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地合作“升级版”,同济“长三角一体化”朋友圈再扩容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打造校地合作“升级版”,同济“长三角一体化”朋友圈再扩容

近日,同济大学与江苏省海门市共建的“同济·海门基层党建学院”成立,首期培训班开班。该学院将面向江苏、服务全国,共同致力于打造集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加快培养适应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和党务人才,为基层党的建设贡献“同济智慧”、提供“海门样本”。

同济大学

这是同济大学主动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继在浙江台州黄岩成立全国**“乡村振兴学院”后,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出的又一创新举措。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深入,一年多来,同济大学基于在长三角地区已有的扎实合作基础,紧扣区域内各地当前产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同济的学科、人才资源及一批重要科技新成果,不断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努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出同济人的新贡献。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这些校地合作项目已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呈现出校地合作“升级版”。

同济大学

2017年,同济大学与嘉兴市政府联手共建“校地合作全面创新示范区”,共同致力于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校地合作全面创新的示范样本。双方合作内容涵盖“经济转型、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人才交流合作”六大领域。

同济大学

一年多来,双方互动频繁,各合作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托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资源优势的同济嘉兴环保医院已于今年6月开门营业,设有环境体检中心、环境咨询、生态规划、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生态修复、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环境应急8大科室。嘉兴企业遇到环保问题,可以像病人一样去该医院“挂号问诊”。双方还共建“同济(嘉兴)新产品研发中心”,已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针对性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金量,助力嘉兴市经济转型升级。在城乡建设领域,一年多来已开展了嘉兴2035城市总规、临沪区域规划等编制工作,以及南湖区新丰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秀洲区王店镇花鸟港村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此外,拟合作创办同济大学附属嘉兴实验学校,及妇幼保健院、高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合作项目也在推进中。

同济大学

携手浙江黄岩共建全国**“乡村振兴学院”,是6年来同济大学在黄岩开展的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及研究实践成果的“升级版”,以进一步发挥我校城乡规划学科优势,加快培养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和建设人才。乡村振兴学院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担任执行院长,以我校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师资主体,适当邀请黄岩当地一些“土专家”,立足黄岩、面向全省,致力于打造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现已开发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20多个课程,形成4大系列16个特色培训班次,基本覆盖了省、市、县、乡村各级人员培训需求。

同济大学

在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同济大学还不断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开辟了校地合作新途径、开创了新模式。

2”效应。今年5月,同济大学与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同济大学中车捷运研究院”,就新能源多用途商用捷运车、城市公交捷运车、旅游捷运车、物流捷运车及空中捷运车等展开研究。9月,同济大学与浙江德清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同济大学中车捷运研究院莫干山分院”,重点开展绿色智能专用车、商用车大轿车整车及核心部件、车联网应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撑,并为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再教育。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授权、鼓励教授在地方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最新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应用。不久前,由同济大学与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共建的“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成立,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徐军领衔。研究院将有望在蓝宝石、氧化镓晶体和光子晶体为代表的半导体晶体材料和器件,和以钛宝石、单晶光纤为代表的激光晶体和器件等两大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晶体材料及其器件的研发基地。

近日,同济大学江宁新能源汽车材料创新中心暨南京同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着眼江宁区、滨江开发区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重点聚焦“新能源电池”“汽车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材料与系统”几大重点研发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材料领域的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同济大学车用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云辉是该项目的核心团队成员。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在主动服务长三角地方产业新发展的同时,同济大学近年来还关注长三角城市群智能化的协同发展。2012年,同济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组建“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广泛协同长三角区域内“城镇化”相关领域的高校、地方政府及企业,着力于服务长三角区域城镇化发展,逐步打造中国智能城镇化高端智库。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济大学今后将更加主动发挥特色学科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校地合作的有效模式,积极服务于长三角区域更多地方的产业发展需求,在助推国家战略中作出同济人应有的贡献。”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说。

作为同济大学服务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平台之一,成立于2009年的同济大学苏州研究院未来将结合苏州本地产业发展新需求,在原有生物医药和环境工程领域基础上,集聚同济更多学科资源,助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同济大学与苏州政府还联手成立了“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共同推进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发、测评、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孵化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另一平台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5年来,已建成3个中心,成功引进4个公共试验平台项目,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高科技公司孵化的摇篮、华东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图片来源:澎湃、经济日报

作者:黄艾娇

同济大学

●开学100天丨在我济做个有梦想的人:心怀远方

●同济人注意啦!这是一份今天中午起的美食指南!

●2019同济新年音乐会元旦上演! 与母校一起贺新年、做公益、济天下

●祝贺!同济大学薛松涛教授入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为同济人点10000+个赞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打造校地合作“升级版”,同济“长三角一体化”朋友圈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