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张志铭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
(向上滑动启阅)
法科生的基本素养
人生无非生活和工作,法律人如何生活工作,赋予短暂的人生以丰富的意义,是法科生需要面对和做好的大文章。态度决定高度,人的性格素养决定人生的得失成败。作为法学教育者,对于法科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在确定的时空场景中有所认识。
法学注重规范秩序,其本色是人文精神,法科生要奉法守正、知行合一,有关怀、识时务、讲方法。
有关怀集中体现法科生的人文素养。法学是正与不正之学。法科生要有终极关怀,关心人类命运,关心人类生存的地球,关心地球所在的星空宇宙。人生在世,喜怒哀乐、声色犬马、红尘滚滚,转眼而成过去。有终极关怀,就有大格局,能厚德、可载物。沉静而有定力,不陶醉或失陷于一时一刻之得失,生命就不仅是跳跃的细流浪花,更是和缓的深水静流。
识时务集中体现法科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生活态度。法律生活不仅讲逻辑,更要重经验。法科生要努力使自己明世事、通人情,不迟滞、不迂腐,顺势而为。学法者重于规范,追求规训,言行易刻板、少灵动,对此要勤加反省。我们的确信奉法治,守望法治,致力于社会的法治化治理,但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是活生生的、场景化的,是时序上的当下、过去和未来,要讲传承、开新风,更要重当下,当下即是,连接过去、伸向未来。
讲方法集中体现法科生的专业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科生说话做事要有道道,讲章法。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就在于方法的使用,专业水平的高低也在于方法上造诣的深浅。法学没有自己独享的方法,但法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传统以及相应的方法偏好,无论法律的创制还是解释适用,无论将法学的重心化约为价值、规范、事实,还是其他,无有方法,难入法门。
如果我们法科生将自己修习而得的优良品质见诸于实践,就能使我们作为法律人的人生富有质感,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使我们的工作体现专业而显示优长,就能优雅、通达、幸福、成功。
这里是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品质的追求者,法律人生的起航地!
专业介绍
吴泽勇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向上滑动启阅)
当我们选择法学专业,
我们选择了什么?
提到“法学”这个专业,我们会想到什么?我们会想到大部头的法律汇编,想到律政剧里衣着光鲜、举止干练的法律执业者,以及他们在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也许我们还会想到“天下第一难”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想到法学院毕业后可能的职业去向,比如法官、检察官、律师。这些都与法学专业有关,但却不是这个专业的全部。作为一名法学院的教师,我假定准备报考法学专业的高中生对以下问题感兴趣:法学是什么?法学院能教给我们什么?法学专业毕业能干什么?以及最后但可能最重要的,念法学院对我们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法学是什么?简单地说,法学就是关于法律的学问。这里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关键词是法律。法律是什么?“法律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法律是规范,但它不是孤立的规范,而是彼此联系、构成体系的规范。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规范是完全不与其他规范发生联系的。不仅每部法律是一个体系,所有现行法更是构成了一个大的体系。法科学生需要学习的是彼此联系、构成体系的法律,而不是孤立的法律条文。这意味着,在法学院学习法律,就得学会用一种体系化的眼光去看待法律规范,学会分析规范与规范之间的联系,发现规范在体系中的位置。法条固然重要,但学法学可不是背法条那么简单;当然,也就不是背法条那么乏味。另一个关键词是学问。法学是一种学问,而学问总是与规律相关。我们学习法律,不是为了记得一个个法条,而是为了理解法条背后的逻辑和精神。为此,我们不仅要学习现行法,还要学习历史上的法律;不仅要学习中国法,还要学习外国法;不仅要学习各个部门法,还要学习将这些部门法中的通行规律加以提炼的法学理论。所有这些关于法律的学问加在一起,才是我们所说的“法学”。学习法律,就是要学习这样一种学问。
法学院能教给我们什么?法学院存在的目的当然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法律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人呢?这个人应当熟悉法律知识,善于运用法律分析问题,掌握法律实务技巧,遵循法律人的职业伦理。大体上,一个法律人的素质就包括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有些可以在法学院培养,有些则需要在法学院毕业后的职业培训中养成。对于法学院的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即运用法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作为法学院的毕业生,如果别人给你一个纠纷或者案件,你应当能在很短时间内找到应当适用的法律,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检索和分析,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当符合现行法,不仅能自圆其说,而且可以说服其他法律人。这是法科学生的核心能力。很显然,这个能力不是背法条就能获得的,甚至不是通过一般意义上的“博览群书”就能掌握的。它必须经由大量的训练,特别是着眼于法律方法运用的案例分析训练,一点一点地习得。这种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但同时包含着对法律精神的精准把握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法学专业毕业能干什么?一般人提到法学专业,总是会想到法官和律师,最多还会想到检察官。的确,法官、律师、检察官是最重要的三种法律职业。但学法律却不一定都要从事这三种职业,事实上,相当比重的法学院毕业生最后没有从事这三种职业。这些人都去了哪里?他们中有的人做了公务员。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国家机关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法律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法科毕业生进国家机关工作,可以说是人尽其才。有的人去做了企业法务。这实际上是与律师类似的职业,只不过服务的对象不是社会上不确定的委托人,而是雇用自己的企业。有的人去企、事业单位从事了管理工作。法学教育背景会让一个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而这对管理工作恰恰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有的人则经过继续深造,最后投身于法学教育和研究,为这个国家的法律发展贡献智慧,同时也为下一代法律人的成长贡献心力。可见,法学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职业相当广泛,而这种广泛的职业去向,是与法学院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学生气质的塑造密切相关的。因为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形成了理性、稳健、务实的气质,一名优秀的法科毕业生即使转入与法律完全无关的领域,常常也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最后,选择法学专业,对我们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上面的介绍好像一直在澄清一些误解,比如法律不等于法条,学法律不只是背诵法条,学了法律也不一定非要从事法律职业。一个尚未回答、但却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对于一名可能还没想好将来要干什么的18岁青年来说,选择法学专业对其人生意味着什么?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现自我本来就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内容。而在我看来,在大学这个阶段,通过学习法律实现个人成长,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许我们日后不会做法官、律师,甚至不会从事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工作。