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凝聚师生智慧,增强“上体精神”内涵表达的科学性和文化性,提高“上体精神”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使“上体精神”更好地成为上海体育学院60余年勇于探索、创新进取的精神表达,成为上体人60余年来孜孜为功、体育报国的精神写照,成为上海体育学院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精神标签”,现将《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精神(征求意见稿)及其解读》呈送与您,就“上体精神”的内容表达,向您征求意见和建议。
您可以直接回复自己的意见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以邮件形式发送至xcb@sus.edu.cn。谢谢!
上体
大学精神
征求意见稿及其解读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关于开展“上体精神”大讨论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上体精神大讨论的工作提示》精神,在广泛听取和征求广大师生员工意见和建议基础上,近日,党委宣传部凝炼出了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精神(征求意见稿)(简称“上体精神”):
兼容并蓄 竞攀创先
弘毅自强 惟勤为功
兴体报国 卓越致远
现将其解读如下文。
1
“上体精神”的凝炼原则、维度与要求
“上体精神”的凝炼,必须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原则,正确把握与处理好以下几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1、根植精神沃土
“上体精神”不是空中楼阁,也不能凭空臆造。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从国家、上海和学校现有的精神体系和文化传统中进行提炼。“上体精神”必须根植于以下精神的沃土:
(1)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奥林匹克精神与口号:“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
(4)中华体育精神: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5)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6)上海体育学院精神积淀与文化产品:“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的教风,以及学校办学铭、校歌等文化产品。
2、体现时空方位
“上体精神”是上海体育学院在60多年的历史积淀中,经全体上体认共同努力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与信念,既是上体人的精神写照,又是上海体育学院作为一所大学的价值观体现,是上海体育学院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精神标签”。一方面,要在历史、当前与未来的时间方位中定位“上体精神”,凝炼出的“上体精神”必须能够在时间维度上延伸,既能反映上海体育学院60年来与时俱进、与国同运的历史发展历程,又能体现学校当前改革发展状态与面向未来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在世界、国家与上海的空间方位中定位“上体精神”,凝炼出的“上体精神”必须能够在空间维度上拓展,既能反映学校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间方位,又能体现处于学校精神的“中国特色”、“上海特色”、“体育特色”和“上体特色”。
3、展示内涵气质
上海体育学院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和精品办学道路,始终倡身心一统,培育完善人格;倡兼蓄竞攀,激发昂扬锐气;倡报国使命,永葆蓬勃朝气;倡传承创新,善养浩然正气,这就是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60余年的气质养成。“上体精神”要充分展示学校历史厚重而又生机勃发、内敛质朴而又阳刚活力的内在气质。
4、坚守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是中西方大学的共性所在,是大学应有的精神、肩负的使命、坚守的价值和追求的理想的综合表达。《大学》开篇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被称为“大学”三纲,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的核心理念。蔡元培提出大学应“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主义”。大学精神要体现大学之道,要内涵兴国荣邦的时代使命、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志高气雄的精神境界。
为此,凝炼“上体精神”,必须处理好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发展、事实与期待、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所以,“上体精神”必须既面对学校,又立足于人;既是对学校历史的精神表达,又是对学校未来的高度期许;既是对当前发展的精神写照,又是对推动发展的精神要求。总之,“上体精神”应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文化品位、审美内涵和教育价值的精神综合体。
2
“上体精神”(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上体精神”(征求意见稿)由六句话组成,可以分为学校、人及其使命与未来三个层面,其基本内涵如下:
1、兼容并蓄 竞攀创先
“兼容并蓄”语出明代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意味着学校“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宽广胸怀,意味着教师“有教无类”的包容心态,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行为习惯的广大师生可以在上海体育学院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同生共处,此生彼长。一是体现学校校训。“兼容并蓄”是校训中“兼蓄”的扩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德艺双修、文武兼蓄”,“兼容并蓄”蕴含了文理兼蓄、文武兼蓄、德技兼蓄等多方面的内容。二是体现大学之道。大学之大,在其心怀博大,器宇开阔。“兼容并蓄”意味着以一种开明的姿态和开放的胸怀办学,兼容多元文化和多样观点。三是体现上海城市精神。“兼容并蓄”是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的同义语,也与“开明睿智”的意义是一致的,表达学校有宽广的度量和胸怀,能够容纳一切才能成其大。
