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
一支由医务人员组起来的
志愿者队伍,
从2008-2018,
十年里,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总队长、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
刘中民教授,
向大家讲述这支志愿者队伍十年的故事。
听刘队长说
这段视频,是2008年5月我带队去汶川参加救援的实地拍摄。地震突发后,全国各地的抗震救援队伍赶往灾区,其中最庞大的群体就是志愿者。其实,我们也是志愿者,是拥有特定专业技能的医疗志愿者。
在断水断电、医院瘫痪、交通受阻、粮药短缺的的灾区现场,我们这群专业的医疗志愿者依旧感到无力和无奈。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报道过这样的例子:26岁的北川打工青年陈坚,被压在废墟下73小时,现场官兵对他进行了6小时大营救,但救出半小时后,电视直播刚一停止,他却在担架上逝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救援队伍、官兵甚至医生缺乏专业的救援知识。
当时,长期工作在北上广大医院里的著名专家,很少接触过陈坚这种因挤压伤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栓塞的病人,在缺乏设备和药品的现场,不知道该如何施救。
灾难现场专业医疗救援队伍的缺失、民众自救他救意识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救灾效率!
针对这种状况,我从汶川回来后,马上着手建立灾区现场的专业医疗救援队伍。
但是,在任务繁重的三甲医院,救援队的编制、待遇、训练、职称如何解决是从未碰到过的难题。思来想去,只有招募志愿者。
2010年3月,“上海市卫生应急救援队”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成立,所有队员全部来自临床一线和后勤保障部门。目前已有80名队员,平均年龄35岁,全部为上海市登记在册的志愿者。
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志愿者选拔、培训、激励等管理机制,每周进行外语、医疗与生存技能、体能、团队合作训练,社工部定期考核队员们的志愿服务时间与质量,医院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
我们的骨干队员先后参与汶川、玉树地震、昆明**事件、昆山爆炸等重大灾难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平日,我们是三甲医院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的一线工作人员;
一旦灾难发生,我们会在20分钟内集结完毕、全副武装奔赴各地灾区现场,为当地民众提供专业的应急医疗救援。
除了应急救援,我们队伍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民众科普。
这是我组织骨干队员编写的《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共15本分册,用老少咸宜的漫画形式向民众普及灾难自救知识。
率先在上海建立了5个“应急平安小屋”,针对各种人群开展心肺复苏、灾难自救科普培训,目前已达200多万人次。
去年冬天,一位29岁女白领在陆家嘴地铁站倒地猝死,经过我们培训的陆家嘴地铁站工作人员,利用除颤仪现场抢救并火速转运至东方医院,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现在,上海厚天救援总队和上海金汇航空救援队,两支队志愿者队伍也成为我们的分队,协助开展联合培训与航空救援,进一步扩大了志愿者队伍。
2012年,我们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卫生应急队,2016年通过WHO认证,成为全球首支国际应急医疗队。
这是前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瑞士办公室亲自为我们授旗,并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召开期间,专程来东方医院观摩指导队伍演练。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淬炼,
全体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
医疗志愿者精神;
成为一支具有制度化、专业化、国际化特征的
志愿服务组织,
成为同济、上海和中国的靓丽名片。
作者:李静
编辑:周雪
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C位出道!同济学子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诚邀各界 | 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同济大学纪念活动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你们7个被这位同济小将包围了!
●最强“暴走族”!我们是谁?同济小叶子!
为同济人点1000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