰
叶海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任教育部科技委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2007–2013 年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被授予 ETH Zurich 最高荣誉奖章。
主要从事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细胞药物设计构建、光遗传学工具开发、精准可控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工程菌设计改造等。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 Science、Sci Transl Med、Sci Adv、Nat Biotech、Nat Biomed Eng、Nat Chem Bio、Nat Commu、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期刊。申请发明专利 12 项,授权4项。目前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来源 | 生命科学学院
部分新闻素材| 上海发布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