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祖国依靠创新精神、勇闯之态,走出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四十年后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们踏上扶贫助农之路,秉持“我敢闯、我会创”的信念,用自己的创新智慧助力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上理一麦相传小分队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团委专注科技扶贫的青科协学生团队之“一麦相传小分队”,在校团委刘婷的带领下到内蒙古武川县进行实践调研,助力打通“世界燕麦之乡”——武川的燕麦政产学研新脉络,实现燕麦升级,打造武川经济新业态。
武川县于2012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以种植燕麦、土豆等农作物为主。全县有3个镇、6个乡,虽然在2019年4月已脱贫,但还有20多户仍享受扶贫政策,需稳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学生实践团队通过参观企业、走访村户、与政府座谈和访谈**等,深刻体会到科技运用于企业助力扶贫的重要性。
以科技为依托 创新互助扶贫
科技以落地实施、服务于社会为目的。上海理工大学医食学院与燕谷坊展开合作,将自主研发的最新技术与设备应用于燕谷坊工厂,以科技优势加工燕麦,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宽产业下游。
实践团队参观了“燕谷坊”,与企业员工深入交流燕麦加工技术,现场体验双涡流研碾技术和裸燕麦分层破壁技术在产品深加工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政府与上海理工大学的合作,我们不仅在技术和设备上占有显著优势,更为当地五千余户农民增加收益,人均年增收入3000余元,扶贫成效显著。” 燕谷坊2号工厂常务副厂长郭钰说道。
参观燕谷坊工厂,进行技术交流
采访燕谷坊2号工厂常务副厂长郭钰
“一麦相传小分队”在长期科技扶贫的基础上,与燕谷坊联动,并和当地**共建“扶贫车间”,探索出“高校+企业+**+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助力当地农民增收。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也走进武川县扶贫办,与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政府高度肯定了科技扶贫的实效,高质量脱贫督导组成员路俊飞说到,“感谢上海理工大学提供的科技支持,希望后期能够继续合作,助力更多农户、企业获益”。
学校、政府与企业座谈
走访村户 了解实效
科技扶贫好不好、实际成效优不优,只有扶贫对象“贫困户”最有发言权。实践团相继来到武川县大青山乡什尔登村和可镇南营子村,走访农户,了解农户实际情况。“我们从2017年的十几亩到2019年的二十几亩,年收入增加了很多,非常感谢上海理工大学,同时也感谢政府和燕谷坊的帮扶。”武川县可镇南营子村扶贫对象史改召在采访中谈道。
与农户交流,了解实况
走访村户
随后实践团又来到武川县大青山乡干只汉村党群服务中心与**访谈,了解到干只汉村通过“扶贫车间”的帮扶,开始大面积种植燕麦,该村已于今年全部脱贫。
访谈**
在2017年之前,大部分武川县农户种植燕麦意愿不强,一是市场价格不稳定,二是销售渠道不畅通,卖不出好价钱。但自从上理“一麦相传小分队”开展科技扶贫后,不仅延长了燕麦产业链,使市场对燕麦需求量激增,同时解决了价格和销售渠道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农户种植好燕麦却无好收益的担忧。
科技扶贫 与“理”同在
活动结束后,团队负责人李帆同学谈到:“‘技术支撑发展,产业助农增收’,帮助农民增收需要一项符合当地情况的技术,一项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技术,这深刻的一课将赋予我们新的研究动力!”
合影留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上理“一麦相传小分队”立志用自己的青春奋斗助力让武川县脱贫攻坚,同学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用自身所学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让红色筑梦点亮人生,青春领航振兴中华!
素材来源丨校团委
排版丨刘诗玉
责任编辑丨王博 王臻平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投稿丨校徽丨上课时间丨校历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