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1年招生宣传
三年磨砺,今朝利刃出鞘
透过阴霾,追寻生命的航向
无论身在何方
我们期待着怀揣梦想的你
莫负春光,共舞青春追华裳
下一站
我们在延大文学院等你
盼与你共绘
人生新征程的美好画卷
学院简介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称文学院)重建于1958年(当时称延安大学中文系),是延安大学恢复重建时最早设立的三个系科之一。1963年升为本科,1985年增设秘书专科,1995年开办秘书本科,2000年和2002年分别创办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闻学本科专业,2002年改系建院。2003年,获准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2010年,获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一级学科。目前,学院设有中文系、新闻系、秘书系,拥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7个硕士点。拥有“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有文学研究所、美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路遥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延安文艺研究中心、斯诺研究中心7个校级研究机构。2018年我校被列为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序列,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新闻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占地500余平方米、投资近500万元的融媒体实验中心。中心包括全媒体演播厅、融媒体实验室、视觉传播实验室、播音实验室、师范生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中心、秘书学专业实训室。能满足学院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三个专业的实验、实训需求。
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全媒体演播厅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含教授9人、副教授20人、讲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排行榜(2006-2018)”入选学者1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高校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各1人。现有《新闻调查实务》省级一流课程1门,《红色经典导论》省级精品慕课1门,《当代文学》省级精品课程1门,《现代文学》《古代文学》《陕北说书》《红色大讲堂》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现代汉语》《国学经典导读》等校级精品课程11门。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在校人数近1500人。学院引领、号召学生自主创办了路遥文学社、话剧社等学生社团,在推进、引领学生自主开办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取得初步的成效。
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培养各类毕业生万余名。其中包括我国当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遥,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建军,著名作家陈行之、忽培元,著名诗人阎安,著名书法家韩亨林、赵学敏,著名记者梁相斌,语言学家亢世勇、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周维东、延安市人民政府市长薛占海等杰出人才。一大批毕业生走上各级领导工作岗位,更多的毕业生则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
文学院召开80周年院庆暨“双一流学院建设”座谈会
文学院举行外聘中学名师聘任仪式暨中文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座谈会
文学院承办的“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文艺活动中的表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延安大学新校区举行
文学院承办“非凡事业 红色传承——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
学院教师赴美访问交流
学院与北京中广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电影《柳青》剧组来院调研座谈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习总书记在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对我校作出重要批示:“值此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谨向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长期以来,延安大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和老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的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我院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在本身已有的基础上,将路遥文学社、话剧社等学生文学社团,《我们》新闻院报以及学生文体活动办的更有特色。
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类
该专业大类第二年分流。汉语言文学是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
毕业去向: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部门。
文学院师生参加《平凡的世界》不朽的《人生》——纪念改革先锋路遥暨路遥作品赏析分享会
文学院语音室、多媒体实验室
纪念路遥诞辰70周年暨《路遥与延安大学》首发座谈会现场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报道学院中文人才培养工作
文学院举行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实验班开班仪式
新闻学
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熟悉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媒介经营与管理、电视新闻摄像与编导、新媒体导论、新闻摄影。
毕业去向:各类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院师生参加重读经典《红星照耀中国》学术研讨会
我院新闻传播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在延安清凉山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活动
学院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
联合发起成立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
学校领导视察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
秘书学
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熟悉秘书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流程及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秘书写作、中国秘书史、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文书档案学、领导学、公共政策、广告学、社会调查、公共关系学、公务员制度等。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秘书专业技能大赛
秘书专业考研经验交流会
