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学第四届创新创业大会科普专场共收到75项投稿作品。经16位校外评审评选,最终22项作品脱颖而出,分获科普金星奖(1项)、银星奖(2项)、铜星奖(3项),优秀作品奖(16项)。
获奖名单每周三在“上科大科技发展”公众号陆续揭晓!获奖作品将在12月24日下午的双创大会嘉年华进行颁奖,所有75项参赛科普作品也将加入嘉年华现场“最具人气项目奖”的比拼。
银星奖
本期为大家继续揭晓——科普银星奖2项,分别是:
做完X片或CT发现怀孕了,孩子还能要吗?
作者:袁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射科)
射击运动员从来都不看靶?
作者:李淼、袁一睿(信息学院)
本期推介
在12月下旬的双创大会嘉年华现场,所有75项科普作品也将加入“最具人气项目奖”的评选,欢迎大家前来为你喜欢的作品投票!
本期为大家推介25项作品(按报名顺序),共有3项优秀作品在其中,等你来发现 ↓
01
伊曲茶碱的成药之路
作者:张金凤(生命学院&iHuman所)
简介:从日常的咖啡和茶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受体配体作用机制,讲述腺苷A2A受体(一种Class A GPCR蛋白)拮抗剂---伊曲茶碱的曲折成药历程。
02
青蒿素的一生
——从植物到药物的复杂途径
作者:郑霄(物质学院)
简介:1971年,屠呦呦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成功在黄花蒿中提取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并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全世界每年几亿人感染疟疾,而靠提取来获得植物药物的方法十分低效。科学家们又通过什么手段实现青蒿素的大量生产呢?本文以青蒿素的发展为例,介绍了植物药物从发现到制备成药的复杂过程。
03
全球营养不良的转变、危害及解决方案
作者:郑霄(物质学院)
简介:在中国,营养不良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的词汇,即使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在各地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仍可以在指定的地点平价购买新鲜的蔬菜和食品。但是,营养不良并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如今全球仍有数亿人口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实际上它只是换了一种身份伴随在我们身边。
04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培养
作者:郑霄(物质学院)
简介:上到医疗中的天然药物、抗体疫苗、环境治理,下到生活中的酒、醋、酱油,微生物无处不在并且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微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如何在数以千万计的微生物中找到需要的微生物呢?人类又是如何培养微生物,使微生物的数量增多以满足我们的需求的呢?这就涉及微生物实验的一项基本技术:微生物的培养。
05
治理环境的微生物军团
作者:郑霄(物质学院)
简介:塑料也许是最令人纠结的发明之一。这些轻便、结实、造价低廉的东西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制造了几乎同样大的麻烦。人们以一种侥幸的心理将这些塑料垃圾抛弃在海洋中、埋藏在土里,希望有生之年这些垃圾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低估了塑料的“能力”。根据我们的了解,一般塑料要经过数百年才能降解,更危险的是,塑料会分化成微塑料,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类的体内。究竟用什么手段可以让这些“顽固分子”不留残余地被消灭?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微生物。
06
微生物的设计与改造
作者:郑霄(物质学院)
简介:有一所工厂,它具有全自动、 24 小时持续工作、占地面积极小的特点,且每隔 20 分钟左右就可以复制出一个相同的工厂。这所工厂可以帮助人类生产天然药物、工业原料、生物燃料 等物资,人类只需要提供最为基本的营养物质。这所工厂就是微生物细胞工厂。那么,这种工厂又是如何构建的呢?看完本文你就会得到答案~
07
电动汽车,真就谁都能造?
作者:韦峥祺、陆以清、束冬冬、周明德、梁家伟、王良(信息学院)
简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相关科研和商用技术的科普视频
08
昆虫细胞转染实验
作者:刘俊林、陈娜(iHuman所)
简介:细胞转染是指将外源分子如DNA、RNA等导入真核细胞的技术,昆虫细胞转染实验是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将外源DNA转染进入昆虫细胞,从而实现目的蛋白的表达。本科普视频通过直观明了的实操形式为大家展示昆虫细胞转染实验的整个流程!
