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俞立中校长:中外联合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聚焦 | 俞立中校长:中外联合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10月28日至29日,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出席在成都举办的2017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与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主旨演讲。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

本年度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亚洲教育北京论坛、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承办, 并得到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教育局的特别支持。

今年的亚洲教育论坛以“教育连结世界,创新改变生活”为主题,邀请到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00多名代表参会,围绕高校智库、科学普及、国际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青少年发明等国内外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作为国内第一所中美合办大学的首任校长,俞立中校长以上海纽约大学的实践为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特点以及新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俞校长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愿意并擅于进行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人才。在此背景下,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新素质,包括激发好奇心、培养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勇于试错、引导批判性思维、提高人文素养及促进学科融合等。

在28日下午举行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分论坛上,上海纽约大学文理学部主任Maria Montoya也与多位中外合办大学同仁一起,就中外国际合作办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培养学生适应国际发展的核心素养等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

以下为俞立中校长在2017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全文,由“搜狐教育·智见”记录整理,经授权转载。

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与 “一带一路” 建设

“一带一路”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真正的“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愿意并善于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人才。我们也需要有一大批真正懂得中国、理解多元文化,而且愿意搭建世界各国之间桥梁和纽带的各国青年。所以在 “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大时代特征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当今的时代特征,对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提出很多新要求,高等教育需及时应对这些变化。我认为,目前我们有三个比较重大的时代特征。

第一,当今时代是全球化时代。大家都理解,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我们的人才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文化背景的人,而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合作,世界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培养“全球胜任力”势在必行。

第二,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的产生、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和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让学生在数字海洋里获取知识,用大数据解决我们人类面对的问题,这是今天的教育必须关注的一个点。

第三,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倍增长,这要求我们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做到终身学习。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面前,怎么去把握自己所需的那一部分?面对这样一个变化,每所大学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每个学生个体具有很大差异,需要有不同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各种行业、各种不同层面的工作,对人才的需要也不一样。这同样需要更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的人才需求。所以对于一所大学来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走向。

我现在所在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中美合作创办的高等院校。我们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我们考虑的不是学生毕业五年、十年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而是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其在未来世界发展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所以,我们希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一批能连接中美和世界各国的新生代力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个因素

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但是创新的素养是需要培养的。那么,我们关注哪些创新素养呢?

好奇心。我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设法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想,好奇是一个人创造创新的最原始动力。由于应试教育,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原始的好奇心被扼杀掉了。所以来到大学,我们必须关注如何通过拓宽学生的视野,重新激发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

主动学习能力。我们一定要强调基于兴趣的主动学习。应试教育的一个最大弊病,就是老师教,学生听,学生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今天这个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主动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是大学教育应该做的。

敢于试错。要鼓励学生不断实践、探索、试错。不要怕犯错误,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学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会思考,他们不善于用科学的思维和逻辑去面对问题,也不理解质疑与怀疑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所以,如何能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很关键的一个方面。

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同样重要。人文素养不是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人文态度。

跨学科。拥有跨学科的学习研究能力是我们必须要强调的创新人才素养。要能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能面对问题,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解决问题。未来的创新需要这种能力。

我们在设计本科教育的过程当中,把着眼点都放在这几个重点上。无论是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社会活动、学生组织等,如何立足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点。

我们的定位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革。通过上海纽约大学这一个案例,为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同文化与教育合作,充当试验田的角色。

为什么要中外联合办学?

中外联合办学可以不局限于现有的办学模式,大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今天这个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的合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把在很多方面不兼容的教育体系或文化认识、政治制度兼容起来,满足学校的运行。

我认为,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我们一定要理解,中外合作办学是建立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的,这要求我们理解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寻找共通的地方,这是中外合作办学不同文化、教育合作的基本落脚点。

其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比较、思辨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如何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构建世界观,是中外合作办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最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能够为世界和平、合作与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所以,他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责任感,这才是中外合作办学所希望培养的人,要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

中美合作的大学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什么明显不同?拿上海纽约大学来说,我们采用主动学习模式,全英语教学环境。我们的学生来自60多个不同国家,英语是必须的,但所有的国际学生都要学习汉语,也要学习中国文化,这是学校的一个特点。

我们打造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大二结束时让学生基于兴趣去选专业。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整个通识教育过程中,汉语是国际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在听说读写方面,必须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多元文化是我们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环境要素。这样的一种全球化环境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了解世界不同文化。上海纽约大学的宿舍安排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外国学生同住,或者三个不同国家的学生住在一起,为他们创造24小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环境。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要求必须有两种以上文化的人发起组织。我们不成立中国同学会,不成立美国同学会,而是加强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就连课程学习、项目活动过程中,都会强调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间的沟通合作。

同时,我们也通过很多跨文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服务,比如志愿活动等,促进多元文化融合,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我们的首届学生今年毕业。可以非常直接地说,每个学生都拿到了很多offer,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

为什么他们会得到青睐?我们培养的学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他们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具有全球视野和卓越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他们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今天,无论是培养什么专业的学生,学校都会看重学生的这些素养发展,而不仅仅是看具备了多少知识。

我们希望在各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能进行更多的教育国际合作,共享人类的文化知识财富,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纽约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聚焦 | 俞立中校长:中外联合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