秘书专业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秘书专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名师风采
梁向阳,笔名厚夫,男,1965年生,陕西延川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第六批外审专家、人民出版社读书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当代散文、延安文艺与路遥研究等,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出版《路遥传》《重回历史现场看文学现象》《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走过陕北》《边缘的批评》《心灵的边际》《行走的风景》等文学研究与散文著作;合作主编《路遥研究资料汇编》《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延安文艺研究论丛》等。其中,《路遥传》获陕西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获陕西省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的教学成果“传承路遥精神,提升文学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荣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奖、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社会荣誉。
惠雁冰,1969年10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延安大学红色文艺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7月留校任教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学;2010年至2012年,在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工作;2012年赴台湾世新大学访学,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教育厅项目等多项。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奖、陕西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王俊虎,1974年3月生,教授,博士后。现为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与成果鉴定专家,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排行榜(2006-2018)”入选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库专家,陕西省语言文字专家,延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入选延安市新世纪“225”人才、延安市十大社科名家、延安市圣地英才。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延安文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主持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版著作与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CSSCI核心源期刊全文收录30多篇,曾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与二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文艺评论二等奖与三等奖、延安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多项。
知名校友
路遥
1976年中文系毕业,陕西清涧人,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忽培元
1981年中文系毕业,陕西延安人,国务院参事,著名作家。
代表作:《群山》
李建军
1986年中文系毕业,陕西富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宁静的丰收》
梁相斌
1983年中文系毕业,陕西合阳人,新华出版社社长,著名记者。
代表作:《中西方新闻战》
韩亨林
1977年中文系毕业,陕西靖边人,原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著名书法家。
赵学敏
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陕西三原人,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著名书法家。
代表作:《赵学敏书法选集》
亢世勇
1987年中文系毕业,陕西延安人,鲁东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代表作:《语言应用研究》
周维东
2001年中文系毕业,陕西白河人,青年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与延安时期的文学生产》
阎安
1986年中文系毕业,陕西子长人,现为《延河》杂志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整理石头》
用路遥精神办学育人
1988年,延安大学50周年校庆之际,路遥回到了母校,并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
文学院是一个有着鲜明文化个性的学院,长期以来文学院秉承历史,弘扬优秀文化,形成了“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的办学特色。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用路遥文学精神教书育人;第二,“非遗”陕北说唱艺术进课堂;第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第四,相关教材编写卓有成效。2007年以来,学院在文学类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上,以路遥奋斗精神为切入点,探索专业教育“立德树人”新途径。
●在理念层面上,挖掘与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明确提出“传承路遥精神,提升文学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理念。
●在实践层面上,真正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做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融通与相互促进。学院明确提出打造“全国路遥研究基地”的战略,研究团队先后主编《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路遥 路遥》等多部路遥研究资料集,主持修编了目前国内权威的2013年版《路遥全集》,公开出版了自主教材《路遥传》,发表路遥系列研究论文20余篇,做大做强路遥特色研究,掌握路遥研究“话语权”;在教学层面上,学院有效利用高水平研究团队在不断深化路遥研究的基础上,开设《路遥研究》课程,同时也充分利用路遥文学馆、路遥研究中心等优质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
●在文化层面上,形成了富有鲜明个性的学院教育教学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经营造出感知路遥、学习路遥、研究路遥、成为“路遥”的良好学院文化氛围,丰富了学院文化的内涵,极大地激发文学类专业学生文学想象与文化创造的热情。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成为延大的品牌专业,近年来招生投档比是300%以上;很多毕业生也主动选择援藏进疆,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真正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我院12级毕业生谢伟、付涛、董凯等10名同学先后援藏进疆,从事基层、教育工作)
路遥研究团队先后出版了自主教材《路遥传》一部,出版了《路遥纪念集》《路遥再解读》《路遥 路遥》等多部路遥研究著作,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十多篇研究论文与教改文章。我院学子在路遥精神的指引下,一心向上、积极创作,已出版的作品有冉歌舒个人作品集《梦旅鹿人》、侯建《沉鱼一梦》等。
我院路遥研究基地已出版的部分图书
学生已出版的部分作品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引领着延大学子不断前进,这是永恒之光,将长存于延大人心中!