但法学院对我们思维和表达的训练,将让我们受益终身;法学院对我们观念、性格、气质的改造,足以让我们从容度过未来的人生。此外,鉴于法律本身就是社会规范的一种,研习法律就是学习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法学院的经历其实也为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打开了一扇窗口。每个大学生进入社会都难免会有一个适应期,对于法科学生来说,这个适应期可能短一些。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致力于传授关于法律的学问,尤其注重法学的实践品格,重视训练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以培养治国理政的法律专门人才作为办院目标,但同时也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打造各种平台,鼓励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借用我们的院训,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就是选择成为一名“奉法守正、知行合一”的法律专门人才。借用张志铭院长的寄语,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就是选择成为一名“有关怀、识时务、讲方法”的现代公民。或者以我个人的理解,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就是选择在这样一个充满理性与思辨,却又不乏梦想与激情的地方,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头顶星空、脚踩大地的社会栋梁。
少年,你准备好了吗?
学院概况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具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2月,学校积极响应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大力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成立法学院,由著名法学家张志铭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48名,其中教师41名,包括教授14名,副教授21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富有潜力的教研团队。教师科研实力突出,自2016年建院以来在CSSCI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2017年—2019年法学16种核心期刊(CLSCI)发文在全国法科院校中排名第26、24、22位,跻身全国前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等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多位教师获得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和宝钢优秀教师奖、华东师大本科教学年度贡献奖、华东师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学院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2014年设立法律硕士点,2016年获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法社会学、法政治学等方向招收博士生,2020年获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恪守“奉法守正、知行合一”的院训,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为原则,开设法学导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环境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法学核心课程,以及法律修辞与论证、法律方法论、民事诉讼法案例研习、哲学导论、政治学导论、社会学导论、经济学导论等优质选修课程和通识课程,致力于培养“有关怀、识时务、讲方法”的卓越法治人才。
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普陀区法学会、西门子公司、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等签约,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例如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大赛总决赛亚军(2017)、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国内赛特等奖(2017)、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冠军(2018)、“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2019)、第十七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二等奖(2019)、上海市首届法律案例分析大赛一等奖(2019)等。
学院为学生提供各类奖(助)学金,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学校奖助学金体系外,还有多家企业、律所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包括“龙图法律教育基金”、“汇业基金”、“瀚英科研奖励基金”、“思明基金”、“邓学平法学教育基金”、“允贻助学金”、“靖霖基金”、“朱俞静基金”、“法律实践基地基金”等多个基金项目。
毕业生升学率高,就业渠道宽广,主要去向为进入国内一流法学院和海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或者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每年约40%的本科毕业生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另有多名毕业生进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康奈尔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乔治城大学、波士顿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学院创办《师大法学》刊物,构筑“师大法学讲座”、“师大法学论坛”、“师大法学沙龙”等一系列学术交流平台,并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法学、企业合规等交叉学科研究,注重加强与法治实务部门对接,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化治理需求。学院获批全国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上海市人大共建全国首支基层立法联系点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国设立**企业合规研究中心,组织出版全国第一本企业合规教材,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研究”,扩大了师大法学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乘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华东师大法学院正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加快建设法学一流学科,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而不懈努力。
《师大法学》
2019年法学院学术讲座海报合辑
志愿者服务队授旗
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大赛总决赛获奖
普法宣传
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海内外高水平专家课程
学生毕业合影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欢迎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我们在
樱桃河畔 尚义桥边
等你!
法学院网址:www.law.ecnu.edu.cn
微信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LawSchool_EC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