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统计,每年约有10万儿童青少年死于自杀。
而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也就是说,每一个自杀的孩子背后,都有1000个有自杀隐患的孩子……
1
轻易放弃生命的少年
最近,看到了两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4月8日,在福建厦门的一所中学。
初二学生小刘(化名)因上课时用打火机烧纸,违反课堂纪律被老师罚站。
从下午第二节课开始,小刘一直在罚站反思。
直到放学铃响起,小刘找到老师询问自己是否能回家,得到了老师的许可。
然而监控却显示,得小刘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走到另外一栋楼的5楼。
他爬到围墙上后,又翻下来。如此反复多次,似乎在犹豫什么。
晚上7点左右,他从楼顶一跃而下……
而仅隔了一天,同样的悲剧在郑州的一所中学再次上演。
4月9日上午,在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
同样是在读初二的学生小胡,因违反校规带手机入校,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
在班主任询问过程中,小胡拒不承认将手机带入教室。
为了弄清真实情况,班主任离开办公室,进入班级教室进一步了解情况。
而当班主任从教室拿到了小胡的手机,返回办公室时,却发现小胡已不知去向。
直到学校的保安发现,一个女孩趴在教学楼前的地面上……
前后两天,两个正值青春的孩子接连从高楼坠落,任谁都难免扼腕叹息。
而更让人心痛的是,最近几年青少年自杀事件越来越频繁,此类案例可谓比比皆是:
2019年10月8日,江西赣州,一名15岁少年由于自认为成绩不好,留下遗书后在水库边自杀;
2019年10月11日,无锡钱桥,一名16岁男孩由于自卑与对未来绝望,在服用电解液并自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5年级的孩子因上网课不认真被家长训斥,不顾一切从楼上跳下;
2020年6月4日,江苏常州,一名11岁女孩因为作文被老师评价不佳受到打击,从教学楼四楼坠下身亡……
这每一条新闻,都是一个稚嫩鲜活生命的消逝,真的不忍心再列举下去了。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如此脆弱?
或许我能理解,这些孩子正处在身心剧烈变化、心理敏感的成长阶段,容易做出冲动的事情。
但我仍然无法接受,让孩子们毅然放弃生命的,竟然都是些“被家长或老师批评”、“成绩不理想”这样小的事情。
这太不值得了!
2
他们为何看轻生命?
关于青春期孩子自杀,曾经看过一份调查,北京大象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报告显示: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
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超过半数的自杀行为,从意念到实行不到15分钟。
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可谓不让人惊栗。
为什么每年会有这么多正值青春的孩子想要自杀?
有人说,他们是受到了父母、老师等等身边人的刺激,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
但其实,这些只是表面原因,本质的原因是:
这些孩子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认为,死亡就是解放,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死亡。
那些轻易放弃生命的少年,根本没有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3
死亡教育这一课,该怎么给孩子上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被永恒追寻的哲学问题。
在我看来,人们会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活着。
这些东西有的很小,有的很大,有的易得,有的不易得。
但人们会为了这些目标付出努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目标就会在内心反复出现,提醒自己。
总之,人生有目标,活着才有希望。
古时儒家学子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做自己人生目标。
而我们不用搞得那么高深,因为在孩子的生命之初,活着的意义可能非常简单。
比如为了吃到更多的美食,为了得到一份真挚的爱情,为了走遍世界......
曾经有一位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为女儿列出了一份“生命意愿清单”:
她每天有家可回。在家里,她几乎听不到说教、要求、指责;
她有两名关系稳定、对她支持也稳定的家长;
她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开开玩笑、吃吃喝喝;
她的老师对学生的密切支持是学校教学系统的一部分;
她喜爱画画,一得空就挥笔作画;
她喜爱动物,每周都去动物庇护所照顾小猫;
她喜爱思考,思考对她来说就是津津有味的事情;
她喜欢音乐,是几个乐队的粉丝,偶尔去听他们的音乐会;
她喜欢烘焙,手艺渐长;
她喜欢看电视,我们偶尔也陪她看。
就是一些非常细碎的小事情,而这些已经足够成为她这个年纪生命继续展开的理由。
真的是很智慧的做法。
对于孩子来说,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人生快乐是最有吸引力的。
只需要多引导孩子去看到生命的美好和精彩,就一定能找到活着的意义。
当然,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多跟他们聊一聊人文、历史、国家、社会。
一个有着广阔眼界和远大理想的孩子,更容易找到人生的目标和价值感。就像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总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使命,拥有坚定的信念,才不会被一点小事轻易打败。
最后一段话,想写给孩子们:
想纵身一跃的少年,你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也远远不知道,自己在亲人心中的分量。
这一跳于自身或是解脱,对于父母,却是永久的煎熬。
孩子,犯错了,别害怕,回家吧,在这里天大的事都不是事;
孩子,委屈了,被憋着,回家吧,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哭泣;
孩子,受伤了,别难过,回家吧,在这里有你爱吃的饭菜。
父母,愿做你永远的后盾!
互动时刻:
大家来聊聊,你如何看待青少年轻生事件频频发生?
咨询热线:400-06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