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西部有个约定 | 今天,听西医学子的西部故事!

西安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和西部有个约定 | 今天,听西医学子的西部故事!

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

心系国家 扎根西部

一批又一批西医学子响应国家号召

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扎根西部 服务基层医药卫生事业

用知识和热爱回报祖国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今天 听西医学子讲述他们与西部的故事

服务** 助力西部发展

西医学子勇担责任与使命

在基层在西部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

用知识与能力为西部发展增添力量!

西安医学院

郭发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中共党员,主治医师,现任留坝县江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大学毕业之后,他选择走进距家近300公里的大山深处,做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守护者。疫情期间,他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乡镇医生,参与编写《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一版)》,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配合院领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先后荣获汉中市优秀医师、最美抗疫医生;汉中市道德模范;陕西省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西安医学院

石润,2013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后在韩城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工作。2021年支援西藏,目前在海拔3900米的西藏普兰县人民医院。基层是人民群众的第一道医疗保障机构,但目前缺乏人才,缺乏设备。这支短援队伍共有29人,来自陕西省多个单位,他们克服高原的恐惧,互助友爱,喊出了“缺氧不缺士气,海拔高境界更高,宁让生命缺氧,不让使命欠账”的口号,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西安医学院

王嘉斌,西安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17级毕业生,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工作。毕业之时,他坚定地选择去新疆工作,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因为他觉得扎根新疆不仅仅是一份政治责任,同时也是难得的学习和历练的机会,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选择与奉献,展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之色因奉献更加绚丽。

西安医学院

苏娜,2018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任职于陕西省府谷县黄甫镇卫生院。基层的工作范围比较广,除了负责日常的临床工作以外,还要承担相应的健康扶贫工作。在健康扶贫路上,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大事迹,却有着许多真实暖心的平凡小事。在她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位贫困人口,改善他们的生活,就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基层工作,她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贡献青年人的力量。

西安医学院

崔梅,2018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职于长武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呼吸、消化、肿瘤)。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医院虽小,但是五脏俱全,她由刚毕业的小姑娘正在向一名合格的医生迈进。她表示,既然选择了基层,便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进取的心、热爱的心为基层人民的健康幸福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西安医学院

郝希俊,2014考入西安医学院护理专业,2015年参军,2017年退伍,2020年毕业,现就业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中心卫生院。他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扎根基层、服务西部,他选择用最美的青春,做最有意义的事。

西安医学院

陈婧竹,2017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2017届预防医学专业。现创办禾霖健康研究院。从医学生到创业者,从家道中落到白手起家,从职业到事业的选择,从只能在快餐店办公到近千平米的健康产业的孵化基地,陈婧竹仅用3年时间走上事业的正轨,成为健康行业的一名新星。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为鼓励和引导优秀学子赴基层就业

设立2021届毕业生“在陕基层就业奖”

鼓励他们担负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做有理想的西医青年

用知识和奋斗为西部发展添砖加瓦

西安医学院

根植西部 担当使命

还有许许多多的西医学子

在西部在基层挥洒汗水绽放青春

他们用热血为人民和国家服务

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重!

接下来,请听@咸阳师范学院来讲述!

党史学习专栏

红色经典 微党课

人物长廊:曾希圣——面壁终破壁弄敌股掌间

向上滑动阅览

曾希圣(1904-1968),湖南资兴人,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赴苏联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南、山东从事秘密工作和兵运活动。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长、中共中央军委二局(情报局)局长等职。参加过长征,是红军“破译三杰”之一,获二等“红星奖章”。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等职。

他是我军情报工作的“创业人”,不修边幅,人称“胡子局长”。他不走寻常路,“读天书”“发假电”“搞玻璃杯”,屡屡破获国民党重要军事情报,立下大功、奇功。他就是曾任中央军委二局局长的曾希圣。

三人组“家庭”,宅男搞情报

1927年,国民党反共反革命潮流愈演愈烈,党的武装斗争和公开战线急需地下斗争、隐蔽战线配合。当时,曾希圣担任国民党军队的中层军官,且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湖北省委军事部决定曾希圣留在唐生智第8军,除争取官兵革命外,还承担情报、交通、购买枪支弹药三项特殊工作。但还未打开兵运局面,他便被迫离开军队,直到1930年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

为了搞情报工作,曾希圣和党内交通员黄杰及老同志何叔衡组建了新的“家庭”:何老与黄杰为父女关系,曾希圣作为黄杰的小叔子客居黄杰“娘家”的后厢房。

1930年前后,国民党当局对军事新闻管制不严,报纸时常透露出一些军事动态。曾希圣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综合各报纸情报,分析敌军重大军事动态,有时也整理各地报来或内线提供的密写的文字报告、电报。靠着“剪刀+浆糊”,曾希圣弄清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3次“围剿”的计划,使我党我军减少了人员伤亡与损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后,曾希圣转战中央苏区工作。

