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聚集了一大批爱国人士和著名学者,吸引了数千爱国进步青年前来求学。近五年的峥嵘岁月,从这所“弄堂大学”走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革命英烈。他们奠定了上海大学(1922-1927)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的地位。
学习强国: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的澎湃往事
自2018年起,上海大学官微联合《上海大学》校报推出多篇人物报道,介绍、展示从上海大学(1922-1927)走出的革命英烈事迹,进一步挖掘他们在老上海大学求学任教工作时期的经历和事迹,以这些峥嵘岁月和英雄精神激励新上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接续奋斗!
已刊载的老上大英烈:刘华、萧楚女、季步高、沙文求、俞昌准、张太雷、恽代英、王文明(点击可阅读原文)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第九位从上海大学(1922—1927)走出的革命英烈:瞿秋白的故事。
2009年2月,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担任总主编的《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收录当年上海大学的教授和应邀来上海大学作演讲的名人的演讲稿凡31篇,其中收录最多的是瞿秋白发表的演讲稿,共有5篇之多。当我们今天重温瞿秋白的这些演讲稿,再细检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担任教职的全过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上海大学(1922-1927)最主要的传播者。
瞿秋白,原名霜,江苏常州人。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领导北京的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俄采访,是最早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同年9月兼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教员。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期间,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1月回国,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工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持起草党纲,参与制定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3年6月下旬,瞿秋白由广州取道杭州来到上海。22日,经李大钊推荐,正式接受于右任聘请,担任上海大学教务长一职。23日,也就是瞿秋白接受聘请到上海大学任职的第二天,他写下了《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一文。在文中,瞿秋白提出:中国作为“远东四五千年的古文化国,现在反而落后,学问艺术无不要求急速的进步,方能加入国际学术界的文化生活。”瞿秋白认为,“切实社会科学的研究及形成新文艺的系统——这两件事便是当有的‘上海大学’之职任,亦就是‘上海大学’所以当有的理由。”根据这一设想,瞿秋白为学校的未来规划了一幅蓝图:大学设社会科学院和文艺院,社会科学院预计设立六个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法律学系、哲学系、史学系;文艺院在文学方面预计设立中国文学系、英文系、俄文系、法文系、德文系;而在艺术方面则预计设立三个系,即绘画系、音乐系和雕刻系。围绕着这些院、系,瞿秋白还提出了课程设置,胪列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瞿秋白的这篇关于上海大学办学设想的文章,后来在8月2日、3日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分两天全文发表。瞿秋白提出的这个设想和规划宏大完整,虽然按当时上海大学的办学条件难以完全办到,但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借鉴意义。
7月30日,瞿秋白致信胡适,谈到自己如何办好上海大学的问题。在信中,瞿秋白说:“就了上海大学的事便要用些精神,负些责任,我有一点意见已经做了一篇文章寄给平伯(作者注:即俞平伯),平伯见先生时,想必要谈起的。我们和平伯都希望上大能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从瞿秋白就职上海大学来看,是经过中共组织的研究和决定,党派他到上海大学来从事党的工作和革命工作,切切实实地办一所正规的大学。
瞿秋白从1923年6月到上海大学担任教职,到1924年10月10日“黄仁事件”后去职,在上海大学总共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他在上海大学办学史上,却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一笔,是上海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和尊敬的教授之一。瞿秋白在上海大学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脱离课堂教学计划另起炉灶,而是结合社会学系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作为一门专业课来进行讲解。上海大学的社会学系是1923年秋季开始设立的,由瞿秋白主讲的“社会学”“社会哲学”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教育学生、武装学生。1924年3月,上海书店陆续出版根据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讲义整理的《社会科学讲义》4集,内收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两本讲义。这两本讲义,既是学习社会学、社会哲学的教材,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读物,对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影响很大。
