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创新和语言
--- 外语与汉字,思维与表达
信息交流:从语言到文字
动物用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唯独人类发展了语言、产生了思维能力。当今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以欧亚语系占压倒优势,但是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却是汉语。
世界通用语和汉字文化圈
通用语是主流文化的载体,二战后英语演变为当前的世界通用语。汉语曾是东亚的通用语,方块字是连结众多种族和各地方言的纽带,汉文化是和欧洲、而不是某国相对应的文化融合体。
语言障碍及其克服途径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之间的鸿沟,使得中文翻译西方文字格外困难。废除汉字的呼声曾几度高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汉字的使用开拓了新的前景。语言的地位随政治、经济而演变,汉字的前途将取决于在华夏振兴的前景。
智力产品交换与语言表达
与物质生产不同,智力产品交换的效率极低,因此语言的选择、表达的方式特别重要。比如套话盛行是科学创新的障碍;而科技用英语、文化用汉语的“印度化”,将是腰斩汉文化创新能力的大敌。
提高汉语“币值”、发展双语能力、
文化多样性是学术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学术界应当发扬双语教育的潜在优势,构建汉语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以当代科学丰富华夏文化,为振兴华夏的软实力而奋斗。
△
参考文献:
汪品先,2015. 汉语被挤出科学, 还是科学融入汉语? 载2015.2.27.文汇报
汪品先,2014.如何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载2014.10.15.文汇报
院士论坛已经开展了第五讲
在校园里持续引发了大讨论,
再来听听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吧~
学生感想
车辆工程胡文斐:“钱院士先以“改变思维”为题与我们展开讨论,思维向来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但却恰恰是问题最为关键的本质。钱院士对思维一词的多元理解着实让我十分佩服。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钱院士对“量子力学”的阐述。
如钱院士所言,西方的思维并不是一直都在自由活跃的状态下的,他们也曾饱受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所束缚之苦。先锋人物也收到过保守派的诘难。能及时转变思维者,如美日,便成功赶上新一波的时代浪潮,助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较落后者,如英法,日后在科学领域上就不免处于被动层面,这一实例的确很能说明问题。但是钱院士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量子力学的关系,让我不免产生了些许的疑惑,的确,中国古代先贤是在思想上与量子力学这一前沿科学的思维有着共通之处,但是,就我看来,先贤的思维是其对自身世界的模糊认知,固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是需要实验的验证,思维的不断碰撞、讨论的,它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学科,需要我们由先前的思维发散开来,得到一种对世界 的新的认知,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固然可以是量子力学思维的来源,但是过于依仗传统,反而会限制新的思维的开拓,我们要有所借鉴,更要有所创新和发展。”
工科试验班(交通运输类)施彦鋆:“首先感谢钱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意义深刻的课。这节课,使我更加充分认识到了思考与思维的本质。
回想当下自我的思维状态,大多是情况下都是用看和听去替代了思考的过程。而没有思考,何来思维,没有思维,何来个人的独立精神与意志。
个人粗浅地认为,钱教授所举一系列的开拓思维的例子,即是引导我们多去思考,这和汪教授的对于本门课的阐述是一脉相承的。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往往能打开通向新世界的大门。就如量子思维对牛顿思维的突破,中医西医的相互碰撞,学科的在不断地交叉与分解,这都是前人不断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前任的开拓思维已成为我们的现实。
思考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对个人来说,他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可能不如他本行来的出彩,但是假如依然有一种较高水准,那么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体会。
作为一个学生,就如汪教授所说“唯唯诺诺跟在别人后面,这不是中国的方向”,深思熟虑敢于质疑与思考,这才是我们的使命。”
课堂交流
关于本讲内容若有想和汪老师交流的问题,可以邮件形式提问,截止到讲课结束前的提问,都有机会得到汪老师在讲座现场的回应。邮箱地址:scoclc@163.com (选课同学在提问时写明“学号”和“姓名”信息,有机会获得期末成绩里的鼓励加分)
欢迎同学们前来听讲
时间:5月16日下周二18:30—21:10
地点:逸夫楼一楼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