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于2019年7月26日(周五)下午15:00在委机关2号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之中小学健康促进行为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佩杰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教授出席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主持会议。
▲发布会现场
王登峰司长指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15大行动当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行动。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社会高度关切、亿万家庭非常关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也多次对加强学校体育、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这次健康中国行动把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列为单独的一项行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关切。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佩杰发言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上海体育学院研究团队参加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围绕抽查数据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佩杰教授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读。
一是成效和积极变化。
研究内容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应用自研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发展水平整体向好。2018年体育健身指数得分60.2分,相比2016年59.3分有所提高。调查省份中体育健身指数总得分达60分的省份从2016年的16个增至2018年的19个,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学校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校环境对处于身心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有较大影响,因此学校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责任的履行极为重要。研究发现,近几年学校环境促进学校体育改善积极,2016年至2018年得分分别为82.6分、84.6分和85.1分,上升趋势明显。
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质健康达标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小学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健身意识得分分别为74.1分和65.8分,相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4分和2.3分。积极的体育健身意识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健身意识的提高是本质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存在的问题。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虽然有些改善,但整体上仍然比较严峻。
第一,虽然我国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超重和肥胖等问题却日益严重。1985年到2014年的全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学龄儿童超重率从1985年的1.1%上升到20.4%,肥胖率从0.5%上升到7.3%。
第二,虽然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上有向好的趋势,但“增龄递减”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从2016、2017、2018三年调查数据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优良率分别为26.5%、29.3%、30.3%,上升趋势明显。但随着学段升高,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也很明显。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2.1%,中学生为88.0%,大学生为74.4%。
第三,从全国范围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很大,体质健康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前还有学生视力等问题,亟待重视。
陈佩杰教授指出,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健康中国行动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表现。从长远效益来讲,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也是支撑健康中国保持在较高目标水平的重要保障。
结合研究成果,陈佩杰教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更加重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持续不断地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体育是受法律保护的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当前改革的重点用一句话来讲,可以概括为从“有体育活动”向“有效体育活动”转变,就是要提高学校体育活动中“中高强度”活动的时间比例。
第二,要加强社区体育建设,让青少年在学校体育中获得的健康效益得到延伸。调研数据显示,青少年上学日的身体活动水平明显高于周末和节假日的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青少年离开学校后不太容易在社区周边找到适合健身的场所,也缺乏相应的组织带动。
第三,家长要转变孩子的成长成才观念,认识到久坐行为对孩子健康的危害。我们的调查显示,周末和节假日,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久坐时间明显增加。
陈佩杰教授表示,青少年的身份虽然主要是学生,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健康中国行动的整体引领下,通过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新举措的带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发布会图文直播。
内容来源于“中国网”
[责任编辑/陈洁滢 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