“竞攀创先”中的“竞攀”源自校训中的“竞攀”,“竞”含有竞赛、竞争的意思,竞赛是竞技体育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竞争也是体育理念和体育手段之一;“攀”代表攀登向上,象征着永不言败、永攀高峰的体育精神。“竞攀”是上体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勤奋办学、艰苦创业的精神写照,校训中的“竞攀”不仅是指个人的“战天斗地”和挑战体育运动极限,寓意体育乃至人生是一个曲折向上的理想追求过程,同时也蕴含以团体合作为特征的共同奋斗之意。“创先”意为“争创一流、敢为人先”,蕴含着了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三层含义,既是对学校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以敢为天下先的冲劲、闯劲和冒劲,以敢闯、敢试、敢担当的精神,不但率先站在了探索新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起点上,而且创造了新中国体育高等教育的一个又一个巅峰,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前沿的精神表达,又是对当前学校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精神要求。
2、弘毅自强 惟勤为功
“弘毅自强”是对体育人体育精神的生动写照和基本要求。“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意思是说,一个士(古代指有理想有节操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而面临的路又很长。朱熹对“弘毅”有这样的注解:“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则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从“弘毅”的现代意思来看,弘毅表达了宽宏坚毅、刚强勇毅之意,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体育人要肩负体育强国使命,必须具有远大理想和坚毅品质。“自强”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表达,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天道酬勤,志者竟成,自强不息是一切成功的源泉。“自强”既是对中华体育精神中“顽强拼搏”的内涵诠释,也是对体育人顽强拼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迎难而上的基本要求;既是对旧中国有识之士力求通过体育来“强国强种”的“强国梦”的精神延续,更是对当前通过体育强国助推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号召。
“惟勤为功”取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语出《尚书·周书》,意为: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惟勤为功”要求体院人要摒除功利主义,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练、苦干、苦熬的工夫,在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坚韧不拔,一步一个脚印,以勤奋和努力赢得未来的伟大功业。对于体院人来讲,学生学习训练、教师教学科研、比赛争金夺银都非一日之功;对学校发展来讲,学校能够走到今天,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也是几代体院人日积月累的结果。“惟勤为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勤劳勇敢”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体育道德中“敬业”的体现,也是我校教风中“严谨笃实”的体现。
3、兴体报国 卓越致远
“兴体报国”是上体人献身体育的使命、责任和情怀。爱国报国是大学精神中永恒的内核,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担当体现,又是世界各国大学的共性反映;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要义。“兴体报国”源于以“爱国”为基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源于“祖国至上、为国争光”和“科学求实、科技兴体”的中华体育精神,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对学校和上体人来说,兴体是一种责任,报国是一种使命;兴体是基本方式,报国是根本目的;兴体是事业,报国是价值。上海体育学院6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与时俱进、与国同运的兴体报国史;上海体育学院当前改革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兴体报国路;面向未来,上海体育学院也必然会奏响献身体育事业、报效祖国的动人华章。这就要求,学校要有“为国储才”的时代紧迫感,教师要有“育人兴邦”的历史使命感,学生要有“成才报国”的社会责任感。
“卓越致远”是上体人面向未来的价值追求。“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追求的是将自身的优势、潜能、资源等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是上海突出的城市品格,是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价值追求,是与学校竞攀创先的精神一致的,是“发展勇攀第一峰、竞争勇夺第一名、工作勇创第一流”的干劲、闯劲、冲劲、冒劲的精神体现。“致远”出于诸葛亮《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意为蕴含有伟大的人格需要高尚情操的支持,需要在宁静中不断追求和升华的意思。这里借用“致远”之意,表达上海体育学院发展的“向未来之势”,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要立足长远,百年树人。“卓越”与“致远”,前者着眼于“高”,后者追求为“远”,意味着上海体育学院面向未来的发展,站位要高、立意要远。
[责编/马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