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洋
上海戏剧学院古筝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青联委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杨娜妮教授、王中山教授、李萌教授,获古筝专业硕士学位。曾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上海市科技与艺术创新奖,文化部、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启明星奖等。曾担任“上海之春”古筝比赛、“金钟奖”上海音协选拔赛等全国大型民乐比赛评委。
撰写并出版《古筝流行金曲99首》(合著)、《古筝考级学视奏教程》(专著)等;出版发行过六张个人独奏专辑,其中第一张专辑《灵光》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发行,成功入围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应邀赴世界多国巡演,擅长将筝与话剧、舞蹈、戏曲、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也是《晓雾》《孔雀》《七夕》等作品的首演者。
从校级教学竞赛走向市级赛,再到即将举行的国家级比赛,一路走来的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青年教师伍洋在诚挚地感谢学校为她组建阵容豪华的指导团队的同时,不禁感叹:这是把我当年“欠”的半场高考全都补上了。
伍洋是因专业考试成绩优异,从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免试文化课被保送到大学本科的,这就是她说的“半场高考”的由来。后来,她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研究生,直到2006年毕业。毕业时,伍洋选择了之前从来没有生活过的上海。踏上这座陌生的城市时,她还面对着一个同样陌生的身份——教师!十四年后,她摘下了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特等奖。这就如同她从事的古筝教学与演奏一样:每日回响,渐入佳境。
伍洋课堂之“境”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两千年筝乐。在伍洋看来,发源于战国时期的筝乐艺术,其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本身就是中华文明从未绝断的生动印证。因此,传授古筝决不能止于技法,而是要基于中华文化的博大背景,构建自己教学中的“根”与“魂”。
伍洋的古筝教学里不仅流淌着“乐”,还为学生营造了“诗”与“境”。“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这些吟咏伍洋时常会在教学中脱口而出,同指间的筝乐浑然融为一体,甚至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堪称乐诗画合一。这样的流露对于她是发于心的,来自长期的教学积累,得于深沉的艺术感悟,因而具有了触动学生心灵并激发他们想象的力量。自己能带给学生什么,学生学完之后能得到什么,是伍洋特别执着的问题。伍洋认为筝乐从主题上可以分为几大类:家国情怀、大好山河、美好情感,这些作品无不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育艺,亦育心,更育人。她力求引领学生感受每首筝乐作品背后的“境”,培育出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与美学精神的音乐实践课程。
伍洋课堂之“气”
古筝教学要讲技法,必然涉及气息问题。气息连贯、气韵生动,才能把筝乐完美地呈现出来。气息气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伍洋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在演奏中合理地运用气息,更努力通过气息教学启发学生如何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让他们不断意识到有“气”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
如果说,伍洋的古筝教学以“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那么“气”则是为了让学生融入作品,而她要带领学生探索的更高的艺术境界则是“人琴合一”。伍洋说,培养专业的古筝演奏者要有几个阶段:无琴有谱(对作品进行案头解读)——有琴有谱(对作品进行演奏实践)——有琴无谱(对作品演奏相当熟练)——无琴无谱(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理解为何要“留白”,何谓“大音希声”。这是艺术之境,对伍洋来说又何尝不是她追寻的教学之境:信手拈来、气韵生动。
伍洋课堂之“境”
作为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来到戏剧学院执教,伍洋深感虽然二者都是艺术学府,但戏剧学院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资源,使古筝教学和演奏站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上。伍洋很享受这一点,她进校后不久就举办了多媒体与古筝演奏会《乐·影》,尝试筝乐旋律与新媒体语汇的结合,打造“可以看的音乐”。
在教学中,伍洋也在尝试把古筝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她带领学生将筝乐分别与话剧、戏曲、舞蹈等结合在一起,愈发显现出这门古老艺术的现代生命力。伍洋为话剧《中国梦》作的古筝曲,将多声弦制古筝和传统古筝相结合,甚至运用了大提琴弓法。《八面风》的表演,则是两台多声筝融入京剧花脸,表现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基于这些实践,伍洋的课堂可以说充满着“变”,它是创新的律动,也是一种带着学生向新的领域进发的激情。
参加此次市级教学竞赛,伍洋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她从事的古筝专业教学,本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几的精准教学,讲求的是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并且需要通过学生直观的表现来检验教学效果。然而,比赛规则的限制使她不能带着学生上台,只能对着评委开讲。这样的“变”对于她而言确实前所未有,但伍洋还是相信,她的课程的底气和生命力就在于那些“不变”:在教学上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具象与抽像、继承与创新等一系列看似对立的因素复合为一体,多元融合,为我所用,既站在学科前沿发展的角度创新,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有存续、有革新、有创造!
伍洋谈教学:
——教学理念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体现上戏的校训“至善至美”。
——爱学生、信学生、信自己,做有温度的教育。观察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变化,思考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带走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讲前沿、引思考、促创新,做有激情的教育。有激情才能更好地投入教学中,使我们的教育有声有色,变得与众不同。
责编:刘佳奇 黄墨寒
文字:方军
排版:范泓俊
扫码关注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