09
2060碳中和,生存危机与能源迭代
作者:姜显园(物质学院)
简介:本人博士期间有幸上了《能源科学与技术导论》课,受此启发,并结合2060碳中和目标,强调化石能源的持续使用会导致生存危机,清洁能源的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
10
SIAIS Scientific Illustrations
(免化所科学插画)
作者:Julie Liu(免化所)
简介:这些科学插画描绘了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SIAIS)和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这一系列插画是为海报以及学术杂志封面而创作的作品,由上海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和科学插画师刘卓佳(Julie Liu)合作完成。插图的主题包括抗新型冠状病毒候选药物及其靶蛋白、抗结核药物、含硒DNA编码化合物库、基于激光加速器的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等。其中,为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作的封面图片于2021年7月22日被选为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封面。
11
认识甲基化时钟,教你如何优雅的老去
作者:胡甘露(免化所)
简介:在生活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70岁,有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有人已经躺在轮椅上等待生命的倒计时。如果身份证上记载的年龄没办法准确反映人的衰老程度,用什么样的指标才能预测一个人的生物学年龄和预期寿命呢?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时钟作为精准预测人类寿命的工具,它的产生机制和在抗衰疗法中的参考作用。
12
集天时地利人和 —— 研究病原体
作者:免疫化学研究所
简介:上海科技大学拥有一支专注于病原体靶点结构研究的专业团队,团队利用学校优势平台,成功破解一系列关键药靶结构,助力抗感染新药研发,为新冠战疫和结核病防治贡献出力量。对此,团队成员进行了相关介绍和科普分享。
13
代餐安全减肥
作者:范中博、蒋龙权(iHuman所)
简介: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市场上现在流行起了代餐热。本作品介绍了代餐的由来、原理、成分,以及市场上部分代餐相关参数,并给出了代餐的使用建议。
14
胡说物理 磁01
作者:彭泽州(创艺学院CASE实验室)
简介:用风趣幽默的话语配合手写对磁进行了基本讲解。
15
什么是CRISPR-Cas系统
作者:丁诚峰、曾万新(生命学院)
简介:通过视频讲解的手段,从CRISPR系统的发现历史,作用机制,基因编辑领域的应用以及这一系统的发展来对其进行较为简明的介绍,以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CRISPR-Cas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用好这一把基因工程的剪刀。
16
流动的世界
作者:张韧(物质学院)
简介:介绍分析力学,从相空间的观点看运动,并介绍时间之箭问题的一个回答视角。
17
为了载人航天,脆弱的神经系统付出了什么?
作者:栾童舒、王彤(生命学院)
简介:近日,神州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更进一步。在“上天”的过程中,巨大的加速度带来的超重挑战着航天员的意志,对他们的身体,以及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本文从航空航天视角出发,简要分析了超重对于神经系统的影响,希望使读者更了解航天事业,也能够对神经系统的脆弱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18
治疗癌症的方式有哪些呢?
作者:王光帅(生命学院)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在2018年,185个国家和地区的36种癌症类型中,有180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960万的死亡病例。癌症已经是我们现在非常关心的健康问题之一,那么现在有哪些方式来治疗癌症呢?他们的作用方式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优劣呢?
19
偷情的艺术——墨鱼的骗技
作者:缪远翔(生命学院)、黄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叶沛沅(上海海洋大学)
简介:偷情,在人类社会中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做出这种事情的人不仅会被人痛斥道德败坏,很多时候也免不了挨一顿打,甚至被做成法制节目让观众思考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然而这种事情不仅在人类中时有发生,在动物界里也是屡见不鲜。比如海洋中平平无奇的TA,就在这方面有着不一般的技巧...
20
微观社会——细菌之间的交流
作者:缪远翔(生命学院)、黄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叶沛沅(上海海洋大学)
简介:在人类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和周围人产生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千差万别,没有一个人是完 全独立的个体。但“交流”并不是人类专属的名词,在很多动物群体中也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交流过程。如果把目光再往小处看呢?细菌之间有交流吗?
21
实验室初体验
作者:段文文(iHuman所)
简介:以视频的形式,通过对朗朗上口的音乐的改编,向大家宣传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初次准备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对安全性提高警惕。
22
扇贝之道
作者:缪远翔(生命学院)、黄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叶沛沅(上海海洋大学)
简介:扇贝作为餐桌上最常见的海洋美食之一,以其鲜甜的口感和低廉的价格广受食客们的青睐。只要是扇贝足够新鲜,哪怕只是简单的清蒸或者水煮,只用放上一两片生姜,就足以做出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美味。
然而,作为一种海洋生物,扇贝的本事可远远不止“好吃”而已...
23
近视到底怎么防? ——要永远相信光!
作者:缪远翔(生命学院)、黄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叶沛沅(上海海洋大学)
简介:要说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有一项肯定躲不开,那就是孩子的视力。然而真正影响视力的不一定是电子屏幕,可能仅仅是少了TA!
24
奥运会中“扑朔迷离”的性别问题
作者:缪远翔(生命学院)、黄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叶沛沅(上海海洋大学)
简介:通过变性手术从男性变为女性的新西兰举重选手劳蕾尔·哈伯德 (Laurel Hubbard)于2021年8月2日代表新西兰参加女子87公斤以 上级举重项目的角逐。这也是奥运史上首次出现变性运动员。哈伯德的参赛是否会影响比赛公平?性别问题对奥运会的影响如何?奥委会对性别又有何规定?
25
光与波
作者:石金泽(物质学院)
简介:机械波、光波、概率波……这些不同波动方程的解,是物理规律的客观表现。不同模式的波有着丰富多样的图案,物理、数学和艺术因此得到了勾连。通过视频、动画和配乐,我们将无处不在的波,制成了属于物理的混剪。
优秀作品奖
在本期推介的25项作品中,有以下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电动汽车,真就谁都能造?
作者:韦峥祺、陆以清、束冬冬、周明德、梁家伟、王良(信息学院)
治疗癌症的方式有哪些呢?
作者:王光帅(生命学院)
光与波
作者:石金泽(物质学院)
奖项设置有限,没有入围奖项的作品同样精彩,欢迎前来12月24日下午的双创大会嘉年华现场欣赏完整作品,为你喜爱的作品投票!
下期将揭晓最终结果!科普金星奖花落谁家?
最后一批25项作品中还有哪些拿到了优秀作品奖?(16-5-3=)
欢迎继续关注!
上期链接:
重磅揭晓 | 双创大会科普专场铜星奖及部分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