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程序员在知名代码仓库Github上建立了名为“996ICU”的项目,表达对“996”工作制的不满。几天内,这一项目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了程序员群体的关注与支持。此后,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对“996”工作制作出反应。一时间,“996”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么,什么是“996”?
百度百科的解释: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我们邀请了上海纽约大学商学部的三位教授,他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带来对“996”现象的专业解读。
教授观点
陈宇新
上海纽约大学商学部主任
全球杰出商学讲席教授
“
即便“996”是出于自愿,并得到了相应的加班补偿,其潜在的负面外部性(externality)也还是不容忽视。“996”的负面外部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996”压缩了员工用于购物,娱乐,社交和家庭的时间,不利于中国经济向消费的转型,以及鼓励二胎的人口政策。其次,“996”可能对员工的长期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这一影响,很有可能会在员工已不在相应企业多年以后才爆发出来,这将会加重医保负担。而这类的社会成本,通常并没有充分反映在加班补偿中。 最后,“996”会增加相关企业的竞争压力,一家实行“996”,竞争同行们也不得不实行“996”。结果可能是“996”从自愿就逐渐变为半自愿、非自愿了。
劳动法是对“996”负面外部性的重要制约。作为教师,看着青春洋溢的学子们为“996”大军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不免会心生悲凉。为人父母,我想多数也是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女“996”的。中华文明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从社会舆论层面,也有必要对“996”,哪怕是出于自愿的“996”,加以制约。
”教授简介
陈宇新,上海纽约大学商学部主任、全球杰出商学讲席教授。曾任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Polk Brothers零售学教授、营销学终身教授,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终身教授。拥有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营销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以及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据驱动营销、网络营销、竞争策略、零售学、定价策略、广告学、结构实证模型、贝叶斯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行为经济和新兴市场营销。
教授观点
施黑妮
上海纽约大学管理学实践教授
“
工作时间是个历史久远的问题。国际法中有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与准则。早在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就针对工作时间制定了其成立后的第一号公约,提倡工业行业每天工作8小时。
经济学研究早已表明,良好的劳动和资本组织形式会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并提高员工薪资,继而促使消费和再生产。一些工业与科技发达国家用实践证明了合理的工作与休闲的时间比例,可以使经济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
回顾人类发展进程,人探索未知成就了科技的进步,后者则优化了人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的工作可以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没有必要在固定地点长时间工作(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我觉得科技应该一如既往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服务:有关行业有必要调整、适应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关注工作质量与效率而不是时间长短,建立人与机器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使人的生命更有尊严,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教授简介
施黑妮,上海纽约大学管理学实践教授。曾任教于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西班牙IE商学院等的EMBA暨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负责创建了长江商学院国际部,打造了一系列面向全球企业高管的领导力课程。
本科就读于意大利都灵大学,后于米兰博科尼商科大学获得国际经济法博士学位。早年曾担任英国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参与主持了多家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曾受聘于日内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总部、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领导参与了四十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项目的策划管理。
教授观点
陈敬
上海纽约大学商学访问副教授
“
从现代管理和创新学的角度来看,“996”工作制所造成的巨大工作负荷、群体压力和内部竞争,降低了员工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遏制了闲暇时间这一重要的创新源泉。
在这个科技和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员工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如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也是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当企业管理者绞尽脑汁运用各种方式试图最大化激发员工在工作时的创新力时,却常常忽视了创新灵感的另一个源泉,那便是休闲时光。
纵观现代商业史,很多经典的商业妙思都来自于企业家悠闲放松时刻的灵机一动。比如3M便条纸的发明者之一Arthur Fry,就是在教堂唱诗班唱歌时发现了弱粘着剂的商业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员工在休闲时间的发明创造,可以为企业带来极其可观的利益,他们的专利价值甚至超过了那些在工作中产生的发明。然而要想获取这些价值,企业需要给予员工足够的休息放松和思考的时间。 因此“996”工作制不仅有悖于对员工的人文关爱,从长远看,也有损于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
”教授简介
陈敬,上海纽约大学商学部访问副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战略与创业副教授。拥有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创业与创新、人力资本管理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等。其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战略创业》(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商业风险投资》(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等学术期刊。
推荐阅读
教授观点 | 从Netflix到SpaceX,出其不意的战略其实都有迹可循
教授观点 | 运筹学——智慧决策的科学
WeChat:@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Weibo: @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Instagram: @nyushanghai
Facebook: @NYUShanghai
Twitter: @nyu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