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故事
- 你是最美身边人 -
系列报道三
“老吴,我退学了,手续已经办完了”2015级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曾均,拨开围在吴炳晖老师身边的一群学生,径直走到她身边,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原来这位曾同学是因为上了吴老师的机械制图课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制图,但他所学的自动化专业与制图关联不大,所以他决定退学,再重新参加一次高考,选择和制图最为紧密的专业。这位再战高考的同学最终如愿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的飞行机械设计专业,他在给吴老师的报喜电话中说:“老吴,我终于可以天天和制图打交道了!”
师友相从气义同,亦师亦友亦“老吴”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良师益友,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有这样一个认知:“大学和高中是不一样的,大学老师只会在上课时见到,一切学习靠自觉,老师不会一直盯。”但是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一进校,就会认识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即学生们口中的“老吴”——吴炳晖老师,其实“老吴”仅仅是她众多绰号中的一个,“吴妈、吴爸、炳晖姐……”这些都是指学生们口中的吴炳晖老师。在她的课上,学生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学习机械制图,必须要认真、细心,我布置的作业必须要按时完成,不认真的我挨个找你!”按吴老师的话说,“课堂必须有规矩,无规矩,不方圆。”正因如此,“严老吴”的“名声”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学生都很怕见她。
吴老师与学生们合影
但用不了多久,又会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很多学生,从刚上大一时的害怕见老吴,会转变为到大二爱“跟”着老吴,大三、大四爱“黏”着老吴。有一位经常被老吴“揪”到办公室写作业的陈同学说:被“揪”得时间长了,反而喜欢来老吴办公室写作业了。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吴老师会和他们“单线”联系,建立专门微信群——“四个小坏蛋和一个老妈子”进行管理,每天要抓他们的出勤、作业、答疑、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
吴老师在办公室为同学们讲解习题
在能机楼A222吴老师的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她耐心地给一拨拨同学们或在一遍遍地讲解习题、批改作业,或在认真地聆听这些初入大学的“孩子们”的困扰和心事,或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开解着那些失恋的、不爱上课、或和家长没法沟通的学生们。对一些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她会尽自己的关系,帮他们找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机会。“我帮他们找一些如乐高编程,三维建模或制图员这样的兼职,这样既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又能巩固专业知识。”
“我觉得她既像严父,又像慈母。大学四年,没有她的帮助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我。”
——吴老师的学生 万庆
随着“严老吴”事迹的不断增多,很多学生都开始这样“宣称”:“我不爱机械制图,但我爱老吴”。
但使众生皆得所,不辞羸病半染霜
熟悉吴老师的人,都知道她身体并不好,经常跑医院、化验、吃药、理疗,但老吴却很乐观。用她的话说,“我现在全身上下就剩一张‘嘴’是好的了,但只要一上讲台,见到学生,劲就来了”。不需要坐班的她,经常是上午从医院出来,下午就来到学校,不是在讲台上,就是在办公室备课、答疑,或是在工程训练中心指导学生们搞创新、搞发明、备比赛。
在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里有一间屋子,那是她为学生争取来的一个实践场地,吴老师会自筹经费给学生买一些小设备,供他们拆画图、在线设计用。同时,她会为学生开创一些横向项目,来增强他们设计、加工、调试等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能力,她在平时的管理中引入竞争和梯度机制: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实施“大鱼管小鱼,小鱼管虾米”方法,让各组别之间开展创新竞赛,她做“大管家”,对小组实施指导和监督,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在竞争中学会了自我管理。
对一些有兴趣参加各类竞赛的同学,她用不断增加答疑时间的方法来加强辅导。
为了让学生得到成长,一直以来,吴老师始终致力于过程化教学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并在过程化教学中强化结构型设计的训练。在她的指导下,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极大激活,为参加更高级别赛事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一年,吴老师去北京开会,碰到了已经在华北电力大学上研究生的学生尤天伢,他自豪的对吴老师说“老吴,我敢保证我的画图是我同届新生里最强的,这真是益于上学那时您辅导我参加过那么多制图方面的比赛。”
“
无论参加什么大赛,都是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平时创新意识的积累。
”吴老师也会经常带学生外出开会,以此来开他们的眼界和视域。“我希望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技能和能力。”有时跟一些企业合作时,第一次谈合同,吴老师都会专门让学生代表她去谈判。“真别说,他们谈的还是很不错的。”吴老师认为,对学生来说,要想挖掘他们的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敢于放手。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自己在上面表演和展示。”
四度春风化绸缪,粉笔无言写春秋
很多人都认为,大学老师最舒坦,有寒暑假。但这些假期对吴炳晖老师来说,则意味着要顶着上海接近40度的高温,要冒着临港刺骨的寒气,到学校继续为那些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们做指导,继续为新的教学计划伏案备筹,一切付出的背后,都是吴老师一颗希望学生更优更强更好的师心。
在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每个学期举行的“优良学风先进个人”答辩会上,当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打开他们的答辩PPT,很多人的获奖经历里都赫赫写着“成图技术大赛个人、团体一等奖”、“高教杯制图大赛个人、团体一等奖……”,在这些奖项的背后,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用心守护着每一个学生的科创梦想的“老吴”。
吴老师带队参加比赛
对于吴老师这样已经教了20多年书的“老”教师来说,上课对她来说是驾轻就熟了。很多人也许会认为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可以不用备课了,对此吴老师很严肃地说:“这是原则,只要上讲台,课是必须备的,但我备的不仅是课,更‘备’的是学生。”带的班级不同,针对的学生自然不同,即使带同样的班,每个学生也不尽相同。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要备不同的授课方式,如给机电专业学生和机械专业学生上课,就会有极大不同,两个专业侧重点不同,学科基础也不同,给机电学生上课,就需要多备些例子型的课程,这样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制图。”
这就是为教学、为学生殚精竭虑的吴炳晖老师,这就是连续多年获得学院“最美教师”称号的吴炳晖老师,这就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严老吴”。
出品 | 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字 | 樊丽达
图片 | 吴炳晖
编辑 | 王盈瑞樊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