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样激情澎湃、口若悬河、出神入化,还是那样旁征博引、举重若轻、引人入胜。
“我们教师能从这个职业中获得多大的自豪感、多大的成就感啊!”
“我确实很享受教书这个职业,我可能是最适合教书的。假若有来世,我还想当老师。”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让台下聆听师德师风报告的数百名同济新老教师们不由得感慨不已、顿生敬意。
他,就是同济大学思政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占才教授。
一门思政课,何以能成为同济学子争相抢报、热切追捧的热门“爆款”?何以有学生在学校网站BBS上留言“上同济不听李占才的课,那就算是白上同济了”?
走近他,倾听他的真情告白,感受他赤诚的为师情怀,这些疑问都能找到清晰的答案。
真信仰+真热爱,让思政课成为“爆款”
“我连着四节课都是李老师的,感觉能收获很多。听了李老师的第一节邓论课,我就决定向党组织靠拢了。”
“上李老师的课,真的让我觉得受益良多。现在每周的概论课已成为我最为期待的课了。”
不仅同济学子反响热烈,还有外校学生在听了他的报告后,不禁在博客上感慨道:“我想如果每一位思政老师都能这样讲政治,学生决不会逃课!”……
李占才教授,同济思政理论课的一面旗帜,他的思政课讲得实在是“好极了”。无须点名,全体学生自觉自愿齐刷刷早早到课。课堂上,只见一个个同学的头高高抬起,他们竖起耳朵,神情专注地全程聆听,教室里不时响起开心、会心的笑声。要知道,能选上李老师的思政课,可不容易,那足以让同学们骄傲许久。
思政课堂上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源自何处?“来自教师的真信仰,你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真的信仰,从内心深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高度自信。”李老师说,真信才能真传,才能在传播中有动力、有感情、有真性情、有感染力。“如果我们老师讲的是一套‘官话’的‘马’,内心想的是另一套‘私念’的‘非马’,‘两张皮’,何来课堂的感染力呢?”
不仅要有“真信仰”,还要练就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本领”。听,李老师的课堂上,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剖析时弊入木三分、又接地气,一个个案例信手拈来、发人深省,既深入又浅出,难怪有学生感叹道:“两个多小时课,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李老师的思路异常清晰,素材异常丰富,说理异常雄辩,令学生大为钦佩。”
对“大众‘化’”这一点,李老师认为,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这是提高思政课效果的不二法宝。他说,“大众‘化’”,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能听得懂,只有听得懂才有效果,才能够引导同学们“感悟理论、理解理论、升华理论、创新理论”。
出身于乡村教师世家的他,自幼就立志教书,自上世纪70年代初自觉投身教坛,历经近半世纪春华秋实,他心底的那份师者情怀依然炽烈无比。他说,教书育人,承担着多么重要的使命,多么光荣。“每每登上讲台,面对一张张生气勃勃的面孔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便立刻来了精气神,思如泉涌,口若悬河……”
他不是手艺娴熟的教书匠,他对教育有着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他说:“教书育人,是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而不是一股风吹动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不是用颜料涂染洁白的云;是一个灵魂感染另一个灵魂,而不是以神自居去点化活生生的灵魂。”
他从教书育人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学生从我们老师这里吸收了知识、思想,这对于他们的人生产生了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世上还有哪几个职业能给人以如此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呢?”
