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我选择了历史学!”

上海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因为他,我选择了历史学!”

上海师范大学

●他带领团队投身党的诞生地“寻根”活动,深度研究、实地调查……

●他长期致力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践行学者的社会责任;多年从事城市史研究,在积极抗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

●他爱生如子,从学习、生活各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帮助……

●因为他,许多学子选择了历史学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方向……

上海师范大学

近日,我校人文学院苏智良教授荣获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开展的2020年度“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苏智良,1956年6月出生,197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初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等。2012年获得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师德楷模。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上海师范大学

苏智良教授紧密结合专业,引领党建研究前沿,他带头投身党的诞生地“寻根”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圣地,上海汇集了中共建党过程中的各类组织机构和事件发生地。苏智良教授提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圣地,应尽快将中共在上海建党时期的历史风貌加以保护,建立以今天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原法租界中区)为核心的“红色源头”历史文化风貌区。历时四个月考证,苏智良教授和其团队会同国内知名史学专家,追溯上海与中共建党的历史、地理渊源,于2017年6月绘制成《中共上海建党革命遗址分布图》。地图以1920年的《最近实测上海新地图》为底图,重点突出了70个与中共建党相关联的历史要素。地图细致标注了每一个历史空间的名称、时间、位置等要素,并以彩色照片标注了目前可以寻访的部分中共建党活动地点。

上海师范大学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苏智良教授还带领团队通过深度地学术研究和实地调查,认定了上海1000多处红色革命纪念地,形成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上海红色文化基因图谱,并为红色革命纪念地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经过多年的深度调查,展现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上海红色文化图谱的著作《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于2020年5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短短数月,已印刷4次。2020年9月16日,《解放日报》社举行信仰之路——建党百年主题报道启动仪式,苏智良教授被聘为活动顾问之一。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智良教授作为市委讲师团“四史”专家宣讲团成员,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和所长,积极参与“四史”教育活动,他先后赴教卫党委、金山区委、杨浦图书馆等近百家单位进行宣讲,为打响“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品牌不懈努力。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苏智良教授被誉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28年里他遍阅相关日伪档案、日军老兵回忆、战时报刊等资料;为了采集证人证言、搜集资料,他从东瀛到上海,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高原,从冰封北国到炎炎海南,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在此基础上,写成我国第一部全方位探讨中国妇女受辱史的专著——《慰安妇研究》;他登上东京、海牙、华盛顿、多伦多等城市的讲坛,追究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呼吁资助曾被迫做“慰安妇”的老人;他不辞劳苦,每年专赴日本参加法律诉讼,为受害老人索求赔偿。他多次鼓励并带领在读研究生前往云南、山西、海南等地,进行“慰安妇”问题的实地调研,慰问并资助“慰安妇”幸存者。自2000年开始对“慰安妇”幸存者进行生活资助,使得“慰安妇”幸存者的生活得到不断地改善。苏智良教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学者的社会责任,也以此感染并教育自己的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

苏智良教授长期致力于抗日战争史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他是《上海抗日战争志》总纂,为推动设立“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积极建言,他的“将四行仓库建成上海抗日战争纪念博物馆的建议”获得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5月10日,苏智良教授致函中共中央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先生建议为饶家驹建立纪念碑,并隆重纪念和宣传。2018年12月,上海难民区纪念碑在城隍庙竖立。2019年12月由苏智良教授领衔的团队的研究成果“难民救济的“上海模式”与国际人道法的起源——上海南市安全区(1937-1940)研究与“中国经验”的国际表达”获得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

苏智良教授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以来,积极为健康中国建设建言献策。2018年与与新华每日电讯联合主办——"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发布会。2020年3月,当新冠疫情席卷中国大地时,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的《2018年中国健康城市研究报告》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积极抗疫、推动健康城市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

关爱学生,从“心”出发。苏智良教授始终不忘教师育人的职责,积极参与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曾在上海市属高校辅导员培训中,为上海市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开设讲座;受邀为“青年大学习”活动讲授专题辅导报告“上海的红色基因”。苏智良教授长期支持学院学生工作,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人生导师”专题沙龙、“人文留声”访谈活动,原声导读“网上读书会”等,都留下了他对学生的悉心教诲。

上世纪90年代末,苏智良教授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批研究生。几十年来,苏智良教授对待学生犹如慈父般,从学习、生活各方面给予帮助。在他的研究生中有一名女学生因为家境贫寒,宿舍中没有一床可以御寒的棉被。苏智良闻讯后,立刻从自己家里抱了一床被子送到学生的手中。每年在学生毕业聚会上,苏智良都会询问学生的工作、生活近况。有一次,有位同学说起自己在上海买不起房,苏智良便借给了他几万元作首付。他说,“既然学生选择留在上海,我就要鼓励,并尽力帮助他们站稳脚跟。”学生毕业找工作也是苏教授最为关心的事情。在他的学生中至少80%的学生,工作都是由他推荐的。从第一位研究生开始,每年的中秋节,苏智良都会将学生们包括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邀请到自己家中聚会,多年来,这个传统一直保持着。每年新生入学初,苏教授都会在学院中选择一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资助,以每月500-800元的经济补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了解到一些贫困学生无法承担购买电脑的经济压力时,他也是二话不说,把家里闲置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带来学校送到学生手中,解了学生的燃眉之急。

上海师范大学

在学习上,苏智良教授对于研究生悉心指导,严格要求。曾经有两位硕士研究生确定海南日军暴行的学位论文题目,但却没有出差经费,苏智良教授慷慨解囊,资助她们去海南调查,一次不充分,第二次再去,整整在海南两个月,从而出色完成了课题研究。在苏智良教授的鞭策指导下,学生们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多位研究生获得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他的研究生常说,苏智良教授是全校最忙的教授,而我们则是全校最忙的研究生。35年来,他的弟子茁壮成材,桃李芬芳,一些学生已晋升为教授、博导,成为学科的领军人物。他教授过的大学毕业生获得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的就达10人。

上海师范大学

2013年冬天,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行动不便,在术后休养后,他仍然坚持每周四早上前往奉贤校区为本科生上课,在班车上、在教学楼里,都能看到一位走路一瘸一拐的教授,坚持站着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尽管上课的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但在每一学期开学前,他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给课程课件进行一次更新,他说要把最新的研究动态讲给学生听,不能让自己也“过时”了。他使用多媒体方式讲述的《上海史》,仅扫描的图片就有近千张,从“沪”的来源,到海派文化,生动详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课,深受历届学生的喜爱。为了能够更好地给本科生上课,他组建了一支教学团队,其中有教授,也有在读的研究生,合力备课,希望始终以新时代学生们喜欢的话语体系给他们上课。他主讲的《中国近代史》获得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相应课程“精彩一课”,《上海史研究》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他带领团队申报的“卅年磨一剑——以强化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引领的抗战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不忘初心 勇担责任

谱写新时代教书育人新篇章

大爱无疆 润物无声

苏智良教授用他的学识与品行

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

供稿:人文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往期推荐

● 突破!我校青年教师首次出征青教赛国赛

●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上海师范大学报考点网上确认公告

●我不怕胖,只怕错过了上海师大的美食

●华灯初上 上海师大的最美夜景

上海师范大学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师大一起加油!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上海师范大学-“因为他,我选择了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