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长邀请做客市政府!看这两位同济学子如何实力圈粉!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受市长邀请做客市政府!看这两位同济学子如何实力圈粉!

同济

喜报

11月27日下午,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邀请第七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以下简称“市长奖”)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以下简称“提名奖”)获得者到市政府做客,我校本科生、“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赵永昭,我校研究生、第七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范国鑫受邀出席。

同济大学

“学霸”

同济大学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

但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这是你往高处爬的决心所在!

赵永昭

赵永昭,同济大学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中共党员,班长,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坚持知行合一,他作为负责人完成多个研究项目并荣获“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2016年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创新创业奖、2017年上海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论坛优秀项目奖等诸多校级以上奖励13项。他发表SCI论文15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担任SCI 期刊Oncotarget(IF=5.165)等SCI期刊审稿人,国际期刊EC Orthopedics编委。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因综合成绩优异获评“2017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2017年同济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以及“2017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高效的学习

很多人的印象里,绩点和竞赛似乎总是水火不容,无论是高中的奥林匹克竞赛还是大学的创新竞赛。然而赵永昭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的精力有限,但主观能动性无限。

赵永昭表示,只有保证上课的效率足够高,课下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统筹”和“方法”这两个词。

同济大学

结合创新与实践

曾有“理论家”这个词用来讽刺只讲理论不重实践的学者,赵永昭开玩笑地说,任何脱离临床的研究都是“耍流氓”。关注临床能解决了很多同学想做研究却苦于方向的难题。

“我参加了上创和SITP, 这些项目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很重要。参加科创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在这些项目开展阶段做出啥成果,更多的是培养科研素质和能力。我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上创,在高正良教授课题组,高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谆谆教诲都对我的科研素质培养有很大影响,我感觉这些是最重要的。其次,这些科研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不错的平台,尤其是指导老师对于项目的指导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我觉得学弟学妹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这些科创项目。”

对于自身来说,好的idea来自临床实践,所以说临床实践刺激了理论研究,同时理论研究同样促进了临床发展。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亲民的班长和学长

虽然赵永昭的学术成就“高冷”,但他却成为连系全班同学的链条。身为班长,他积极开展多个班级活动,并带领班级同学获得“2015-2016学年同济大学优良学风标兵班(全校仅10个班级)”“2014-2015学年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等多个荣誉。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一直积极协调班级各个班委的力量,并组织自己的科研小团队,在团队中,他将自己定位成帮助学弟学妹进入科研角色的“学长”。

“因为建立这些小团队的初心就是帮助学弟学妹进入科研状态,帮助他们打开想象空间,千万不能限制他们的思维,因为他们的思维比我更开阔。”

同济大学

有人说“方向就是一切”。

那么,何为方向?

赵永昭作为一名党员,表示“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是你往高处爬的决心所在!”这种对党员身份的崇拜与尊重也使得他以模范带头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不管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

都应该勤奋笃学、独立思考,

力争做自己所研究方向的佼佼者!

范国鑫

范国鑫,男,医学博士,北美脊柱外科协会委员,Journal of Spine Surgery编委,以第一作者/共一发表SCI论文38篇(I区杂志6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获授权6项),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十五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第十四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一等奖、第九届“上汽教育杯”特等奖、第一届中国脊柱疼痛介入和微创外科学术会议“优秀青年医师论文”一等奖、2016年上海市高校“科技创业杯”一等奖、2017年上海市高校“科技创业杯”创新创业奖,被上海市科委和教委授予为“明日科技之星”。

同济大学

七年医路

同济大学

是同济教会了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同济大学

在这人才成堆的医学生圈子里,有一位佼佼者一直被同学和老师称为学霸,他就是医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范国鑫。

“学霸”谈导师:

信任与沟通最重要!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是自己在学校攻读学位这几年最密切接触的直接导路人。如何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共识和时机有时候决定了我们的归宿。范国鑫认为自己很幸运,他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位与自己未来学习工作理念都相契合的好导师。

同济大学

(贺石生教授与范国鑫合影)

“选导师的时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当我轮转到骨科认识了当时年轻有为的老师也就是我的导师贺石生教授时,相互了解后便开始在贺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几项科研项目,他的悉心指导让我在升入研究生阶段后毅然决定选择他作为我的导师。”

那么如何与导师相处,与导师保持一种怎样的相处之道又是一门学问。他认为“在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我们应该与导师保持联系,多沟通,并且相互信任。我今天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与导师给我足够的信任分不开,让我可以在他大方向的指导下独立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与导师保持沟通和信任,很多时候很多问题也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同济大学

“学霸”谈发明:

团队比个人重要,平台比团队重要,趋势比平台重要!

