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有一座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历史建筑,名为“一·二九礼堂”,它的附近还有一·二九大楼、一·二九运动场、一·二九路。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这些地方的得名与70年前的一场爱国青年学生运动有关。那是1948年1月29日,以同济大学学生为首的上海进步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举“反迫害、争民主”的旗帜,展开了一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争取民主权利的伟大斗争,为迎接上海的解放做出了贡献,在上海、中国学生爱国运动史册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史称“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
今天(2018年1月29日)是“一·二九”事件70周年纪念日,学校在一·二九礼堂隆重举行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主题的纪念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70周年大会,号召全校师生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接续奋斗。
亲历者说
“一·二九”事件发生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董鉴泓教授正就读于同济大学工学院,他曾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了这一事件。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70年,但当时种种情景还历历在目。”他说,同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正是在这样的爱国学生运动中,我们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意识到了自己应该肩负起的时代责任。
“现在的学生对解放以前的历史了解不多,经历的社会活动也少。我觉得讲讲过去的学生运动,告诉学生们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可以增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社会参与感。”
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批同济人或为挽救国家危亡、或因维护人民利益,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据不完全统计,同济人中的烈士有20多人。他们本着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守着一份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国为民,其浩然风骨,可歌可泣,精神永存!
“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与英烈图片展”在“一·二九”大楼揭幕,与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及英烈相关的一百余件图片、文件、实物在此展出,其中既有学生英勇奋战时铮铮铁骨的表现,也有手绘宣传漫画无声反抗的流露,还有社会各界对同济鼎力支持的呐喊。一张张承载着历史画面的泛黄照片,一件件散发着历史气息的陈旧实物,一句句传递着历史回响的激昂歌声,带你走进几十年前的同济校园,回顾同济学子一次次的爱国运动。
《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与英烈图片展》
展览中的图片故事可以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说起。当时同济和南洋、复旦等33所大中学校的学生联名致电北京政府和北京各报,声援北京爱国学生。五四运动后,同济学生还创办了进步刊物《自觉周报》(后改名《自觉月刊》)。1925年,同济学生又投身五卅运动的洪流中。
1929年10月,中共同济地下党支部成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同济进步学生积极学习《共产党宣言》《论国家》等马列著作,学生运动在中共同济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向纵深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济学生也投身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比如同济无线电研究会以修理无线电为掩护,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济和上海学生多次赴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被迫出见学生(图中穿长袍马褂者为蒋介石)
1935年,同济无线电研究会以修理无线电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同济校园在“八一三”事变中多次遭到轰炸,校园完全被毁。在校园内迁途中,同济学子一边坚持读书,一边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比如在迁校金华时期,同济学生还创办了抗日救亡刊物《合流》。抗战爆发后,由同济医学院师生组成的第一、第五重伤医院,夜以继日地救治沿线受伤的战士。
迁校金华时期,同济学子创办的抗日救亡刊物《合流》
1938年冬,同济师生历经跋涉终于抵达云南昆明。在昆明,同济学生还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儿童剧团,通过儿童剧团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昆明儿童剧团抗战剧目《小间谍》剧照
1940年下半年,同济来到了“第二故乡”四川李庄继续办学。1944年冬天,日本侵略者踏入贵州独山,四川危急。同济700多名师生踊跃报名参军,当时报名和参军人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最后经过体检,364名师生进入暂驻泸州的203师,其中包括刚从国外归来的杨宝林教授。
同济学子梁柏森、王镜波、张家幹、耿光锦、彭垂慈志愿从军报告
抗战胜利后,1946年同济由李庄迁返上海。两年后发生在同济大学的“一·二九”事件,更是同济爱国学生运动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救饥救寒和抗议九龙暴行等运动中表现突出,同济学生遭到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
1947年底同济学生在寒衣劝募活动中创作的宣传漫画
1948年初,围绕学生自治会改选问题,校方根据国民党反动派的授意无理开除三批学生。在以乔石为书记的中共同济地下党总支的领导下,学生们奋起反抗。1月28日,得知学生们将于29日晋京请愿,国民党反动派准备血腥镇压。
1948年“一·二九”事件时,同济大学游行的学生所高举的标语横幅
29日天刚亮,几千国民党反动军警把同济大学周围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封锁起来,架起机枪对准学校大门。当天晚上,反动军警特务还直接冲进同济大学,闯入学生“血债晚会”现场,搜查学生宿舍,大肆逮捕学生,一直继续到第二天凌晨。在这次事件中,同济共有被捕学生97人,受到迫害的学生166人。
1948年1月29日,同济大学学生在其美路(今四平路)上同国民党反动军警展开激烈搏斗“一·二九”事件发生后,同济工学院机电系学生杨益言撰写的《同济“一·二九”案前后》一文,在上海《国讯》登载,激起各地的愤懑和抗议。经过各方努力,被迫害学生全部得以解救。同济“一·二九”事件迫使国民政府无法继续推行《学生自治会规则》,终以国民政府的失败而结束。
杨益言回忆文章
《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与英烈图片展》也特别展出了尹景伊、袁文彬、殷夫、朱觉、周均时等同济烈士的生平与故事。
1950年1月29日,《同济人》报刊登文章“纪念同济人光荣斗争的日子”
学生运动纪念园·秋
为了纪念在“一·二九”事件中受到迫害的爱国学生和民主革命时期献身的同济大学英烈,同济大学还在“一·二九大楼”旁修建了学生运动纪念园。
今日,学校举行70年前为文教事业英勇就义的同济大学第十二任校长周均时烈士的浮雕揭幕仪式,以缅怀并铭记老校长为同济大学发展、为文教事业、为民族独立与新中国诞生所做出的不朽贡献,传承他赤诚报国、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
周均时1940年至1942年担任国立同济大学校长。1940年秋,时任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带领同济师生完成了第六次迁校,在四川李庄安放了一张平静的书桌。后来,他为争民主、反独裁,抨击反动政策,被军统逮捕后英勇殉难,被誉为“文教界的民主斗士”。
同济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同济师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史诗。从1919年“五四”火炬照亮同济校园,到1925年投身五卅运动洪流,从抗战爆发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上的英勇奋斗,每当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同济学生总是冲在前列,英勇斗争,表现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担当。
特别鸣谢
文汇 樊丽萍
澎湃 罗 昕
部分资料图片来自同济大学档案馆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观看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