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聚力办实事 卓越发展开新局
——华东师范大学发挥“头雁效应”
推动重点实事落地见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华东师范大学立足教育系统鲜明特点,结合“双一流”建设高校办学治校实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发挥校领导班子成员“头雁效应”,分别牵头挂帅“我为师生办实事”重点发展项目和民生项目,拉单列表“台账式”推进落实,“四度”聚力推动服务师生效能提升,广泛凝聚推动学校事业卓越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强大动力。
着眼重点群体,制度强基固本“有力度”
学校牢牢把握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生命线”,着眼教师队伍、党员干部、二级单位领导干部等重点群体,以制度建设为重要牵引,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素质能力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一是建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在工作机制上,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二级党组织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相继推动《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华东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议事规则》等文件落地,制度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在责任主体上,院系级党组织均制定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并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明确分工职责。营造浓厚育德氛围,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面貌,“上海市育才奖”、“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等师德典型竞相涌现。
二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华东师范大学党支部工作细则(试行)》,为党员干部提升“政治三力”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实施办法》,坚持选拔和培育双线推进,通过开设“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训班、书记沙龙,有力提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设上海市首批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示范性党建服务中心,加强党的阵地体系构建,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三是健全干部廉政谈话制度。进一步完善校纪委谈心谈话制度,常态化开展与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和办学骨干谈心谈话。今年以来与院系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和办学骨干进行个别谈心谈话60余人次、集体谈话50多场,初步形成学校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工作机制,完善了纪委书记同下一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机制,健全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夯实“五个一”工作落实,推动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有效度”
立足建党百年和建校70周年的历史发展新起点,为更好践行“建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学校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革新与模式创新,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一是大力推进“卓越育人”工程。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开启全校范围的卓越育人大调研。在本科生层面完善形成“培根——筑基——融通”三段式培养模式,已形成40份卓越育人思考、77份卓越育人工作方案、70份培养方案修订报告、292门打样课程大纲和2588份课程**方案;在研究生层面探索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前沿导向的专业教育、研究导向的教师教育、智能导向的英才教育的育人体系,已形成研究生培养方案177个、卓越课程打样清单119门。
二是扎实推动“高质量选调生就业”引导项目。以生涯发展为导向,贯穿学生培养和就业服务的系统性育人工作。项目通过三大举措,逐步凝聚工作合力,引导和支持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形成了关注、向往和参与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122位2021届毕业生被录取为选调生,较去年同期增幅达38.64%。
三是有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建设项目。抓住思政课“关键课程”育人主渠道,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有效缓解思政课教学“大班额”问题,在大部分班级实行中班教学。持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自2021年起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申报“党务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揭牌成立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聚焦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发挥,从百年党史和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丰富育人资源,联合校外红色场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共建“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持续放大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大中小学跨学段协同联动育人效应。
聚焦民生改善,提升师生幸福感“有温度”
学校着力践行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幸福之花”发展战略,以解决师生员工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全校师生幸福感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持续推出一系列走心又暖心的民生改善举措。
一是持续做好教职工子女入学协调工作。进一步优化帮助教职工子女入学机制,2021年协调多所附属学校、幼儿园服务教职工入学(入园)工作,最大化地利用好学校资源,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了广大教职工正常合理的子女入学需求。
二是切实提升校园及周边环境整体品质。在建校70周年之际推出一系列惠民便民工程。改善校园环境及周边出行安全;完成闵行校区师生餐厅整体修缮工程;将大学生活动中心闲置露台打造成“幸福研习空间”;在两校区启用全新的导向牌、楼宇牌、警示牌、提示牌等。在为师生校友、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整体品质,深化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
激发创新动力,服务国家战略“有高度”
面向“十四五”开局起步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学校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需求,遵循“强基础、求突破、建高峰、重服务”的科技工作理念,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激发科研创新动力,不断推动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追求学术卓越,为参与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实现科技强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举办“智能教育开放周”。以“教育创造未来 智能伴随成长”为主题举办“智能教育开放周”系列活动,面向社会提供7场公益咨询服务,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吸引了1600余家庭、近4000多名体验者参与,展示了智能教育领域的集成性研究成果及其在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国家教育发展。
二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研究布局。制订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方案,筹建碳中和研究院,推动学校在碳中和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在碳物质资源利用的碳化学键演变规律等方向形成突破,与上海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成立“特大城市群自然固碳研究中心”,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绿色低碳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
三是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库与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发起成立“全国教育数字化改革学校联盟”,联合数字化原生的互联网企业、一线教育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协同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实践、管理和研究。持续推进华东师大与国内头部科技企业在数据库系统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四是继续扎实推进“教育筑梦计划”。全校67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助力70个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艰苦边远地区、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校友梦想,发挥教育学科专长和特色学科优势,为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重要贡献。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文|董盈盈 王佳宁 成一川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