“医工结合”是医疗创新的必经之路。范国鑫等团队项目《新型脊柱微创定位导航系统》历经3年已研发至第三代,并成功获得CFDA的产品批文。 “贺老师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转化上非常有经验,这个项目伊始,他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去完善实物细节,并且为我们整个团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去支撑我们的设计方案,产品不断的改进,现已可拆卸消毒更适用于临床。这三年我感觉是一个比较顺利的过程。回首吃过的苦,都可以一笑而过。”

他认为一个项目的成功研发,离不开研发者们严谨的设计和一个团队的相互配合。

“研发出新型脊柱微创定位导航系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共同目标。在过去的十年中,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脊柱微创成为一个趋势,跟着趋势走而出现的技术大多都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同济大学

“学霸”谈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独立自主的思考!

有创造性的人能在迅速变化的复杂事物面前,及时抓住新机遇,看到新前景,发现新现象。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范国鑫表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同的一点在于思维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硕士阶段可能更偏向于稳健性的研究方向,而博士阶段,研究生们开始会不断萌发出新的想法去做一些开创性的研究。而这种思维方式上的转换取决于自己善于独立自主的思考。当导师给你一课题,你应该力争让自己成为这个课题方向上最懂的人,不管是对问题的探索还是对实验的实践,能够独立,善于思考,做到一定阶段时,新的想法新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出现。”

同济大学

“学霸”谈目标:

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

医学是一条坎坷的荆棘路。在这条披荆斩棘的道路上,不少医学生都曾后悔过自己所选的专业,但是经过几年的冲刷,吃苦流泪一路走来,却觉得这是一种缘分,缘分至此,无法回头,不忘初心,医路向前。范国鑫也透露自己在本科阶段有过想转行的想法,但是到了现在,自己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对于我来说,目前学业最重要。虽然医学生没有固定的假期回家陪伴家人,但是为自己的梦想所付出的代价我觉得家人也是会理解并且支持。把自己的每一件事做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负家人和老师的期望。”

同济大学

“学霸”谈情怀: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大学是每一位学子的第二个港湾。七年医旅,七年同济情,范国鑫说同济教会了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同济一直秉承的是同舟共济的精神,在同济大学这个平台上,我可以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打交道,交朋友。在一个学科交叉的好氛围下开阔自己视野。而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在对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上也给予了每一位医学生很好的平台。我很感激学校学院对于我的培养,努力和机会是我取得今天成绩的关键因素,一个人努力了可能才能有好的机会取得成功,而不努力即使机会摆在面前也把握不住而后悔莫及。希望大家都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同济大学

“学霸”寄语

勤奋笃学,独立思考!

作为一名研究生,不管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后,最主要的是要靠自己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去钻研自己的研究问题,尽量让自己做到在自己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向上理解到最透彻的那个人。每个研究生如果能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上将每个问题每个细枝末节都研究到极致,那么在面对各种考核,追求更加卓越的过程中,他都将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市长奖”经市政府批准,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学联和市少工委共同组织实施,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市长奖”评选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经过资格审查、函评、书面评审和现场问辩等环节,从74名优秀青少年入围者中评选出“市长奖”10名、“市长奖”提名奖10名。这20人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生、研究生和职业青年五个组别,年龄最小的11岁、年龄最大的35岁,平均年龄22.1岁;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78人次、获得国际比赛奖项4人次,申请发明专利96项,在国际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6篇。2003年以来,先后产生了72名“市长奖”获得者和67名提名奖获得者,从中涌现出一大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俱佳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塑造了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创新文化氛围。我校师生三次荣获该奖项,分别是汽车学院本科生张震(2007年)、汽车学院本科生陆巍(2010年)、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姚启明(2013年);三次获得“提名奖”,分别是土木工程学院教师丁文其(2003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杨桐、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黎响(2013年)。

消息来源:校团委

部分素材来源:医学院、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受市长邀请做客市政府!看这两位同济学子如何实力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