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有“读书郎”的家长来说,总免不了和孩子之间展开有关成绩的对话。
虽然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但面对不同阶段的考试,没有孩子可以是"常胜将军”。
眼下,月考、期中考陆续结束,作为家长,谁都免不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当孩子没考好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盲目批评会放大困难
伤人的话不说
相信在孩子考试前,很多家长就已经做过了心理建设:孩子的成绩只代表了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就算没考好,也千万不要对孩子发火。
然而,等真拿到孩子糟心的成绩单,才发现那些想法早已化为云烟。
那恨铁不成钢的怒火,根本按捺不住: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就能考好,你就不能?”
“爸妈起早贪黑忙工作,你就这样回报我们?”
“考成这样,你还有脸玩手机!”
爱之深,责之切。孩子成绩不如意,父母生气批评两句,这合情合理。
然而,孩子遭遇考试失利时,心情也很沮丧和难过。如果这时父母不懂教育技巧,胡乱批评一通,那就和“落井下石”无异。
也许家长只是一时气话,但孩子却可能会想:“连父母都这样说我,我肯定非常差劲……”
在这一心理暗示下,孩子会觉得眼前的困难变得难以逾越,再无自信可言,甚至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了。
其实,当孩子说出“我没考好”时,他是希望得到指点和帮助的。
父母想通过批评,鞭策孩子知耻而后勇,要格外注意形式和时机。
例如当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应首先专注于自家孩子,不要急于拿他们与别人家孩子比较。因为家长这样回答,只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攀比,而不是为了自己。
另外,父母不要太多强调自己的辛苦,把怨气都撒到孩子身上。因为在此情境中,如果父母过分强调付出,将会大大增加孩子的负罪感和心理压力。
如此一来,孩子很可能形成“学习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的扭曲观念。
不恰当的安慰
等于给孩子挖坑
有支持打击教育的家长,就有推崇鼓励教育的家长。
当孩子考砸了,一些家长会想方设法安慰孩子,想帮孩子减轻没考好的心理负担。比如:
“没关系,一次考试没什么大不了!”
“反正家里有钱养得起你,就算以后考不上好学校,也没关系。”
这些家长初衷是好的,但这种以安慰孩子为唯一目的的回答,却可能助长孩子的错误思想。让孩子觉得“考完就算完,考差了也不要紧”,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松懈。
对于这个问题,我身边的朋友就有着亲身经历:
有一次期中考试,朋友的女儿考砸了,含着泪捧回来一张不尽人意的成绩单。
见到这场面,朋友几乎是下意识地安慰说:“没关系,我觉得已经很好了,分数不重要,你把知识掌握好就行了。”
后来,又一次临近考试了,朋友看女儿每天回家草草写完作业就放开撒欢,一点紧迫感都没有。
他终于忍不住问:“马上就期末考试了,你复习好了吗?”
但女儿自信地回答:“不用怎么复习的,我在班里考个中游没问题!”
朋友追问道:“有机会努力争上游,为什么只满足中游水平呢?”
女儿认真望着他说:“这难道还不够吗?你不也说过分数不重要,这样就已经很满意了。”
女儿的一番话,把朋友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没想到,自己当初用这话安慰孩子的同时,也把“分数不重要”的观点植入给了孩子。到头来,自己给女儿挖了个大坑,让她变得不思进取了。
其实,安慰孩子还有着更好的办法,那就是“不要直接评价分数,多挖掘孩子考试的闪光点”。
比如在这次考试中,孩子有哪些有难度却答对的题、上次错了这次答对的题、工整的字迹、作文里出彩的句子……
这对于逆境的孩子来说,就是阳光和雨露,能给他们带来战胜困难的神奇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也带给孩子一种成长性的思维模式——
每次考试完后,先对比的不是排名和分数,而是曾经的自己,切切实实找到比之前的自己做得更好的地方。
孩子对待失败的心态
比分数重要百倍
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多数家长、包括孩子自己,都喜欢纠结在一张已不可更改的成绩单上。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分数只是能力的一个侧面反映。相比于孩子的成绩,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在考试失利后,能否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孩子遭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从此害怕失败、退缩躲避。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也曾说过:“如何对待失败,决定了人生是否成功和幸福。”
失败总是带来伤害和失望,但也可以成为一段内容丰富、充满教育性的成长经历。
一个不怕失败的孩子,比优秀的孩子更值得父母高兴,因为这样的孩子拥有成长思维,这也是心理学者安吉拉·达科沃斯所说的“坚毅力”。
她经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发现,一个孩子一开始跑多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奔跑中,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继续奔跑。
这种不怕摔倒、坚持努力的心态,是一种可贵的思维,能帮助孩子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
因而,我们不妨告诉孩子:
“人生就像长途旅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一次考试失利了,无非是在道路上被小石子绊了一下,没有关系;未来的路还长着,后面还有很多机会,重要的是你是否在旅途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美景。”
心理专家曾奇峰曾说:“在家庭关系中,谁使用智力越多,谁就是父母;谁使用情绪越多,谁就是孩子。”
所以,在领回孩子的成绩单后,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父母的身份,沟通时控制好情绪。
有一对冷静智慧的父母做后盾,孩子在学习上逆袭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况且,未来的路还很长,孩子考试考砸了未必是坏事。只要正确利用这个机会,多一点耐心陪伴和引导,跨过了这道坎,孩子的路必定越走越顺畅!
咨询热线:400-06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