作为系主任的瞿秋白和邓中夏一起,聘请了不少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理论家在社会学系任教,如恽代英、蔡和森、施存统、董亦湘、张太雷、萧楚女、杨贤江等,他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讲座中,都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讲授社会进化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中国劳工问题、中国农民问题、现代民族问题等,很多学生正是在上海大学听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教授的课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了革命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社会学系的学生、后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著名剧作家、社会活动家阳翰笙回忆说:“我到了上大才知道,以前读过的一些马列主义的书,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实际上就是不懂。到了上大,觉得一切都非常新鲜,许多理论和道理是闻所未闻的,所以就拼命地学习、研究。”
上海大学旧址:时应里
第二,通过演讲来传播革命道理,影响和教育上海大学的教职员和学生。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也是演说家。他在上海大学任职期间,在校内外发表了大量的演说。1923年10月17日,上海大学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会成立,李大钊、邵力子等200余人出席,瞿秋白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演讲;23日,上海大学召开建校一周年纪念大会,瞿秋白以教师代表的身份在会上发表了演讲。1924年3月9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组织等三十余团体三百余人,在南市小西门少年宣讲团联合举行追悼列宁大会。会上,瞿秋白以上海大学教授的身份发表演讲,介绍了列宁的生平事迹。大会印发的《上海追悼列宁大会特刊》,上面刊登了瞿秋白的纪念文章;5月5日,上海大学举行马克思诞生106周年纪念会,瞿秋白在会上发表演说,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行径。会议中,瞿秋白和任弼时登台高唱《国际歌》,深深感动了台下参加会议的学生;5月9日,瞿秋白出席在北河南路天后宫举行的有2000余人参加的“五九”国耻纪念会,并应邀在会上发表演讲;10月26日上海大学等三十余团体举行黄仁烈士追悼大会,瞿秋白在会上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右派纠集流氓打手,将上海大学学生黄仁打伤致死的罪行,要求严惩凶手。
第三,讲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学生欢迎。在上海大学任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是在课堂上讲课比较多的一位教授。他满腹经纶,但在讲课时却总是联系实际,在讲义的基础上补充许多鲜活的材料,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瞿秋白的学生回忆自己听课的感受说:瞿秋白“热情负责地、通俗明确地、丰富实际地讲解革命原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生们就都特别喜欢听他的讲课,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有从远处跑来听的,课堂里每次都挤满了人”。据社会学系的学生回忆,瞿秋白“在他的讲话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空谈。同学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为了使大家明白,引证了丰富的中外古今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把理论和当前的实际斗争相结合”。中文系的学生孔另境这样来叙说等待瞿秋白来上课的心情:“以四间民屋的课堂连贯辟成的狭长的教室内,拥挤得无从插足。数百颗活跃的心灵期待听受一次庄严的启发。”
瞿秋白作为教师,非常爱自己的学生,他既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谆谆教导,又注意在课后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中文系学生丁玲回忆说,上海大学“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午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他为了帮助我们能很快懂得普希金的语言的美丽,他教我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
第四,积极热情地参加上海大学的教学管理和日常活动。1923年12月5日,上海大学评议会通过《上海大学章程》。按照《章程》的规定,上海大学改评议会为行政委员会,并规定其为学校最高议事机关。校长于右任为委员长,总务长邓中夏为秘书,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等7人为委员。这也标志着瞿秋白进入了上海大学校务工作的决策层。1924年2月10日,上海大学行政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编辑出版《上海大学丛书》,成立丛书审查委员会,瞿秋白和邓中夏等5人被推定为委员,负责丛书出版的选题、编审等事务;1924年1月1日,上海大学学生发起成立学生社团“孤星社”,瞿秋白欣然接受邀请,担任社团顾问;3月15日,由“孤星社”编辑出版的旬刊《孤星》第4期为追悼列宁专号,瞿秋白以题为《历史的工具——列宁》的文章作为代社论发表,以实际行动支持“孤星”的活动。9月,上海大学鉴于学生人数日多,职员责任日重,决定将学务处改成学务委员会,瞿秋白担任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学务工作的领导。
瞿秋白在上海大学的工作,最值得一提的是担任社会学系主任。在他的领导下,社会学系很快成为上海大学学生最多的一个系,也是上海大学影响最大的一个系。在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教育和影响下,社会学系的许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有的成为我们党的领导人,还有许多人是让后人永远敬仰的英雄烈士。
