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30多所高校,其中,有好几所享有盛名。如果要我选一所最喜欢的,答案……是同济。我喜欢同济的范儿。
高校的校风文化是一种似有若无的微妙东西,尤其是在大学扩招、办学规模都趋向于巨无霸、专业都是大而全驳而杂、评价机制同质化的背景下,许多高校传统的主色调淡去、新的还来不及养成,失去了鲜明个性和气质追求,只有办学水平高下、优势专业领域不一的差异,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到师生面貌、校园环境都逐渐趋同,有着一群同卵多胞胎兄弟姐妹一般的相似面貌,非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亲人故旧,很难区分出这个和那个大学,到底有何不同。
喜欢同济有很多理由。比如春天里同济有漂亮的樱花大道;比如上海高校中流传多年的“吃在同济”;比如校园里不同年代的新老建筑全都朴素无华地和谐相处,不见外表的豪华奢侈,却动足了环保循环、以人为本的脑筋;比如碰上汶川地震之类重灾急难时,最急需的权威专家和优势学科,同济都有并且当仁不让;比如别的大学都是自上而下争设“大学科技园”,它却自发生长出一个产值惊人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且80%的企业都由同济师生建立……
穿过这些纷繁表象,到底什么是同济的“范儿”呢?
那首先,该是源自它的前身、德文医工学堂的“基因血统”。一出生落地,就继承的是严谨认真到有些死板苛刻的德国人的文化性格,严谨方正、重视规范和一丝不苟的技术细节,看不起口若悬河有名无实的空谈者,容不下疏忽大意没有实证的轻举妄为。最近正在举办的同济校史文物展,展品里有一代代同济大学学生的课堂笔记、论文手稿和制图作业、设计图纸,其工整、清晰、准确都足以让人惊叹感佩。即使是流亡到四川的小村庄简陋办学,培养学生时依然要求严苛,比如要求一年级学生必须进车间实习劳动;工科生制图必须上墨、习题计算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学生都能使用计算尺和应用工程手册;补考后仍有一门不及格者留级一年,等等。
同济范儿,也是低调、踏实,不怕做小事、杂事,因为多半具有很强的工程思维,懂得平衡轻重、统筹兼顾,重视团队协作,行事、待人,对于团队、社会和国家民族,都有一份发自心底的郑重与责任感,也时时处处有规范准绳或是底线,而没有自我体认为“精英”的傲慢或是夫子式的迂腐,不肯为些名小利急急追逐、包装,成事之前宁愿只做不说、多做少说,遇到媒体报道,总怕有片面夸大而不实之失。
敢于低调,前提是要在一行一业之中有不容忽视的实力和地位才行。当年日寇侵犯上海,不顾国际公约而悍然轰炸的两大文化设施,一是商务印书馆,另一便是同济大学。前者意在截断民族精神文化财产,后者则为了遏制“中国制造”尤其是军工产业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与发展……如今没有了别人的恶意轰炸、干扰,我们的大学能不能做到不自乱阵脚,空散了自己的精气神?
5月20日正逢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说道“同济范儿”,算是给百年老校的小小道贺,想的却是给更多大学的提醒:大学当有自己的态度,修炼好顶尖内功,找准自己的气质并持之以恒地坚守、打磨,不惟上不惟利不惟名只惟实,才是根本。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姜泓冰(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