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报!
市教委前天公布了“2018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仅有10位来自全市高校的大学生荣获此荣誉。我校商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晓婷名列其中,点赞!
图源@上海发布
缘何获奖?
她的故事叫做
用“陪伴”照亮生命的归途
记得无数人看了感慨落泪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提到:人有三次死亡,心脏停止,举办葬礼,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去。当我们最终走到那个不可避免却必然存在的告别仪式时,该以怎样的姿态挥手说再见?如果在我们的告别时刻,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陪伴我们走过,我们会不会更加感受到人间的爱与温暖?
王晓婷是一位临终关怀志愿者,两年来,她一直用爱陪伴将要告别的生命。对于珍惜生命的理解、爱与被爱的感受,她曾写了一篇《告别》,参加了2018年“觉群杯”大学生生命关怀故事征集大赛。细腻的文字打动了很多人,最终进入全国文字组前30强。
在《告别》中,她这么写道:“曾天真地想要活到102岁,实现我跨越三个世纪的伟大愿景,但是后来,在看到过生命竟然将脆弱与坚强、短暂与隽永这看似截然相反的词语巧妙结合时,我开始明白,感受爱与被爱,就是死亡赋予生命的最大意义。所以我不再去想自己要活多久,而只是去热爱我的每一天,好好生活,好好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长按二维码阅读《告别》,感受王晓婷笔下的生命与爱
志愿活动反倒“让我变得柔软了”
王晓婷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河南姑娘,对于此次被评选为2018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她感到很意外:“我觉得自己很普通,只是偶然做了一件大众了解较少的事情而已。”
2016年,王晓婷通过浏览网上信息,偶然加入到“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临终关怀志愿项目”中。第一天去参加活动,患有食管癌的男子问她:“你有没有办法能让我安乐死?”王晓婷一下子被问懵了。
“我第一次去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就劝他去想一些开心的事,想想还有身边的人陪伴,但其实我心里清楚,身体上的疼痛实在太难熬了,况且他连正常吃东西都已经做不到了,第二周去的时候他整个人就瘦了一圈,太令人心疼了!”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王晓婷每周都要从华政松江校区往返奔赴80公里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做临终关怀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在服务期间,她用爱与温暖陪伴癌症晚期患者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因此,王晓婷说,类似前文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有一次,她看到医院的走廊里放了一个铁皮箱子,病房内,医生和家属在为逝者进行最后的仪容仪表整理,她瞬间想到,是否所有人的归属都是一个个箱子……
有一次,她跟患者约定第二天见面,然后揣着兴奋的心情等待了一夜,第二天到医院时却发现病床已经空了……
大家常问王晓婷问什么要参加这种活动,毕竟它似乎充满了“负能量”。可王晓婷说,最初是凭着一股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想着和参加其它活动也没什么区别,后来经历的次数多了,“整个人反倒变得柔软了。在生死面前,所有的都是小事,我学会用更平和的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更珍惜身边的事物。”
“公益”的种子早已在心中开花
在王晓婷看来,自己是偶然踏进了这个领域,然而有些偶然背后的确有必然的痕迹。因为公益这棵种子早已在她身体里悄然生根开花。
大学之前王晓婷没有参加过志愿活动。她说:“我高中时就从书中了解到了‘临终关怀’这个概念,后来去百度了相关知识,只不过碍于当时的条件无法参与其中。后来来到华政,又开始去留意这方面信息。”大一那年的9月她就提交了申请,12月正式进入培训阶段。
2017年的暑期实践,王晓婷和团队去了河南上蔡县艾滋病村实地走访,了解了他们的用药、生育等问题。她说,自己也会关注人大代表关于安乐死的提案,朋友们搜集的关于安乐死辩论赛的资料她也会要来看。
2018年她参与了由联劝公益发起的50km“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所在团队为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患病儿童累计筹款85248.79元,用于儿童临终关怀事业。
50km的路程走下来其实很不容易。她回忆道:“从早上八点走到晚上八点半,中途没有休息也没有停下来吃饭,只能边走边用巧克力、香蕉等补充能量。走到二三十公里的时候脚上就长出水泡了。”
除了这些,巴金故居、方松街道敬老院、北新泾第二小学等,都是她经常去做志愿服务的地方。
或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关注生命,用“陪伴”点亮他人的生命之旅——她一直是这么做的。她的志愿服务,是通过临终关怀和生命教育,保障善终权利,使得服务的每一个生命都得以关怀陪伴和尊严完整。
“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才最重要”
“我很平常也很普通,很多方面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人。”王晓婷笑着如是评价自己。
课余时间的她是个运动达人,先后进入了华政女篮校队和手球校队,多次参加市级和全国级比赛,为学校赢得了很多荣誉。她喜欢用读书去充实自己,也时常写作,用写作来宣泄心情,是她排解志愿工作“负能量”的方法之一。
她说,做志愿工作的时候是她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因为不能在病人面前表现得很“丧”,但病房里的“负能量”难免会带来一些心情上的低落,被压抑的情绪会被她诉诸笔尖,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她也会记录下来。
她也喜欢追剧,尤其是法医类的,最近特别喜欢的是日剧《非正常死亡》,因为“从剧里可以感受出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进入大三,王晓婷开始准备司考和考研,过起了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为了调节备考的枯燥,她会偶尔去操场上打会儿球;会一个月出去放松一次,把积攒的几部电影一次性看完。虽然做志愿工作的次数减少了,但她和医院社工部的人仍保有密切联络:“因为我想考试一结束就回去继续做志愿者!”
在《告别》中,她曾这么写道:“看,巴金先生都活到105岁呢,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活到102岁就够了,这样1998年生的我就可以跨越三个世纪了!”
记者问王晓婷,现在还想活到102岁吗?她却笑了:“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长度,所以不必苛求,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才最重要!”
是的,生命的价值可能在于生命的宽度和价值本身,活在当下,珍惜当下,感受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感受蓝天深邃、草原辽阔,感受冬风凛冽、万物生长,感受夏日夜晚的啤酒烧烤大排档,热烈地拥抱生活和生命,体味爱与幸福吧!一首海子的《活在珍贵的人间》与你共勉——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采写 | 宗璐璐 钟怡晖 周扬眉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更多精彩
致你!
华政园里藏着“最文艺宿管大爷”!自学乐器50年~小长假巨献!华政园最美打卡路线图!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我们都是有爱的华政人!
给我个“好看”我更美!美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