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路: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第一讲:189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信仰之路: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第一讲:189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上海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整整100年了。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讲,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而这条伟大道路的光荣起点正是上海。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党中央在上海最机密的机关在哪?”“解放军睡马路的幕后故事是什么?”“巴金和电影《英雄儿女》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100个发生在上海的党史故事,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以IP思维策划打造100讲系列,串起了地方志沪语系列音频“建党100年‘四史’100讲”,鲜明的沪语特色,并选取海派味道浓郁的人、事、物,该系列充分发挥了地方志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而根据音频整理的新书《信仰之路:建党100年“四史”100讲》已经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希望利用引人入胜的多媒体讲故事方式助力“四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使全校师生深入了解上海党史小故事,故向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申请授权,开设新的普通话朗读栏目:《信仰之路: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本栏目由记者团媒体中心牵头制作,天华学院爱好朗读的师生倾情加盟,是天华学院传播红色文化上作出的全新探索和尝试。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对于中国人来说,马克思是最熟悉、最亲切的“陌生人”。他的共产主义学说、著作深深打动了中国人,至今仍旧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列强将侵略的炮口对准了中国。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大片领土被分割出去,使中国彻底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于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另外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有主张“开眼看世界”的魏源、林则徐等。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做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历史的接力棒又传给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希望用暴力来推翻现有的制度,建立一个共和国。就在1911年,武汉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使辛亥革命最终没有完成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封面图

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广学会(英国伦教布道会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的传教士韦廉臣于1887年创办的《万国公报》。“马客偲”和“恩格思”就是迄今所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早译名。该报还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部分思想观点。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插画

1899年2月至5月,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连载由李提摩太翻译、蔡尔康撰文的英国颉德(今译基德)所著《社会演化》前三章(出版单行本时书名译为《大同学》),其中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译文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就是在我国对《共产党宣言》的最早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文,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也做了简要介绍。1903年3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赵必振翻译的日本人福井准造著作《近世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本较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译著,书中称马克思为“一代之伟人”。1908年1月《天义报》最早刊发了上海译者民鸣根据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文译本。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受十月革命影响,大批爱国知识青年热情高涨,纷纷奔赴国外,尤其是去往日本追求新思想,寻找救国出路。在十月革命后,留日学生中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出现了一个新高潮。十月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地是日本,主体是留日学生,一度保持着主要传播途径的地位。当时传播者以李大钊、李达、李汉俊等人为主要代表,简称“三李”。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李达1918年至1920年留学日本,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并寄回国内出版。这三本著作基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李汉俊1904年至1918年留学日本。他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他回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推进建党工作。他侧重传播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出如果没有经济学说参与,就只能得出空洞的观念,而且不能了解现在的社会,尤其不能了解将来世界的组织。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三李”之中,李大钊地位最为突出。因为李大钊不仅在中国最早讴歌了十月革命,客观介绍了苏俄新政权,而且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在中国最早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所有这些,不仅表明李大钊已经完成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全面系统的传播阶段,超越了此前任何政治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水平。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三李”不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随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审核部门 | 宣传部

文字撰写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校大学生记者团

图片来源 | 网络

版面设计 | 校大学生记者团 杨晓燕

更多精彩

东瞧西望(45)| 怎么会叫成了“奥密克戎”?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牛!这项教学案例展演,共五个特等奖,天华独占两席!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活力满满!教职工社团评选结果新鲜出炉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信仰之路: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第一讲:189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