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赵冠迪
赵冠迪,高中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年通过上海市综评考入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试验班。
高中的经历
我来到复旦大学的路径,不无曲折而又机缘巧合,最终水到渠成,带来最好的结果。
初中时,我通过物理竞赛奖项进入了高中。凭借较为稳定的课内成绩,我开始寻求“磨砺”,参加了学校的物理竞赛。竞赛生活一开始充满坎坷,整日整日地训练,无数次深夜与同学们讨论笔记、错题,我放弃了本应闲暇的高一时间,高二时,竞赛和等级考甚至还要互相抢时间。
虽然很累,但我收获颇丰,我不仅获得了几所学校的自招优惠政策,而且在36届竞赛进入省代表队,达成了自招录取的条件。然而形势“急转直下”。决赛后不久我得知了自主招生被取消的消息,痛心良久。
由于竞赛我缺课了两个月。高三一回到课堂,就感受到了英语一考的压力。起初我并不喜欢机械的训练,在课上也没有全力以赴,在高三上学期始终无法提高成绩,结果在一考中,英语成绩一贯稳定的我发挥失常,于是我便成了高三下学期要修五门课的人。
五门在身,高考看分。这也就是我所追求的 “磨砺”啊!看似相当黑暗的前景,逼出了我的潜力。我制定了详实的学习计划,从基础开始反复刷题,补上了缺课的内容,重新整理课内笔记……一改拖欠作业的习惯,网课中学习自律而高效,放弃了几乎全部的闲暇与休息。成绩依然起起伏伏,但是我相信世界的未来是概率所支配的,个人的努力换得更大的概率达成某种希望,而事不如愿也是必然存在的可能,所应做的,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有了系统的训练,我参加等级考和高考都信心十足,心态平稳地走出考场。
高考后,我与复旦最终相遇。我参加了综评批次的面试,在复旦收到了高中以来最大的鼓励,顺利进入了我所十分向往的自然科学实验班。
有人说我“运气不好”,在我看来没有运气这回事。现在看来走的一条小概率路径,既是巧合也是唯一的安排。过去的奋斗都是为了现在有幸进入复旦大学的我做的铺垫,而这样的现实,也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必将不会留下遗憾。欣然接受的同时,我也将在这所令人心所向往的学府中走出自己的未来。
三年来我值得一提的学习习惯就是做笔记。我的所有笔记都用活页本承载,三年以来,物理竞赛的笔记,不论是普物范围内的课程,还是四大力学的进阶,都由我详尽地记载,因而笔记叠起来总共有半人高。我做笔记的同时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带有思考地重新组织,厘清课程的内容主线。获得整体的思维,同时也达到了高效上课,全神贯注的效果。
选择复旦
高中时期,我报名参加了两次上海市的物理实验培训,两年都来到复旦进行培训,有幸走进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走进恒隆物理楼,看着挂满一墙的实验报告公示,整洁的仪器,高水准的教授,让我更加向往复旦大学的物理专业。
志愿填报时,在专业与学校的权衡下,我选择了复旦作为更加全面发展的平台,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物理专业所在的自然科学实验班。
选择自科
高中阶段我学习物理的志向比较坚定。不仅是学习竞赛给了我独一无二的荣耀感,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这门学科的历史渊源,从心中接纳这门学科的逻辑。
物理对于我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在简洁对称的公式之中可以演化出世界的每一层级学科的庞杂,在其中我找到了世界本来就包含的美感。这门学科,越学习越思考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多,可谓“愈往而愈不知其所穷”。物理是人们意图理解一切现象的野心。
同时我也发现这门学科也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不仅物理可以与大多数学科交叉,而且在我关注的刊物中能看到持续的突破和进展,有许多生机盎然的方向在复旦可以找到。
物理系的学习也是对自己思维能力、抽象逻辑、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交叉发展的基础。没有坚实的数理基础,也就难以“强民族之基”。从这个角度讲,物理系的学习,也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读书,我们肩上也有重大的责任。
选择物理系,我不会后悔。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选择复旦,我相信强大的教授团队,活力的学术氛围;选择物理,我相信人类理解一切的野心;选择向前看,在这个未来尚未确定的世界里,在复旦的校园里,在自科的学堂里,我相信自己会有独一无二的未来。
栏目约稿
【旦生纪】栏目收集复旦er平凡而又动人的奋斗故事——故事中有学子们对高考的真实体验,对未来复旦生活的真切向往;故事背后,我们也想知道你如何走过没有星星的夜路,在书堆中学会欣赏粉笔屑在阳光中的飘扬。
来吧,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把这些文字和同辈分享,为后辈引路,也替自己留份回忆。
投稿说明:
1.征稿对象:复旦大学2020级本科生
2.稿件内容:自我介绍;选择复旦的原因或与复旦的故事;高中学习心得或值得纪念的事;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随稿件附上清晰生活照片和文章配图(至少2张)。形式不限,字数1500-3000字为宜。
3.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
admission@fudan.edu.cn
邮件主题命名为“【旦生纪投稿】姓名-毕业中学-录取专业”
图文 |赵冠迪
编辑 | 刘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