为了加强情报部门建设,中央军委将原通信部门的无线电总队侦察台与原红一方面军参谋部谍报科组建为总参谋部侦察科。曾希圣一到苏区,便被任命为侦察科负责人,后侦察科改为情报局(即二局)。此后7年,曾希圣一直担任二局局长,领导建立了以无线电侦察为主的红军情报工作,成为中国军事无线电密码破译的第一代专家。

我破敌一千,敌破我为零

周恩来说,曾希圣是我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但创业十分艰难。曾希圣第一次领导二局参与赣州战役,谍报侦察失效,无线电侦察台“失聪”,令他刻骨铭心。

冥思苦想中,曾希圣想起他在国民党刘珍年部做兵运时,曾听报务员说过,军用密码电报是可以破译的。他立即将这个“以破译密码获取敌军战役情报”的想法报告总参谋部部长叶剑英,并得到朱德、周恩来的支持。但破译谈何容易?国民党军队内使用不同版本的密码,连他们自己翻译都十分费劲,何况是破译。所以,叶剑英把密电比作“天书”,称曾希圣是在“读天书”。

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曾希圣坚持“两条腿”走路,亲自带头破译攻坚:一方面布置抄收敌台密电,收集缴获的敌人密码本和电报底稿,适时比对分析研判;另一方面向加入红军的原国民党军电台人员学习了解。他还多次向党的无线电通信创始人周恩来请教编码的规律,常常在屋子里“坐冷板凳”,恶补破译必备的基础知识,把突破口对准了在江西“围剿”的国民党军队使用的最新秘本——“展密”。

机会来了!1932年8月,宜黄战斗打响后,我军缴获了两大箱敌军文书,曾希圣从中查阅到了国民党第9路军孙连仲发给所部的一份译出30多个字的密电。以此为线索,他布置电台重点抄收孙连仲部往来电报,并用已知密码对其进行反复猜译,从而译出了全部密电,“展密”就此到手,周恩来当即嘉奖。

“展密”破译后,彭德怀将听力敏锐、记忆力超强的曹祥仁和优秀报务员邹毕兆调到二局。至此,红军“破译三杰”聚首,破译行动组如虎添翼,进入“开挂模式”。“特别本”“猛密”以及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的“千密”“清密”等多种密码都被准确破译,甚至连国民党第10师师长李默庵用密码电报发给老婆的诗也被破译出来。1936年12月,周恩来在西安见到李默庵时随口说出的诗句,让李默庵大惊失色,震惊于红军无线电侦察的能力。

日复一日,昼夜不停地战斗,曾希圣不修边幅、不讲穿戴,每天两餐只有盐水煮竹笋。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二局的体制确立,跟踪破译能力形成,所有侦收范围内的敌军密码本都被破密。从1932年10月至1937年底,二局共破译蒋介石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各种密电达1050个,而敌军破译红军密电是0。红军建军六周年之际,曾希圣被朱德、周恩来联名提议,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假电”发敌军,红军过乌江

在反无线电侦察上,曾希圣也下了功夫。他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并提高红军密码的反破译难度。国民党军队为了破译红军的密电,建立了庞大的无线电侦察部门,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雇佣了外国专家当顾问,但始终没能破解红军的密码。

红军长征后,为了不间断掌握敌人动态,紧跟总部不掉队,曾希圣采取循环“接力赛”的方式,将侦收人员与装备器械分两个组,前组先走一段后停下来开机接替侦收,后组交班后往前赶路又停下来接替前组。在翻越老山界这段悬崖上的艰难小道时,他亲自护卫队伍,在半山腰组织开机,时刻不停实施对敌侦察。

四渡赤水后,红军前后面临着敌人阻截的险境。危急时刻,曾希圣提出利用我掌握敌之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吴奇伟、周浑元发电使其调离的计策,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认可。利用蒋介石经常朝令夕改、越级指挥的行事风格,曾希圣遂拟定电文,以蒋介石名义分别给吴、周两部发电,命其向泮水、新场、三重堰前进,红军因之乘隙顺利南渡乌江,进逼贵阳。

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一面急令吴奇伟、周浑元等纵队赶往贵阳保驾,一面做好逃跑准备。因蒋介石的“救驾令”与我军发出的“假电令”行动方向基本一致,故吴、周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玄机”,蒋介石自己也不知道。直到1967年曾任二局副局长的宋裕和看望曾希圣时,才对其夫人说起曾希圣为红军顺利南渡乌江立下的这一奇功。(信息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精彩热文

西安医学院2021年校园开放日及高考咨询活动公告

西安医学院2021年招生计划及2020年录取分数

权威发布!西安医学院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党委宣传部出品

信息来源: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编辑:常紫璇

责任编辑:马瑞馥

@版权归新媒体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图片

请联系获取授权

微博:@西安医学院

联系我们:1241928785@qq.com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陕西本科院校-西安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西安医学院-我和西部有个约定 | 今天,听西医学子的西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