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青春华政》刷爆华政人朋友圈,也让大家记住了一个名字:王子愚。
在今年的“新时代·青年榜样”2018年度华东政法大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一批“榜样青年”受到表彰,展现出华政学子的不懈努力、奋进精神和赤子胸怀。
华政官微已开始陆续推送他们的故事,彰显榜样的力量。本期,走进网络宣传类年度人物、传播学院王子愚,看他如何与镜头结下不解之缘。
电影到摄像,爱好到尝试
初二时,王子愚成了电影的狂热爱好者,他被诺兰的《盗梦空间》和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激发了电影拍摄兴趣。那段时间,他看了很多电影,并仍然保留着每周至少看三至五部新电影的习惯,直到现在。“只要是有自己喜欢的、想看的电影,我甚至会去电影院反复观看。”
为拍摄《青春华政》,王子愚与校舞蹈队合作拍摄短片《芳华》
长时间的电影观赏经验,让王子愚产生了想要自己尝试拍摄电影的念头。对于微电影拍摄,他有一定基础:他在初中就掌握了一些剪辑技巧,也掌握一些单反设备的使用方法。当时,王子愚“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拍摄一部微电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高一那年的寒假,他带着十几个小伙伴(有邻居、也有同学),拍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微电影。
王子愚的微电影拍摄现场
一次基于爱好的尝试,却在王子愚的高中朋友圈中获得了不错的评价,这让他感到自己一个寒假的努力小有收获。开学后,正好母校——七宝中学需要拍摄一部校园宣传片,王子愚借着这个机会主动向学校请缨,开始拍摄他自己的第二部作品,而这部作品,让仅仅是高二学生的他获得了学校宣传片比赛的金奖和《新闻晨报》传播大使金奖。
剧组合影
之后,王子愚便开始愈发“严肃”地对待这个爱好。他说:“我确实很喜欢做导演的感觉,也很享受这个过程。从那之后,每个假期我都会去拍微电影,将自己的爱好进行有规律的尝试。”
摄像到摄影,旅行到记录
王子愚说,自己从高一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通常在一部微电影中,自己需要担任摄影、剪辑和编剧的全部工作。对微电影摄像的热爱,也让他萌发了对摄影的热爱,可谓是“触类而旁通”。
王子愚摄影作品赏析
王子愚的摄影作品更偏向于风景类的风光摄影和社会面貌的人文摄影。在他看来,“拍照更多是与旅行结合,拍照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用镜头视角记录下旅行的见闻”。怀着这样的理念,王子愚去过冰岛,去过北极,去过珠穆朗玛峰。
在王子愚眼中,风光摄影也因为刺激的经历而变得有趣和惊险。在冰岛,他为了拍黑沙滩的海浪差点“机毁人伤”。黑沙滩早就“凶名在外”,巨大的海浪让这里的地理环境极其恶劣。到达黑沙滩时,海浪看起来并不大,于是王子愚放松了警惕。为了得到一张独特视角的照片,他站在海浪正上方的礁石上,跑到离海岸很远的地方架起了三脚架准备拍摄。就在此时,一个比成年人还高的海浪忽然朝着他扑了过来,差点把相机直接卷走。为了救下相机,王子愚整个下半身都湿透了,手也受了伤,所幸保住了相机,自己也有惊无险。
王子愚摄影作品赏析
还有一次,王子愚在挪威拍摄极光,拍摄地点位于某个山顶,当时温度计显示-27℃。在上山之前,询问一位当地人山顶气温条件,得到的回答是:你在山顶待一晚,你会冻死的。起初王子愚还不相信,认为自己的衣服足够御寒,但到山上之后才发现,这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狂风呼啸、气温骤降。在外面拍了半小时后,他整个人仿佛散了架,使不上力气,手也完全没有了知觉。最终,他不得不选择下山。
王子愚摄影作品赏析
拍摄到参赛,追梦路上步履不止
王子愚目前获得的最高级别的摄影摄像类奖项是“立格联盟”第一届影视文化节二等奖,在他看来,“(这部)片子本身不是为了参加比赛而投的,能参加比赛是巧合”,而获奖则更是意外。
获奖微电影《夜一样深》开拍于去年11月,为了拍摄,剧组在冬夜的寒风中熬了通宵。王子愚亲自构思剧本,从文学剧本到画分镜,为了增添影片的悬疑色彩,他在上海四处寻找阴森的小巷,对整部影片亲力亲为。“拍的时候,我追求的是一种心无旁骛的纯粹,想要呈现出自己的风格与创造。”
王子愚的微电影拍摄现场
对于自己的拍摄思路和技巧,王子愚从不避讳传授他人。在高中时,他就开始教同伴一些基础性技能,让他们也能尝试自主拍摄。当他带着剧组拍微电影时,有很多人参与进来,不停地向他请教拍摄中的疑问,王子愚都非常耐心地做出解答。由于“技艺高超”,技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他被新视传媒、校学生会等社团组织邀请教授摄影摄像课,他也乐此不疲。
现在的王子愚,在华政园也算“小有名气”。说到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像极了吉加·维尔托夫拍摄的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一个人拿着摄像机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表述自己想说的故事。
王子愚拍摄的微电影截图
在周围人看来,王子愚与华政浓厚的法学氛围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在一个大多数人沉迷于学习法律的环境里,王子愚和他的团队成员往往举着相机,手持稳定器,行走在校园中,用镜头去捕捉、记录身边的故事和风景。
“格格不入”却让王子愚变得与众不同。
谈到未来,王子愚坚定地说影视创作会作为他未来明确的职业方向。他用自己的“格格不入”证明,只要坚守梦想和爱好,与身在哪里没有关系。更何况,他坚定地说:“虽然我在华政整体的法学环境中,显得有那么一点特别。但华政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环境,可以给我一个筑梦的舞台。”
春华秋实·79说
少年行
79级是华政复校后招收的首届学生,共有300余人,其中200余人来自上海本地,100余人来自外地。很多同学都是“老三届”毕业生,普遍要比我大七八岁,最大的竟相差13岁。作为少年大学生,我也有点沾沾自喜。
但是,有时年纪小也会让我感到无奈。1980年,全国各地开始第一次实行县区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华东政法学院作为一个选区,可直接选举出一名长宁区人大代表。同学都为能亲自参与民主选举、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倍感高兴和振奋,我却因为不满18岁成了少数几个没有选举资格的同学之一。以前年纪小是我的优势,这次却成了我的遗憾。看到其他同学都意气奋发、兴高采烈地参加选举,我第一次因为年龄小感到落寂和无奈。
快乐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1983年7月,终于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学校安排了汽车把我们送往火车站。当我坐上汽车,向亲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挥手告别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心里万般不舍。再见了,法学启蒙的东风楼,蜿蜒秀丽的苏州河,无数次走过的华政桥,还有最可亲、最可敬的79级法律系4班的每一位同学,我们共同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作者:七九级四班 廖治中
1983年毕业后分配至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至今。
往昔华政园
注 | 文内视频、图片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采写 | 唐顺磊 宗璐璐
审稿 | 滕晓琪
部分编辑 | 唐顺磊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更多阅读
《青春华政》首发!
昨日纪念花絮视频多图图图!今天上午,10件里程碑事件带你漫步华政复校40年!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华政榜样的故事,好看!
给我看”我更美!美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