出彩的思政教学,为他赢得了一系列荣誉:获上海市育才奖,获评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师德师风优秀教师,2014年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2015年获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教师”奖,2017年获上海市“思政课教学名师”。
坚持教改创新,带领思政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日常的思政教学是主课堂、主阵地,我们要让大家的课都讲得好才行。”他是这样说的,更是在长年的思政教学实践中坚持这样做的。
他担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不仅长期承担本科生《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是概论课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课程的建设和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间会议室,一个教研室的10来位老师围桌而坐,讨论正酣。一位老师围绕即将开讲的一章节教学内容侃侃而谈,重点难点、逻辑思路、教学案例,一一道来。李占才教授进行现场点评,及时给予指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制”。
李老师是集体备课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一贯的活跃分子。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受益的过程。“我们的老师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有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不同出身,各有强项。集体备课,让每位老师都能发挥各自的学科背景和专长,针对这门课程中对应其专长的章节内容,给上同一门课的老师们‘说课’,其他老师讨论补充,以此作为各位老师讲授这一章节的‘蓝本’。”
与李占才教授同在一个教研室的赵丽丽老师说,她从集体备课上获益良多:“因为李老师对教学内容总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解读,绝非照本宣科,这对我们的教学有直接的启发和帮助。”
事实上,作为一位有口皆碑的思政名师,李占才教授一直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默默影响并感召着身边的同事们。向李老师学习、讨教,早已成为同济不少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行动。
让同事们颇有感触的,还有李老师主动化解大学生思想困惑的那份担当。“理论如果不能够透视现实、解释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理论就没有生命力。”李老师一贯主张:“我们的思政课教学要直面学生的‘活思想’,不能回避学生的问题,所讲的不能与学生所想的格格不入。”
在他的倡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启了有同济特色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新模式。每学期伊始,让每位同学针对这门思政课程提出1至3个问题,可以是自认为这门课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己思考的问题,或是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从中提炼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若干问题后,让每个小组抽取一个问题,开展集体讨论,并将研讨成果以辩论赛、话剧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展示。
“这样一来,我们教师就了解了学生的‘活思想’,传道授业就有了针对性。”他说。
在课堂之外,李占才教授还乐于担当青年学子的心灵导师,随时为同学们“效劳”。每学期的第一节思政课上,他就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有不少学生在学业、情感、生活遭遇困扰之际,总会想到向自己信任的李老师倾诉、求助,并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他富有智慧的劝解和开导。在他的影响下,如今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少老师还成立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主动帮助学子排忧解惑。
他很早就在新浪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将其视为一个与学生随时随地交流的平台,还吸引了不少外校大学生注目和参与。
倾尽宝贵教学经验,手把手传、帮、带思政“青椒”
“要让年轻人尽快成为教学能手。”这是他身为思政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长久以来的心愿。他一直关注、关心着身边的年轻人,甘愿倾尽其多年积累的思政教学的心得经验,帮助这些年轻人在教学上少走弯路,逐步成长为教学能手。特别是近年来,这一愿望显得愈发强烈。
2015、2017年,他先后主持两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实践模式研究: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探索”和“以老带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探索”,均为专门提升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教研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运迪、孙小金、王谋寅、姚丽萍、许国艳、张文彬、杨琰、周爱民、王芳、朱佩禧等都得到李占才老师“手把手”的“传帮带”。
这些“青椒”们的课堂上,时常能见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年长者坐在教室后面,全程专注地听课,时而颔首,时而皱一下眉头,并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这位长者就是李占才教授。
下课了,李老师和“青椒”促膝交谈,为刚才这堂课细细“把脉问诊”。“大家不可能都按照我的方式去教学,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一样,教学风格不可能一样。”李老师总是尊重每位年轻人的个性,对他们的特色、长处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将其继续发扬,同时指出他们课堂教学中的大小“病症”,比如语调缺乏变化、重点难点不够突出、所举案例不贴近学生生活,并对症开出一剂剂“良方”,希望他们能逐渐培育出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课教学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还总是适时启发年轻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为这是上好思政课的“根”与“魂”。
思政名师主动送教,真心实意地传、帮、带,连续几个学期下来,一个个“青椒”们能在各自的思政教学实践和思考中感受到沉甸甸、实打实的收获。
“学生第一”“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我都这么老了还要学习呢”……在数百字的教学心得中,孙小金副教授多次引用李老师的话语。他感谢李老师对他的启发和指导,使他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进步和成长。
许国艳博士如今对“课堂”有了全新的感悟:“李老师的亲自指正、轮番指导,让我终于认识到了教学课堂的含义,它不仅是45分钟1节课的时间历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空间建构。”
姚莉萍博士,在2016年5月第二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她将取来的一条条真经娓娓道来:“李老师教会我要学会向学生适时地抛出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在理论讲授中要学会结合适当的案例加以诠释,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课堂教学要注意正能量的传递,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比知识学习本身更重要。”
生活中,李占才教授也乐于与年轻人交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看到年轻人的优点,他不吝溢美之词;发现他们的短板,他友善提醒,并多加鼓励。他笑对人生风云、成天乐呵呵的阳光心态也时时给予年轻人正能量。
李占才老师还把“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视作思政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多年来他宣讲的足迹遍及全国27个省市的学校、机关、社区、部队,讲座逾千场,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里。
在近日的一场师德师风报告中,这位即将退休的资深教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深耕思政教坛多年来的十条“经验之谈”:要有当个好老师的远大志向;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为广博的知识,并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要保持阳光心态;要提升语言表达力,练就“大众化”理论的本领;要养成自己的讲课风格;要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要坚持因材施教,方式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每一个同学……
法学院刘春彦老师与李占才教授平常有交往,他说,“从李老师身上,总是能感受到许多正能量。他为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做老师提供了榜样。”
作者:黄艾娇
知否知否?同济人爱看这些书!
配齐了!同济校园不打烊,寒假留校也是家!
嘿,同济人!等你来配齐!
权威发布 | 同济大学2019年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