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厚德 精技强国
学院风采 精彩呈现
为了向社会大众充分传递院校信息,增进考生对学校、学院、专业的深入了解,上应大招生办特别推出“上应学院风采特辑”,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为大家推送介绍的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专业宣讲、学院发展、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展示&解读。
01
专业宣讲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立青春鸿鹄志 迎软件强国梦
宣讲专业:软件工程
宣讲人:李兆瑞
简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立青春鸿鹄志 迎软件强国梦”为主题,讲述了软件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式。计算机专业学子有信心迎接软件工程新时代,做未来社会接班人,为实现软件强国梦而奋斗。
02
学院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多措并举强化人才培养。
其一,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支撑,四个平台”的人才培养新系统,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支撑作用,从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企业实践与卓越计划、资质认证与技能竞赛、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4个方面加强内涵建设;
其二,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实施“3+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抓手,“产、学、研、用”相结合;
其三,构建了“学历+职业能力证书”双证融通的培养机制,依据华盛顿协议和职业岗位标准,凝练各专业技术特长,随着双证融通深入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60%,双证融通覆盖度**。
其四,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已与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瑞典西部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学期交换生项目,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开展本科2+2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
师资力量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博士45人,硕士生导师24人;另外还聘请了一批知名高校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亲临课堂进行教学指导。
学科建设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三个专业;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信息重点学科,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机器视觉与机器嗅觉2个协同创新平台,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无线传感网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交通与嵌入式系统、机器嗅觉与模式识别4个研发中心。每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以及企业课题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近600万,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
学院拥有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成立产业学院,与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了理想的实习、实践环境。
03
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与长三角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大数据技术开发及大数据分析、处理与展示能力,能在IT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研发相关岗位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数学、控制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研究范畴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图像识别、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应用领域涉及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能物流、安防监控等。
软件工程(卓越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全国应用型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等20多个竞赛中获奖数百项。
三年来的就业率近**,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1 | 学院网站:https://cs.sit.edu.cn/ |
2 | 学院公众号:SIT计忆 |
3 | 联系电话:021-60873593 |
更多学院详情后续将以系列推送展示
敬请期待!
欢迎报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视频来源 | 上应青年公众号
稿件整理 | 上应大招生办
图文编辑 | 刘 颖
审核校对 | 陈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