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复旦的土地,仰望百年的星空,一群群优秀的复旦人用努力与坚持书写自己的求学岁月,在人生行囊中装满收获与成长。他们或勇攀学术高峰,或追寻多彩梦想,或以志愿之举践行爱与奉献,或以家国情怀彰显青年担当……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样一群优秀的复旦本科生,他们矢志科研,追寻热爱;他们修身强学,弘毅致远;他们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上,探索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谢文轩
物理学系
高中毕业于赣州中学
在物理系学习时,谢文轩常常用费曼的一句话:“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来鞭策自己。
每年物理人节,物理系都会开展课题组介绍活动,谢文轩通过这个活动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选择了其中几个最感兴趣的课题组进行轮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最终,在大三入选物理系“拔尖计划”后,他选择物理系张远波老师作为“拔尖计划”的导师进行科研实践。在导师和师兄的帮助下,他为课题组设计了一套用于构建样品测量电路的仪器。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与导师和师兄有过不少讨论,他们的经验和指导给了他很大启发,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困难。在参与这个项目时,谢文轩真切地看到了在科学研究中,一个朦胧的想法是如何变得具体、清晰,直到最后落地实现的。这种经历对他而言十分宝贵。
关于未来,他想起复旦录取通知书上的那句话:“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出一万个美丽的未来”,谢文轩会继续珍惜本科阶段最后的学习时光,多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为未来从事物理科研做好充分准备,以求在物理世界探索出更多的可能。
庄 麦
历史学系
高中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
今年,庄麦第二次获评国家奖学金。也是这一年,庄麦入选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卓越博士计划,即将成为一名中国古代史方向的直博生。
庄麦对学术一直怀有热爱。在大一入学后,她很快就体悟到“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并非是对历史学的道路”,并开始接受系统的史学训练,培养专业史学素养。同时,庄麦还参加到了任重书院的经典研读班,跟随仇鹿鸣老师阅读《三国志》。老师对史料的感知把握,给庄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麦由此将一天一卷《三国志》作为了自己阅读的额外指标。大一结束的时候,读完了《三国志》,庄麦又改读《史记》与《左传》。这些都是过去学人入手史学的经典典籍,庄麦也认为这是让自己走近这门厚重的学问的必经之路。史学名家邓广铭先生曾有经典的“史学研究的四把钥匙”的论述,“四把钥匙”中的其中一把是目录之学,因此,庄麦在二年级上学期又选修了由中文系开设的文献学基础课程。除了实际修读的课程,庄麦还在中文系旁听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语>精读》等课程,来丰富必要的文史素养。
接下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道路即将开始,庄麦已经做好了准备。她正在将自己从一个知识的摄入者逐渐转为知识生产者的角色,以期成为一个够格的学人。
吴汉杰
药学院
高中毕业于福州第一中学
在加成、取代、重排、成环的变化里,一个个元素创造出了五彩缤纷的万物。药物、材料、食品,生命中何处无化学?从高中开始,吴汉杰就迷上了有机化学。
大一,当他看到希德书院的“启明星科创计划”时,他马上就报了名,最后有幸入选了魏大程老师的《基于石墨烯晶体管的癌症标志物传感器件》项目组。也正是在大一,他第一次真正见识到了科研人的工作日常。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各种高级的设备仪器、严格无菌的细胞房、认真细致地在养细胞的师姐……对科研充满着好奇与渴望的他,在这里感受到了科研的温度和力量。大二,他了解到了复旦大学FDUROP项目,在周璐老师和师兄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他完成了课题的设计,并撰写了开题报告。两周之后,他收到了FDUROP传来的“立项通过”通知。旅途不断前行,积累永不停歇,他知道,厚积才能薄发。旅途将向何方?他坚定地说:想做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这很难,真的很难,这是科学,也是艺术。他想探索出更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合成复杂而美丽的天然产物,为创造更缤纷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块拼图。
他会带着收获和勇气,不断前进,像无数正在拼搏的科研工作者一样,追逐梦想,只求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改变。
刘俊含
材料科学系
高中毕业于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