新闻学专业在宁夏同心开展社会实践(2018)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一、四点半课堂
为贯彻落实“一体两翼、一院一品”理念,文学院团委与延安新区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四点半课堂”。
我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宗旨,服务新区、共享新区。不仅为新城社区的居民建设做出了贡献,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塑造品格、奉献社会、弘扬青春正能量。
二、青马工程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号召,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干部、团骨干、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理论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我院于2018年开始开展“青马工程”系列活动,“青马工程”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勤学笃实,力行求真;以梦为马,扬青春风采,展青年精神。
三、“雷锋月”系列主题活动
为全面营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深入开展,文学院成立580志愿者服务队,并组织同学们参与相关的系列主题活动,涉及理论学习、社区服务、文化宣传、阳光助残、环境保护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三月不仅有雷锋精神春风化雨,更有文院学子立志躬行温情你我。
四、运动会
三月学雷锋活动刚刚结束,我们便投入到四月份的运动会中。每年四月,文学院都会组织学生们积极准备参加校运动会,清晨的校园,文学院运动员们的呐喊声在飘荡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来铺洒白色的跑道,用激情点燃胜利的曙光。
你们的身影是跑道上的风景
矫健的步伐迈出你们的自信
五、辩论赛
唇枪舌剑,论尽是非黑白;青年才俊,辩析世间万象。为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发掘优秀辩论人才,锻炼同学们集思广益的能力,我院每年都会举办辩论赛。辩论精于思而美于言,秀于心而慧于口。这场对战比的是思想,辩的是智慧,论的是口才。
铁齿铜牙,辩论不在话下。
六、书香文院系列
朗读者
文学院在贯彻落实“四个一”工程中,一直在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理念,“书香文院”系列活动便是其中之一,而朗读者活动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能将我院的“四个一”工程落实在学生活动中,体现出文学院学生的特点。
好书推荐
同时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我院学子的文化内涵,引导大家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打造书香文院,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年我院都会举办多期好书推荐活动。
读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
除线下活动外,我们还有《枕书眠月》《字缘》等一系列相关主题线上活动。
七、党员先锋岗
党员先锋岗服务站,面向全校毕业生提供行李寄送;矿泉水及常用生活医药用品免费发放;毕业生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转接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同时,服务队还开通了服务热线电话,毕业生可通过拨打服务热线获得相关帮助。文学院党员先锋岗服务队将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真诚为广大毕业生顺利离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八、表彰大会
学院在文学类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上,明确提出学生要有“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颗忠诚事业的心”,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学院设立以专项资金资助、创新学分认定、出版优秀学生作品集等方式培育、鼓励学生发表出版作品,并把这些成果按照分值一并纳入学生奖学金申请、评优等项目中。
九、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的发展,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亲身实践求真知,我院团委每年都会组织青年学生骨干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汲取经验,从而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去,勇做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
十、九月迎新季
每年九月,文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同学们都秉着热情、周到、安全、高效的工作原则进行迎新工作,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认真、耐心的为新生答疑解惑。你一路走来,历经风雨;我翘首以盼,只为等你。又是夏末初秋日,文院等风也等你。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十一、新生军训
“大学生军训”,是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军事基本知识和基本作战技能的训练。预备役训练的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
龙腾虎跃秋飞劲,又是沙场点兵时。
十二、献礼祖国七十华诞合唱比赛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文学院参加学校“唱响中国梦礼赞新时代”主题大合唱。我院师生齐声欢唱,为祖国母亲庆生,喜获一等奖。
十三、演讲比赛
为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高水平复合型卓越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莘莘学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热情,我院每年都会举办以“祖国·社会·人民与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们用演讲来缅怀过去,畅想未来。
2020年文学院获奖选手
十四、话剧社
话剧社全称“文学院话剧社”,成立于2014年,旨在展现延安精神、延大文化和青春魅力。一大批热爱表演,活力四射的大学生用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热情让文学院话剧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文学院话剧社曾代表延安大学参加了“陕西省第五届校园戏剧节”,延安日报和中国秦腔网对此作了隆重报道。我们排演的作品有大型话剧《平凡的世界》《雷雨》《倾城之恋》和《人生》等。
十五、院报《我们》
《我们》是2005年由文学院创办的院级报刊组织,自创立以来,坚守着“用我们的眼睛寻找,用我们的声音呼唤”的宗旨,积极举办“主题征文比赛”、“读书交流会”、“三月晨读”等系列活动,给热爱文学的文院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十六、元旦晚会
每逢辞旧迎新时刻,文学院都会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艺晚会。为了办好元旦晚会,全院一条心,同学们每天都在紧张地排练,老师、演员、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最终顺利演出,获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光阴之箭已经穿越年轮,告别旧的一年。
岁月之音已经飞抵心田,迎接新的一年。
十七、优秀毕业生
文学院毕业生分布广泛,在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各宣传部门、考取研究生方面都名列学校前列,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陕西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在这次疫情当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报道。
延安大学文学院期待你们的到来!
图文资料来源于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后期丨李雨菲
审核 |程琬童 陆政
责任编辑 |胡忠艳
●●●
阅读延大更多资讯
欢迎关注
延安大学官方微博
延安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服务号:yadxgfwx
点一下赞和在看吧!