像邓中夏、恽代英、蔡和森等人一样,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教的同时,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在上海大学期间,虽然教学和行政工作繁忙,但并不影响他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参加党的革命工作。1923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创刊出版,由瞿秋白担任主编;7月9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按党员居住相近的原则,将党员编成5个组,瞿秋白和邓中夏、施存统等11名党员被编为第一党小组,即上海大学组。就在这次会上,瞿秋白和邓中夏被指定负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党纲,并担任劳动夜校的教员;10月25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批准瞿秋白任执委会正式委员;11月1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召开第20次会议,决定在11月7日俄国革命6周年之际,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出一期纪念号,瞿秋白被会议要求写纪念文章一篇;1924年1月,瞿秋白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不久,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参与国民党的领导工作。2月12日,瞿秋白致信苏联顾问鲍罗廷,谈及“需要制订上海大学党的工作计划”等问题;10月10日“黄仁事件”发生后,国民党上海执行委员会举行第十六次执行委员会议,讨论了关于国民党右派制造的黄仁事件。在会上,瞿秋白提出了两项提案,即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应就黄仁事件发表宣言案和宣言的宣传方法案。瞿秋白提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要在宣言中,认定凶殴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演说者和赞成者的行为,是“帝国主义及军阀奸细卖国卖民之反革命行动”,凶手及其指使者,无论是否党员,“本执行部敢以国民党名义正式宣告其为国民之公敌,凡我国民甚速起而讨之”。黄仁事件是在上海大学的教师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分道扬镳的标志性事件。在这场斗争中,瞿秋白旗帜鲜明地站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立场上,和国民党右派分子作了坚决的斗争。也正是在黄仁事件以后,瞿秋白被迫离开了上海大学。12月9日,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搜抄瞿秋白住所,瞿秋白便转入地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瞿秋白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并被选为中央局成员。5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随后任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主编。在他的领导下,《热血日报》用旗帜鲜明、内容充实的新闻报道,揭露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和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为扩大五卅运动的影响,掀起大革命高潮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瞿秋白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党中央工作,是党的主要领导人。1931年1月,瞿秋白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但他并没有因受到打击而消沉,而是在上海同鲁迅一起积极参加左翼文化战线的斗争,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1931年至1934年,写了上百万字的杂文和译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1934年2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教育人民委员、苏维埃大学校长等职。同年10月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当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敌人在劝降中,劝瞿秋白效法中国共产党的叛徒顾顺章。瞿秋白以对叛徒充满鄙夷的神情说:“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你认为他这样作是识时务,我情愿作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作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这一番慷慨陈词,说得敌人无语对答,只得悻悻离去。6月18日,瞿秋白高唱《国际歌》坦然走向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盘腿而坐,从容就义,年仅36岁。
2019年1月29日,是瞿秋白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在当天发表了署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题为《一腔赤诚,百折不挠——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文章。文章提到,瞿秋白“同邓中夏等同志一起创办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等职。他注重结合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教学形式方法,使上海大学成为国共合作创办的新型学校。在他的影响下,上海大学培养的许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对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职期间,为党的革命事业、教育事业和革命人才培养等工作所给予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瞿秋白同志“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留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对上海大学所作出的贡献,也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注:上海大学公众号所刊烈士名录及事迹为人民日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业已刊载的英烈,后续如有增补,我们将陆续推出,感谢胡申生教授提供相关素材资料。
全文作者:胡申生,部分图片整理自人民日报
图文来源| 上海大学公众号
图文编辑 |张诗佳
审核 | 汪沚逸
招生宣传周边征集火热进行中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