“修身强学,弘毅致远”。八年前,刘俊含第一次听见这八个字。八年之间,这八个字给予他无穷的动力。八年后,这八个字成为他当下的真实写照。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真正的成就不依靠一蹴而就,而是踏踏实实的积累。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把每一件事当作最重要的事,这样的工作学习态度是刘俊含最欣赏的方式。学习就要专心致志,屏蔽外界的干扰。2021年2月,刘俊含加入复旦大学纳米与薄膜实验室,于3月份独自承担“纳米金属颗粒辅助干法释放微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曦源项目。9月底,他已完成已完成前半段的实验工作,顺利通过中期答辩。这个过程中,刘俊含尝到了科研实验的艰难与快乐,同时也更明晰了自己将来的选择方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是一路上师长们对他的谆谆教诲。在学习生活中谦虚好问,戒骄戒躁,磨砺心智,也逐渐内化为刘俊含对自己的要求。
刘俊含认为,人生在世,需要改变某些事物,需要为后世留下些什么。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不能仅局限在当下,若是有人受益于他所创造的价值,那就不枉走过这一生。
罗秋阳
基础医学院
高中毕业于重庆市南开中学
罗秋阳在高一时参加了生物学竞赛,自那时起,他就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他对人体生理和解剖中呈现出的机器般的精密机制感到叹为观止,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的心中萌生了从医的想法。
医学课程不同与其他课程,它需要大量的记忆量,但一味的死记硬背只能事倍功半。发现这一点后,他在每门课程的课前,都会先尝试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这门课,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精炼的网课供自己参考。在平时的学习中,他认为制作思维导图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总结知识点的方法。对于一些对形态学要求较高的课程,例如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不仅要绘制思维导图,还需要自己动手绘图,把一些重要的结构绘制出来。例如,他利用电子设备的绘图软件,详细而细致地绘制出了颅骨学习中的骨性标志模式图。这样的过程,不仅增加了罗秋阳在学习中的乐趣,还在绘图的过程中帮他深化了对形态的记忆。他明白,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基础和临床的结合是重点,从一开始就培养这样的思维,对他今后从事临床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步入大三,罗秋阳面对着更大的学习压力,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进一步思考。现在,他正在期待着能够走进临床前线的那一刻,让书本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有温度的诊疗。
刘 铮
基础医学院
高中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科研科创已经成为刘铮的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仰望星空,她志存高远,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她不畏失败,砥砺前行。
初尝科研,每步都走得很艰难,但刘铮没有浅尝辄止、轻易放弃,而是越挫越勇,积极调整,尝试融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努力跟上团队的节奏,提升自己作为科研新人的基本素养。他正在朝着“文武双全”的目标挺进:文能写文章解数据,武能做实验造模型。从最初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到积极推进课题的实验,从艰难产出一份科创项目申请书,到撰写SCI论文,每一步她都力求做到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刘铮还记得第一次撰写“卿枫学者”申请书时的局促和初稿交给老师时的忐忑不安。交过去的初稿被老师批改得“满篇挂彩”,她耐心修改多次,才让这份申请书满足基本要求。而现在的她,已经可以较为流畅地写出英文论文,娴熟地把握行文的逻辑和要点。目前,她已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正在开展的课题也在顺利推进。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是刘铮一直追求的人生态度。从不去刻意标榜自己,她目标远大,专注提升自我,脚踏实地,努力求索。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中,她将继续砥砺前行。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治学之路漫漫,热爱可抵岁月;
科研之路崎岖,坚守可攻险阻。
祝复旦学子在今后的学术科研之路上继续
脚踏中华大地,勇攀学术之峰!
接下来
我们还将继续聚焦更多优秀的复旦学子
感受榜样力量,一同进步成长!
”
文案丨彭若枫
制图丨李永智
排版丨李永智
编辑丨宋喜康
审核丨曹梦婷
图文转自【复旦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